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匠精神与航空精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有关工匠精神的事例
2、胡双钱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 政治
3、《工匠精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匠精神与航空精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关工匠精神的事例
- 2、胡双钱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 政治
- 3、《工匠精神》读后感
- 4、新时代航空青年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 5、你认为大国工匠的精神在哪里有体现?
- 6、仰望星空六十载的时代匠人李颐黎,他为航天做过什么贡献?
有关工匠精神的事例
1、孙红梅:给飞机“心脏做手术,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给飞机发动机维修就是在心脏上做手术。
2、郑春辉:纤毫毕现传续经典,他凭借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和一颗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头上重现《清明上河图》的盛景。
3、竺士杰:是一位码头桥吊司机,曾凭借着不差分毫的娴熟技术和独创的操作方法成功救援一起海上事故。
4、周皓:永远追求极致的“深海匠人,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
5、李凯军:金属上打磨自己的“别样人生,李凯军是一汽集团钳工班班长,在模具钳工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胡双钱的事迹告诉我们什么? 政治
榜样的力量:胡双钱的工匠精神和中国心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近期播出的《榜样》节目通过向我们展现来自基层的九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党支部的先进事迹使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为身边的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钳工胡双钱的事迹。
“你要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专心爱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任何一个努力过的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这是优秀共产党员、十九大代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钱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所说的话。胡双钱至今工作了37年,生产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因为从无差错,他连续13年获得厂里“质量信得过岗位”,享受到产品免检的待遇。在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生产一线,很少有人能比他更有发言权。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席钳工,十多年来胡双钱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从立项到试飞,胡双钱经手的零件无一出现差错,同时,他还凭借丰富的经验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解决了很多紧急问题。
将对职业的热爱上升为信仰。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大国工匠精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胡双钱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良心,飞机关乎乘客生命,飞机零部件制造绝不能出差错,99.99%和100%是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差别。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的精神弥足珍贵,不少人为了利益置产品的质量于不顾,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没有工匠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不能下绣花功夫来生产每一件产品,那么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就遥遥无期。“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经济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作为生产者,工匠精神重于泰山,这不仅是胡双钱作为一个钳工的信仰,更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承诺。
将职业的热爱与爱国精神相结合。在胡双钱工作的车间,目前还生产着波音和空客的零件,但胡双钱始终觉得,生产外国人的飞机零件,就像是个机器人,只有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技术的创新,这种感情和造外国人的飞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钳工,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赤子之心。1980年,19岁的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当工厂陷入低谷期时,原本聚集了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上海飞机制造厂突然冷了下来。当时,厂门口停满了上海市各大企业招聘技术能手的汽车,一家私营企业老板给当时已是车间技术能手的胡双钱开出了三倍的工资,但为了有机会造中国自己的飞机,他拒绝了高薪诱惑。37年后,胡双钱终于用自己和团队的行动迎来了国产大飞机的首飞,他带领自己的团队用中国人自己的手造出了自己的飞机,使国人引以为骄傲。近四十年,为“大国重器”的梦想而坚守,以国家的自强为己任,这一份情怀中包含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在职业生涯最困苦的时刻,胡双钱没有因为经济上的不如意放弃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而是利用充足的闲暇时光和边角料苦练技术,为未来制造国产大飞机做准备,最终他成功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一个中国人应该如此,一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成为“大国工匠”,但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工匠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多付出实际行动,多向榜样学习,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不断提升自己,胸怀天下,将爱国的情感融入到行动中去,以优异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精神》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工匠精神》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精神》读后感1
工作是一种修行。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着瑞士钟表的品质,以及德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工匠精神之于汇嘉,则是服务第一,其他都是第二。曾经有这么些的故事,讲述着我们的这种坚持: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听过东方店的案例,此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我们全方位的去考量这个案例的时候,不难发现正是我们在每个小细节上的到位,才使得顾客得到了到家式贴心服务的感受,我们“立体的爱”才能与顾客产生“感情链接、心灵互动、价值分享”。
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成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求吗?
