【简介:】安225还远远没有到达极限,但就“设计”这个词来说,它差不多已经达到今天的人类极限了。
何谓“设计”?设计并不是像没头脑那样画个999层的大厦就完事儿的,许多时候人们的工业设
安225还远远没有到达极限,但就“设计”这个词来说,它差不多已经达到今天的人类极限了。
何谓“设计”?设计并不是像没头脑那样画个999层的大厦就完事儿的,许多时候人们的工业设计都需要遵循配套标准,科技、工业能力反倒是靠边站的东西。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机场的条件”,太大的飞机起降标准苛刻,很难在全球绝大多数机场上降落,像AN-225就存在这种问题,一直以来机场条件都限制了它的应用。
换句话说,飞机能设计多大、能造多大都不重要,如何在更好更经济的空运能力前提下,获得更多的跑道兼容性才是飞机设计的主旨。飞机首先是产品,设计制造它们得符合资本规律,哪怕NASA的宇宙飞船都是如此。
比如B-36轰炸机的“运输机发展项目”,B-36是二战B-29之后进行的大型轰炸机计划,比B-29更加昂贵,体积也更加巨大,翼展达到了70.1m,机长49.4m,高14.25m,比后来大名鼎鼎的B-52战略轰炸机还大那么一圈(B52翼展56.4m,长48.5m,高12.4m),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机”。
因为和平的到来,B-36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所以康沃尔公司和美国空军搞了个“B-36运输机发展项目”,将轰炸机改成了运输机,名为XC-99,同时寻求将其发展成大型客机的可能性。
当时XC-99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战后的军民航空运输领域亦是热火朝天,但这架飞机还是碰壁了——世界各地按照262X262英尺(80X80m)设计的机场“BOX”标准无法兼容XC-99这种尺寸的巨物,而且飞机制造厂也无法容忍这种“任何生产车间都无法放下”的巨兽,它比B-36都要长20英尺,高10英尺,只能丢到露天生产。
于是,当时最大最重的大飞机计划便这样流产了,不是科技达不到,是它不符合技术应用标准。
这不是无独有偶的事情,波音747、空客A380后来统统遇到了机场兼容性问题,除了建造更大的生产车间,机场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升级,适用范围的狭窄是当前所有大型飞机的共同难题,更别提还有维护费、生产成本、生产周期、使用成本等各种附属问题,当年中东油价震荡,导致使用波音747的泛美航空破产的案例可不是开玩笑。
所以,即便飞机能设计得更大,设计师们也严格限制了设计目标,使之始终压在“实用线”内,毕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制造适用的产品,而非搞出某种劳民伤财的“科学怪物”。
当然,单纯谈论科技能力的话,飞机再做大一点也不成问题,按照某些理论上的估算,飞机的翼展可以做到800多米,但理论归理论,我们还得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发动机尺寸、结构刚性、系统可靠性、空气阻力等等,仅降落时的重力就足够让过于庞大的飞机直接砸碎。越大的飞机经受的重力问题越特殊,而我们永远无法用建造大坝的方法来制造一架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