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坦克支援车是专门研发出来用来支援坦克进行城市战中的攻坚作战的车种,主要配置小口径速射机关炮和重型底盘。在城市战中,可以和坦克混编作战。而步兵战车的用途更广泛一些,在编
坦克支援车是专门研发出来用来支援坦克进行城市战中的攻坚作战的车种,主要配置小口径速射机关炮和重型底盘。在城市战中,可以和坦克混编作战。而步兵战车的用途更广泛一些,在编制上和坦克是分开的,在野战中坦克冲锋在最前,消灭地方主要的坦克和反坦克力量后,步兵战车跟进,利用步兵战车本身的火力和装甲步兵携带的武器肃清残敌。但在城市战中,步兵战车往往也可以伴随坦克进行高强度作战,起到掩护坦克的作用。随着步兵战车呈越来越重型化的趋势,坦克支援车的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成为重型步战车的一个功能模块了。
坦克支援车的诞生与城市战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俄罗斯从车臣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后推出的新概念装甲车辆。俄罗斯的T-80B和T-72坦克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巷战中中吃了大亏。在平原可以驰骋冲击的坦克,面对依托城市的水泥森林的反坦克作战小组却显得尤为笨拙,应对起来十分吃力。俄系坦克的主炮仰角通常只有-5~13度,面对近距离在楼房中发起攻击的车臣叛军毫无办法,高射机枪的穿墙能力又很弱,缺乏有效消灭和压制敌人的办法。虽然有着厚重装甲,可以抵御RPG的正面射击,但叛军往往可以找到特定角度将其击伤击毁;这时候坦克十分依赖伴随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步兵战车配有速射机关炮,仰角也大了不少,但俄系步兵战车有个致命弱点,就是防护非常差劲,根本无法有效防护RPG甚至是大口径机枪。因此伴随坦克的作战的步战车很快就战损非常快,很快就变成了坦克单独作战的窘境。
参加了车臣战争的BMP-3步兵战车,全重仅18.4吨,正面装甲仅35mm的铝合金+镶钢板,仅能抵挡12.7mm穿甲弹的射击。14.5mm(含)以上的口径和RPG都可以轻易摧毁它。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被叛军拉着游街的BMP-3炮塔
失去了步兵战车掩护的坦克,也无法避免被击毁击伤的命运。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格罗兹尼战役中,俄军损失62辆坦克,163辆装甲车辆。这样惨重的损失不得不让俄罗斯对先有装甲车辆的城市作战能力产生严重质疑。
总结了教训后,俄罗斯军方认为,坦克损失惨重的最大问题就是伴随的步兵战车太容易被击毁,没办法有效掩护坦克。此外也存在着步兵战车的机关炮穿透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吸取这些教训后,俄联邦装甲车辆管理总局推出了199号坦克支援车样车,即后来的BMPT。
BMPT拥有2门2A42 30mm机关炮,炮管长达2400毫米,比单门2A42的BMP-2投射能力强一倍;外置4枚反坦克导弹,可以用来攻击敌方装甲目标和坚固掩体;此外还有2门30mm榴弹发射器,用于杀伤不太重要的步兵目标。早期BMPT采用T-72底盘,后期改为T-90底盘,正面可抵挡RPG和反坦克导弹的袭击,侧面安装附加装甲也可以抵挡RPG的攻击。这样的配置让坦克支援车具备了伴随坦克进行高强度作战的能力。
虽然坦克支援车火力强大,但实际性价比并不高,其诞生的背景主要是因为当时俄罗斯还没有重型步兵战车。多种配置的火力让BMPT看起来如同“要你命3000”一样,看着唬人,其实不够实用。而且这样一个大家伙,其实占的还是坦克的编制,因为它一个步兵也带不了。所以俄罗斯研发出来后也没装备几辆,欧美国家更是从未出现过坦克支援车这类产品。因为欧美普遍装备是重型步战车,其本身抗打击性就非常可观,至少可以抵御RPG和30mm口径机关炮的直射。这样他们的步战车本身就可以伴随坦克进行城市作战,根本不需要多研制一种支援车出来。比如和BMP-3同时期的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重27吨,披挂附加装甲后可以抵御25mm机关炮直射,加装反应装甲后可以抵御RPG的攻击。虽然M2仅有一门25mm大毒蛇机关炮,但其搭载的6名步兵可以携带不占编制的一次性火箭筒进行作战,还有一具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这相当于大大增强了M2的作战能力。此外也有部分M2也进行了改装,加装了2具“陶氏反坦克导弹”发射筒,这与坦克支援车的思路很像。
M2加装了附加装甲块后还是很厚实的
而各国新一代的步兵战车也越来越呈现出重型化趋势。比如德国的Puma战车最低防护的重量也达到了31.45吨,最高防护等级Level-C达到了43吨。坦克支援车的发明国——俄罗斯前几年刚刚曝光了最新研制的新一代“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达到25吨,T-15重型步战车底盘与T-14坦克通用,更是达到了48吨。我国也在近些年推出了59和VT-4底盘的外贸步战车。
看看俄罗斯新一代的步战车就会发现,其实俄罗斯人已经把坦克支援车的设计思路融合到步战车中了
德国“美洲狮”步战车
59和VT-4改的重型步兵战车
像以色列人更加极端,他们直接把主战坦克做成了步兵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