而《工匠精神》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也不正是:专注产品、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正是工匠精神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间最大的差别。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敏锐,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著。
《工匠精神》读后感2
从学校迈入工作岗位已经快到一年了,读了《工匠精神》,我有太多感触,成为一个一流的匠人,有好多条要做,但首要的是一流的人品,唯有一流的人品,方能守得住始终。
本书中的核心——匠人须知30条,其中涉及到了礼貌、与人沟通、责任心、执着、感恩、时间观念、金钱观念等等,每一条都是在修养一种品行,秋山木工讲到的学会报告、联络、与人沟通,经过不断的磨练,都已经养成习惯,更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实现价值。若只是机械地工作,只会一直原地踏步,唯有修养自己的方方面面,才能提高责任心。在读的过程中,每读到一条,我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一点,是否还要改进。
当然,我还深刻的意识到,“匠人须知30条”并不是读过之后就留存在书本中,而是应该实践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中总能听到许多道理,书店里也总摆放着很多心灵鸡汤或者是成功学的书籍,在听的那一刻和读的那一刻,我们总是热血澎湃,心里列下了许多好的计划,读后感。然而能否坚持便成了一个未知数。《匠人精神》这本书里面有太多切合实际又执行性非常高的好习惯、好态度、好方法,我们不应该像对待其他成功学的书籍一样对待它,而是应该真正的将其中所讲融入心中,在实践中切身的去执行,才能够在工作中实现它的价值。
同样也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提升自己的责任心,从而为项目、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工匠精神》读后感3
一日的做,把事情做到极致,即精益求精,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有出现未听懂上司及同事表达意思,也往往做的事情达不到上司及同事想要的结果。我们常常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表现的有些浮躁或逃避,没有真正的勇敢
在没有了解“《工匠精神》”之前,对工匠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统手艺人的别称,这样一个名词,如:木匠、铁匠、石匠等的手艺人的别称。当了解工匠精神后,理解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十年如去面对。当了解工匠精神后,需了解别人的真正需求,在遇到问题时,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我们需调整心态,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工作中不分工资高低,只有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积极主动的工作,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平凡的岗位上,需清楚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并总结经验和方法,把产品做到精致。从个人层面提升技能,减少停机率,提高产能,保证优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即一次就把工作做好,避免返工。站在团队角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公司带来利润。
《工匠精神》读后感4
这是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著作。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通过讲述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秋山利辉现身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事实上,“匠人精神”所针对的,不仅是家具工匠,正如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中所说:“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在杜维明看来,“匠人须知三十条”虽然阐述的是一些具体的行为准则,但本质上是以做人的道理作为真正杰出的工匠必备的条件。因此,其中包含着的是现代社会普遍失落的某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倾听的能力、面对面沟通的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身体力行承继长者的智慧的能力。
杜维明认为,所谓“匠人精神”,体现在秋山利辉身上,是将技术不仅内化到自身,而且展现成为德行,然后以培养德行来创造在技艺上有卓越贡献的匠人。这种身体的传播,与知识的积累、信息的增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传递智慧的方式。
《工匠精神》读后感5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一样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但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一样。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理解“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职责、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这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发奋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潜质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但是是个平庸的员工。
读完《工匠精神》,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发奋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己和团队成员理解“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己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齐,共同进步。
《工匠精神》读后感6
不知道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还是现代的发展进步太快,一切的事物都在进化,而为什么人类在逐渐退化。或许现在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但个人品质水平在逐渐下降。基本的素养道德慢慢的被忽视,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没有重视细节的端正态度,何来成功之言。
一个人给他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有分外表与内涵,一个人穿着整洁大方,通常会给人好印象,因为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品味。内涵是在细节中体现的,在日常中打招呼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与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从打招呼开始。或许第一次与他人打招呼会不被记住,但日复一日的打招呼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如果第一次都没去尝试打招呼,那么永远也不能建立关系。而在与他人交谈工作时,要详细而语速缓慢的回答他人问题,别人在说话时不要打断,待他人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待员工要学会聆听别人的需求,别人想要苹果,你却给了别人香蕉,或许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但是苹果才是别人最需要的。在与他人相处中,无论遇到烦心事,都要沉稳淡定,在平常相处中要注意用词与说话方式,无论谁做错了什么都要学会宽容他人,平气耐心教导他人正确的方法。当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脱,要学会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源头,想办法解决困难,不去面对永远也不懂得进步。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完成,或许就是因为一次的失信,让你工作无法进展。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是怎样的,或许有的人认为小事不重要,但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忽视了小事而导致的,现在一小步,将来一大步,看完《工匠精神》后,我觉得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愚公能移山,因为他的决心。为什么点水能穿石,因为它的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小事铸就大事!
《工匠精神》读后感7
说到工匠,我首先想到的是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师傅,他被称称为“工匠始祖”。在各种木工技术很多涌现的时代,鲁班大师的每一个智慧结晶都没有被现代高科技元素所淹没,许多工具至今仍在使用。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受到鲁班大师生产实践的`启发,经过反复的研究、思考和实验。
这是一个从一无所有到有所成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这是鲁班大师用他对木工的热爱,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工匠精神》书中的许多地方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价值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让我深思。从我开始工作到此刻已经八年了。我每一天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喜欢这份工作吗我是否愿意完成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我突然想起了这些问题。
可是,我很快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是的,我爱我的工作,要不然也不会一干就是八年,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让我赢得了幸福,当每一个技术难题被解决的时候,我是那么兴奋,充满成就感,体现了自我的价值。
书中提到“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一生只去做一件事,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此时,我想起了自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十年前经过自我的努力自学成了泥水匠。十年的时间里,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室内装修泥水匠。10年的努力,创造了今日的价值,这是一个充满荆棘的过程。从我的父亲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对家人的默默奉献。
我们能够把工作看成一种修行,从修行中不,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作为一个航空人,方文默的故事一向激励着我,我也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和工作信念,指引着我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员工!
