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竟然情同手足?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9-03 05:59:31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是鲜为人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摧毁了德国帝国主义妄图称雄世界的迷梦。凡尔赛和约不仅使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是鲜为人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摧毁了德国帝国主义妄图称雄世界的迷梦。凡尔赛和约不仅使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殆尽,而且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与日本。此后,大国在中国的争夺主要是美、日、英三国,德国因战败被排除在争夺之外。

▲凡尔赛和约主要签约者

德国对华关系的复苏,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3年,蒋介石虽有求于德国方面的支持,但是尚未达到十分迫切的地步。中国在德国政府的战略格局上,也不具有重要地位。其后虽有大批军事人员来华或组织军事顾问团,但并不具有官方性质。双方的经济贸易,亦局限于民间。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德国政府对中日冲突表面上严守中立,实则不敢开罪于日本。在国联大会上,德国代表对中日冲突的争辩,常沉默不语,或人云亦云。当日本在1932年南侵锦州并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时,德国报纸纷纷抨击日本暴行,表现了对中国的同情态度。可是,德国政府却三次警告各报馆,禁止过分敌视日本。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4年至1937年,中德关系进入比较和谐活跃的时期。双方进一步密切了政府间的往来,许多双边事务纳入政府间的渠道,并相互寄予较多的期望。这时,从中国政府方面说,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倾全力对付共产党和削弱异己力量。

面临日本的大规模侵华行动,美国、英国都表现了骑墙政策,中苏关系尚在改善中,因此,南京政府把全面军事援助的希望寄予德国方面,并且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而德国方面,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极力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冲破对德国军备的限制,迫不及待地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借以倾销军火,进口军备原料,特别是钨砂等矿产。

希特勒对中日战争继续采取两面政策。一方面,德国保持着对中国的友好关系,因为德国在中国有大量权益,这是他们不能忽视并不愿放弃的;另一方面,日本是德国的主要同盟国。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希望日本能在远东给苏联以牵制,并在太平洋上向美、英施加影响,使德国能在欧洲放手大干。这一政策的结果,导致了1937年冬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

▲希特勒上台后变着手于侵略战争,与日本建立公开反苏反共军事同盟

1938年以后,中德关系开始逆转。这是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不断扩大,日本政府对德国执行两面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要求德国停止向中国供应武器、军火,撤退军事顾问团。德国政府在中日之间面临抉择。德国政府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考虑,逐步明显地倾向日本一方。

1938年6月,德国外交部严令顾问团成员“尽速离华”,国防部亦禁止向中国输出军火。这时,双方关系虽渐趋冷淡,但是德国政府尚未发展到公开支持和帮助日本侵华的地步,两国还保持着一般外交关系。经济贸易额虽下降,双方仍继续维持着往来。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恶化了中德关系。德国在条约中,“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这无疑是对中国及远东地区各国人民利益的粗暴干涉。1941年7月,德国更进一步宣布承认汪精卫伪政权。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正式宣告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宣告与德国“立于战争地位”,与德国间的“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一律废止”。中德关系完全破裂。

摘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四卷精装插图典藏本,张宪文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授权合作稿

  • 推荐资讯
  • 热门文章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