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
目前大家基本上就只能知道F-22是由洛克希德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但其中雪藏了太多的信息。有一个疑问大家有没有发现——既然技术资料和图纸
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玩的问题。
目前大家基本上就只能知道F-22是由洛克希德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但其中雪藏了太多的信息。有一个疑问大家有没有发现——既然技术资料和图纸还在美国,那么美国按理上说重新组建生产线就能继续生产F-22了?那么为甚么美国现在没有办法继续生产F-22了呢?
美国无法继续生产F-22的问题其实就和F-22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息息相关。
W君简单的说下吧。F-22大部分组件其实并不是洛克希德生产的,最为主要的发动机来自普惠;航电来自多家承包商,例如F-22机载雷达AN/APG-77其实是YF-23的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的产品、机内航电通讯系统其实是风和(Wind River)的产品……
洛克希德主要就是将这些东西集成在自己的机体内部罢了。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感觉不神秘了?千万别自大。
整体的F-22的设计从原型机YF-22中得到的是基本设计框架,大部分机体内容进行了修改。
以至于演进后的F-22和YF-22根本就不是同一型号的飞机。
生产一架F-22 首先是从设计图开始着手的。
洛克希德的工作就是保证设备管路和气动外形前提下尽量对机体进行优化设计,在这个阶段其实是战斗机除了气动外形外最复杂的设计过程。往往会牵扯到设备干涉条件下的最优布局问题。在这上面张图出来后设计生产F-22就得进行部件装配模拟。
现在由于有了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在装配模拟环节上可以说是节省了大量工时,同时这个部件装配模拟图也会应用到F-22的有限元分析中,在计算机模拟环境下对F-22的高强度机动下部件的位移和形变进行分析。
同时有了装配模拟图,可以在生产线上制定工序和安装工艺。
生产线上的员工就是依靠着这个图定制的生产安装工艺对F-22进行组装的,至于为什么一个部件装在这个位置上——装配人员是完全不知道的。
到这个步骤,美国都可以复现。所以如果只是这点问题美国重启F-22的生产线是没有任何困难的。
关键在这里!这个老头是F-22项目的制造主管迈克·汉森,是在擦飞机吗?当然不是。将近200架F-22的组装完成这个老头都会这样亲自把关用纸巾擦遍F-22的全身!
理由就是要让纸巾在F-22蒙皮上的滑动像在一个平面上划动的感觉,得丝毫没有落差!
W君其实也没搞明白为啥F-22有这个主管亲自检查的过程,除了仪式感之外咱们还真的想不出有哪种仪器可以检查这么复杂的结构上的落差。看来手检还是有机器不可替代的优势。
为啥?F-22虽然机体庞大,但其主要结构都是由这些小颗粒制造的!
图片中的小颗粒已经放大了将近400倍,这些是钛合金粉末。
凡是F-22用到钛合金的部分,就是利用这些粉末制造的。
我们看似整体的F-22机体
并钚可能整体生产出来,整个F-22是有47000多个钛合金部件组合成的一个“复杂拼装模型”
而这些异形结构的F-22骨架组件和蒙皮组件都是需要用粉末钛合金进行压制和烧结。
之所以用这样的工艺是因为钛过于难以切割,常规的切割方式会给钛合金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构应力。而且高精度切割钛合金也在当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但粉末烧结构件和蒙皮也有自己的问题,在烧结F-22的大面积蒙皮过程中范模其实会比F-22的蒙皮大30%至50%这样经过高温烧结后F-22的蒙皮缩小(并变形)到设计尺寸。
在范模的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手工打磨和调整,以确保了最后的成品在迈克·汉森的纸巾下接缝平整如一。
问题是F-22生产线撤除的时候,这些生产龙骨和蒙皮的范模都被根据协议销毁了。不能恢复这些范模就根本不能生产出F-22;重新做范模,也会在各种问题下难以通过迈克·汉森的纸巾测试;如果想通过迈克·汉森的纸巾的纸巾测试则需要花费的代价太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现在做不了F-22的根本原因了。
如果有了蒙皮和骨架,还是在生产线上按照安装工艺说明一步步的组装就ok了。
组装完毕的F-22机体会继续增加航电设备,这里的做法就和生产汽车没甚么两样了。
所以组装生产F-22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美国在废弃F-22生产线后,F-22的维修部件有的时候会用3D打印机进行打印。去替换之前粉末钛所制作的蒙皮。
之前的一架F-22起飞的时起落架收起后坠落地面滑行了1.5公里。擦伤了机腹蒙皮。洛克希德马丁给出的维修方案就是利用3D打印技术重新制作损坏的12块蒙皮。最后帐单出来了——用时6年,费用1.1亿美元。
所以说在没有范模的状态下,如果再做一架F-22 那么恐怕得比B-2还贵。
F-22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不知道,估计全球也没多少人知道,毕竟它是老美的非卖品,是禁止出口的!
F-22诞生于冷战后期,当时美苏争霸已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为了压制对手是不惜血本的,美国为了确保领先前苏联,在F117的基础上联合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两大对手,结合全美最发进的材料、工程、信息等技术打造出了全球首款的四代机,是老美工业与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技术!
老美发现F22技术太超前,与追赶者的差距太远了,再加上F22确实太烧钱,生产187架后关停了生产线。若干年后中俄相继开发出了自己的四代机,美国没有选择重启F22生产线是因为当时很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已落伍,美国有武器装备技术上要压对方一代的传统理念,重心放在了开发五代机,六代机身上。
但是,老美为了满足自己和盟友的需求开发了一款“经济型”的四代机F35,可没曾想,把豆腐盘成了肉价钱,为了照顾各方需求把本经济适用的联合攻击机打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肥电”,就这样大家还得抢着买,谁叫这个星球能独立生产四代机的就这三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