《工匠精神》读后感8
《工匠精神》这本书,不仅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职责的人。
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职责,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每一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就拿日常工作——售后说事,保养助听器,调试,这类工作,看似容易,简单,只要按照流程操作就可以。光说人,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挑剔的,有随和的,不同的人练就不同的我们,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目的就是要让客户的助听器经过我们的保养维护,达到一定的效果,顾客的事没有小事,照顾好老客户,是我们的职责,是很重要的职责。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医生每天面对病人,在他们眼里很常见,也许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病人都很拿自己当回事,希望能得到重视和帮助,并得到最好的治疗,减少病痛折磨。
我们就是医生,听障患者需要的得到我们的重视和帮助。我不但知道了,并且我要去做,去帮助他们解决听力障碍的问题,帮助更多的人,改善听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跟家人轻松愉悦的生活!
《工匠精神》读后感9
书中不管是大提琴师下岗后做一名葬仪师的故事,还是疱丁解牛的故事都充分地诠释了一个普通的工匠对工作的执着,他们和自己工作建立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把工作看作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用心跟它交流。他们在工作中所获得的不是我们看到的表象收入,而是他们为之付出的爱换来的幸福感。
确实,钱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实现一些梦想,但当我们把赚钱作为梦想时,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了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只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那工作带给我们的痛苦一定大于快乐!无论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只有我们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才能出类拔萃,才能淋淋尽致地描绘出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以此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
“治天下者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心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感触已经忽略了,已经不在乎了,已经不愿去擦拭心灵上的尘埃,那么我们将会失去活着的意义!
工作是一种修行!
佛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是践行却体现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点滴。
出众的“才华”和非凡的“努力”形成强大的力量,但这力量的去向必须由“人格"来架控。如果人格扭曲,那这力量必将带来严重的恶果。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用信仰积累生命的厚重,弥补先天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利和利他两部分,两者的比例即为人格”
书中提到的“巨匠”乔布斯、聂圣哲、稻盛和夫等,他们的故事说明非同寻常的品质、毅力,以及他们努力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批优秀团队的品质和精神。他们把工匠精神融合到了他们骨子里,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迷茫者指明了方向。
无论是谱写工匠精神的普通工匠还是以工匠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巨匠,他们都有着共同之处:“对工作或企业付出百分之百的爱和热情”
一个企业的老大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管理层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结果,《工匠精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家人们,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把对工作的爱和热情传递给我们的每一位家人,让工匠精神覆盖公司,创造一个优秀而永久的共生福!
新时代航空青年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发展起来。
新时代航空青年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
新时代航空青年应该是这样的:传承匠心,磨炼内心,坚守本心。传承匠心:积极传承工匠精神,练就真本领,争做实干家,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磨炼内心:世上从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航空青年想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要懂得磨练耐心、保持韧劲、务实进取。坚守本心: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做到有修养、有担当、有底线。
你认为大国工匠的精神在哪里有体现?
个人觉得大国的工匠精神是努力把某件事情,某个物品遇到极致,追求完美,不是为了赚钱而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欺骗国家。现在我们的中国比较缺少工匠精神,可能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但是工匠精神特别值得提倡,因为这能增加国家形象和国家竞争力。
仰望星空六十载的时代匠人李颐黎,他为航天做过什么贡献?
李颐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从事航天工作已六十余载,参加过的火箭型号有探空火箭、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1号的研制、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的研制等工作。
李颐黎仰望星空六十载,但他的航天梦未曾停歇,那片遥远的星河一直跳动着他闪烁的理想。如今李颐黎更是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青年身上,希望他们更加关心科学,热爱科学,早日把我们的国家建成航天强国和科学强国。
也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激励着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奏响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时代强音。
作为钱学森的学生,81岁高龄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颐黎长年奋斗在航天科研领域,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曾经,他伏案演算,在一张一张的草稿纸上描绘中国航天人梦想的蓝图,奉献自己的一生;现在,他接过了前辈的遗志,继续发光发热,已经八十多岁的他依然坚持学习探索,并向更多的人科普航天知识。在谈到科学百科的建设时,李颐黎认为,词条审查是科学百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他早在2007年就结缘百度百科,当年就接手了7个热门科学词条的编撰、审查工作。而至今为止,李颐黎在百度百科科学百科词条的专家审查上已经倾注了十年心血。
李颐黎老师用一生践行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和坚持,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工匠”,我们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来凝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关于《工匠精神与航空精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