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一事,谁是第一责任人?
2、刘小廷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一事,谁是第一责任人?
- 2、刘小廷现在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吗?
-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现任领导
-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组织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一事,谁是第一责任人?
引言 : 爆炸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不仅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同时还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亡事故,由此可以看出爆炸事件的危害还是蛮大的。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一事迅速冲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究竟谁是第一责任人?
一、事情发生造成的结果
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生一起严重爆炸事故,该起事故造成学校内2人死亡9人受伤,现场情况十分惨烈,令人无比痛心。在事故发生之后,当地的消防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了救援工作,现场的火灾也被也得到了控制。不过原因还在调查当中,这起事故不仅给学校的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定的恐慌,同时来带走了两条活生生的人命,这是让人十分悲痛。
二、需要负责的人员
小编认为这项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学校的相关领导,其次就是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等。首先可能是因为学校在安全问题上有些疏忽,监管力度不到位,未定期检查维修实验室的安全设备,所以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实验室的人员和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也都要为其付出责任,因为实验室人员的疏忽造成了这场事故的发生,所以要为自身的失误承担一定的责任,另外实验室的负责人也要为实验室人员所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损失惨重、注意安全
像一些科研机构尤其是实验室发生爆炸的事件并不少见,每次发生爆炸后,不仅损失惨重,同时还损失了一些比较高尖的科研人才。同时这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也给广大居民们敲响了警钟,在做科研实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不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有一定的疏忽,凡事都要有准备,这样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意外的发生。
刘小廷现在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吗?
不是,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长是聂宏,刘小廷只是在南京航空航天读书、任教,并没有当领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是211工程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
1951年11月,航空工业局命令在南京511厂成立南京学校建校委员会,开始建校筹备工作。
1952年6月,校名确定为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华东军区调1200名现役军人进校补课,准备开学。10月19日,校长邓永清主持开学典礼,首届学生973人。10月20日正式上课。
1955年5月,二机部建议南航专迁到西安并升格为航空学院,校领导表示有困难,后决定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南航工专留宁发展。
南京航空学院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开始部分招收本科生。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离南京后,原华航卫岗校园划归南京航空学院。
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苏州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分批并入南京航空学院。
1958年,卫岗校园划归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1978年2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3年,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7年12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行列。
199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成立。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526人,其中专任教师219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590人,博士生导师641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27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有本科专业6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方向)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9个):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6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建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
2020年,截至9月21日,学校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1项,总体资助率26.6%,均创历史新高。此次获批项目包含重点项目6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面上项目94项,青年基金63项,外过青年学者基金2项,联合基金1项;此外,学校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已经通过评审,还有近10项重点标志性项目已进入会议评审阶段。
根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资助情况。学校本年度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3项。
2018年,学校获得国防科学技术13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成果奖6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项。2019年1月,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20年3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2021年度,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我校共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奖项目21项(含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我校组织申报的《空天科技时代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特等奖,《高端制造业卓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等5项成果荣获一等奖,《需求牵引、持续迭代——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6项成果荣获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项目荣获二等奖1项。
学术期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荷兰Scopus数据库、《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航空宇航文摘》(IAA)《科学文摘》(SA)《数学文摘》(Zbl Math)、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来源期刊。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Ei Compendex (USA), Scopus (Holland), Mathematical Review (USA),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 SA (England), Zbl (Germany), EBSCO, CSCD, etc。
《数据采集与处理》:中文核心期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荷兰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INSPEC数据库收录期刊。
《振动、测试与诊断》:中文核心期刊、Ei Compendex 数据库收录期刊。
《振动工程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力学文摘》,美国Ei Compendex、荷兰Scopus数据库、美国Applied Mechanics Review、美国The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美国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收藏284万余件印刷型文献外,有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1166万余册,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以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自动控制、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为重点,工、理、管、经、哲、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宁镇扬地区高校联合体(江宁驻区高校联合体)的成员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各兄弟高校图书馆。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南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学历 职称 名誉院长 刘大响 工程院院士 院长 宋迎东 博士 教授 党委书记 薛忠云 博士 教授 副院长 崔海涛 博士 教授 副院长 谭慧俊 博士 教授 副院长 黄金泉 博士 教授 党委副书记 徐川 硕士 工程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是多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的邮编为210016,该校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 双一流 ”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16个学院和174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55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学校建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77亩,建筑面积114.8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278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120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0人,博士生导师516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4人,“*”20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学位留学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5000人。
学校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14位两院院士,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5篇;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6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方向)7个。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2011年空客全球大学生航空创意竞赛总冠军;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连续八次蝉联“优胜杯”,共获特等奖9项、一等奖17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屡创新高,连续荣获“优胜杯”;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学校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建校以来,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1556项,其中国家奖78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领域,学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进入******,南航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在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组织机构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名册 党委书记 姚正军 教授、博导 党委副书记 许爱华 院长 何建平 教授、博导 副院长 郑勇 教授、博导 副院长 汪涛 教授、博导 院长助理 张校刚 教授、博导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干部名册(系、所、室、中心、办、支部) 院党政办公室主任 周小蔚 院团委书记 吴永祥 院教学办公室主任 卢小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王寅刚 教授、博导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 王少刚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 冯晓梅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 骆心怡 副教授 应用化学系系主任 姚小泉 教授、博导 应用化学系系副主任 姬广斌 教授 应用化学系系副主任 崔益华 教授、博导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张海黔 教授、博导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 刘希琴 副教授 核科学与工程系系副主任助理 杨亮 副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主任 王少刚 副教授 应用化学化系实验室主任 王玲 高级工程师 核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主任 张晓红 工程师
关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