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谢邀请!兔哥回答;二战时期是武器装备发展最为快速的一个阶段,战争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推动武器装备改进提高的试验场。战斗机被用于作战,导航就成为一门学科,也催生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二战时期是武器装备发展最为快速的一个阶段,战争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推动武器装备改进提高的试验场。战斗机被用于作战,导航就成为一门学科,也催生出了导航方法和导航仪器设备。战斗机导航早期并不是一个难题,首先是技术传承,我们这些门外汉可能觉得这是一个事,而对于业内人士就不是事,毕竟是专门干这个工作的,有一套方法。战斗机在陆地飞行早期主要是依靠地图与地物标志对照,例如江河湖泊,山地,道路,居民区等等,这些地标在天上很容易分辨,而战斗那个时候也飞的不快,也飞的不远。二战时期已经有了无线电通讯技术,所以陆地上战斗机很容易飞出去再飞回来。那么要是到了茫茫大海上舰载机靠什么导航呢?
二战时期是有雷达的,军舰上面安装了雷达,但战斗机,包括舰载机上基本没有雷达,所以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并不是依靠雷达来导航的。二战时期舰载机的导航方式多采用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导航在二中有几个阶段。首先早期有的老飞机采用仪表导航,利用仪表计算出飞机的位置,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主要方法,飞行的航速、航程能够获得(空速表、磁罗盘、航向陀螺仪、高度表)。起飞前有一初始的起飞点,这个点是标记在飞行图上的,航母的速度,航向,飞机留空时间都是基本固定的,当飞机回来后能够计算出航母大概位置。飞机起飞后由罗盘测出方位角,每一次变更航向都通过罗盘,仪表结算出方位角,并在飞行图上确定海区图上的位置,地图上都有坐标。然后根据预设的航母位置去找航母,采用螺旋式搜索基本都能找到。大一点的舰载攻击机通常都是两到三个人,有一个是专门负责导航的,舰载机通常不会单个出去,巡逻机都是有导航员,所以不会迷路。
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后,舰载机的导航开始使用无线电导航,首先使用的是中波四航道无线电信标和无线电罗盘,无线电罗盘并不是指示南北极和3600度密位的磁罗盘,而是利用无线电天线接受军舰上所发射出来的无线电信号,飞机上有多个形状的接受天线,例如,圆形的,长条形的,刀状的等等。舰载机上的天线通过改变方向,或是调整无线电罗盘上的调谐按钮找到无线电信号射源方向。无线电罗盘由罗盘接受机,指示器,控制盒,以及各种全向天线组成,它能够感知到无线电信号,无线电罗盘上面有一个指针,它会自动把指针指向信号来源方向,罗盘上有一个飞机航向指针,操控飞机使两个指针重合就对正航母的位置了。⬇️美苏两国无线电罗盘
(上图:二战德国空军DR3型飞行导航计算器)
无线电罗盘的式样很多,但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找到无线电信号从那个方向发射过来的,找到了就指向这个方向,就这么简单。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伏尔导航系统更加完善,采用甚高频全向信标,克服了中波和长波无线电信标不稳定的缺点,被广泛应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惯性导航并不是这个阶段出现的,而应该是二战后出现的。无线电导航是二战时期舰载机的主要导航设备,舰载机基本都是依靠无线电罗盘来确定方向。⬇️无线电罗盘,黄箭头指的是无线电波射入方向,小飞机是飞机现在的航向。
无线电罗盘的使用使舰载机能够找到航母的位置,但这个是有距离限制的,如果舰载机跑的太远,或者是无线电台出现故障就不能再利用无线电罗盘导航了。有时交战状态下航母也会采取无线电静默,但都有时间选择,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出去都有时间,也有航程限制,炸弹投完了就要回来,作战中无线电信号不会静默,需要及时掌握战场情况,而且当时的舰载机携带武器数量有限,例如。鱼雷攻击机也就是一颗鱼雷,投完了要快回来继续装弹,你还得去,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不是作战状态舰载机通常不会起飞,要等着。这时起飞的是巡逻机,航母即便是无线电静默也难不到巡逻机,上面有经验老道的领航员,无线电不畅通时,他就用第一个方法,也就是仪表导航,人工计算,所有的舰载机飞行员都会,这是基本功。
总之,二战时期的舰载机主要的导航手段,就是依靠比较传统的仪表导航方法和当时比较先进的无线电罗盘来实现导航。由于上述技术对于茫茫大海上舰载机以及航母都是一个考验,当时的无线电技术又不是很稳定,舰载机找不到航母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不是个案。而航母被击沉舰载机也就成了没妈的可怜孩儿,只能是听天由命了。而当时因为航母夜间着舰灯光相同也发生过日本的舰载机找错了家,降落到美军航母上的事,由此也看出当时的航母的条件并不好,舰载机飞行员绝对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以上是兔哥回答,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