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航空航天部领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领导
2、梁守槃的生平简介
3、林宗堂什么时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航空航天部领导》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领导
董事长:于滨
性别:男 学历:本科 于滨:男,1993年12月入党,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研究员。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高级管理人才人选。曾任航天部三院33所工程师,航空航天部科技司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副部长、部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部长、中国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总经理,副董事长 :於亮
性别:男 学历:硕士及研究生 於亮:男,1995年6月入党,198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研究员。曾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9月获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事业50年重大贡献奖”。曾任航空航天部第二研究院706所六室技术员、见习副主任、副主任、副主任设计师,航天总公司第二研究院706所副所长,航天总公司第二研究院计算机产业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706/204所所长,天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总经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事业部副部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梁守槃的生平简介
梁守盘,1916年4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体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父梁敬錞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书,晚年担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童年的梁守盘在北京家中的私塾读古书和当时的小学教科书。
1927年考入北京四存中学,后曾转学到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师大附中、上海沪江附中和上海光华附中,
1933年6月高中毕业。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呼声高涨,他立志钻研工程技术,考取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步入“航空救国”之路。
1937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随即到空军机械学校高级机械班学习。结业后目睹当时的主要装备都是美国货,且美国又提出对中国抗日战争所需的武器装备要“现款自运”,更使他感到建立中国自己军事工业的必要性,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摆脱它国的控制。
1938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获硕士学位。
1940年2月,他放弃在美继续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返回战火纷飞的祖国。
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和机械系任讲师、副教授。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在贵州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任技士、设计课课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
1949年6月后任该系系主任。
1952年9月,奉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任教授、教授会(教研室)主任。
1956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授予上校军衔。 1956年9月调赴北京,先后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研究所所长、分院副院长;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
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
1993年后任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2009年9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梁守盘长期从事海防导弹的技术领导工作,曾作为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领导研制成功几种海防导弹,装备了部队。他还曾担任海防导弹系列总设计师,全面负责各海防型号导弹的技术工作。
林宗堂什么时候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
1988年,他是这个部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部长
航空航天工业部是1988年在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基础上成立的。1993年部委机构精简时撤销
林宗棠是唯一一个部长
有哪些从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
09年入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航空老博士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说一个不是从北航走出来但是和北航渊源颇深的航空航天泰斗级人物吧。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先行者,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两弹一星功勋”、“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把人民的满意作为最高奖赏,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他是长期关注北航发展的老朋友,也是给予北航极大支持与指导的老师,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钱学森与北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始人陆士嘉院士是自幼相识的至交,两人又同为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和陆士嘉经常就学术问题展开讨论,陆士嘉后来在北京航空学院建立空气动力学专业,也离不开钱学森的大力支持。钱学森关心航空教育和北航的整体发展,多次给北航教师作报告,指导科学发展方向。在北航第一届、第二届科学讨论会上,钱学森分别作了《航空技术展望》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专与广、远与近、易与难等问题》的报告;在北京航空学院十周年校庆之际,钱学森亲笔题词祝贺。
钱学森关心北航的学科建设。1958年,为满足“两弹一星”惯性制导的急需,由钱学森提议,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林士谔在北航创建了“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研究室,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了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专业。后来,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学科一直把钱学森的名言“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成果的”作为本学科座右铭。钱学森也关心北航的科研成果。在1958年国防部举办的“北京航空学院十一献礼展览会”上,周恩来总理、钱学森以及六位元帅参观了北航的科技成果展示,赞誉北航的型号研制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开拓发展做出了重要探索和贡献。
P.S 北航学院路校区的图书馆前,至今仍屹立着钱老的塑像。那是经钱老夫妇的同意,北航建造的全国首个钱学森全身塑像。
关于《中国航空航天部领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