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然是睿智!其实大家都明白普京是想恢复前苏联(哈也是其中一部分),他其实是在告诉普京:“你如果敢进攻哈萨克,那会遭受在乌克兰一样的对待!”
是睿智还是西化不好说,但阿卡耶夫对
当然是睿智!其实大家都明白普京是想恢复前苏联(哈也是其中一部分),他其实是在告诉普京:“你如果敢进攻哈萨克,那会遭受在乌克兰一样的对待!”
是睿智还是西化不好说,但阿卡耶夫对顿巴斯地区公投独立的不承认立场观点是正确的,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
“去俄”才能焕发第二春?哈萨克斯坦到底是如何成功“去俄”的?
1990年,伟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曾经依靠苏维埃联盟赖以生存的中亚诸小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是年,哈萨克斯坦独立,这个中亚大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前途问题。
(连续五任当选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
如果没有好办法,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办法。这句话很适合独立之初的哈萨克斯坦,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还保留有核武器以及大量重工业,是区域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另一边,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依然对周边国家具有威慑力,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选择了“臣服归顺”,在政治和经济上,一直和俄罗斯保持密切往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都是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之后二十年之间,两国的关系稳定发展,加之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远离热点区域,美国也很少插手这一区域,这为哈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普京与纳扎尔巴耶夫)
随着美国阿富汗战争的打响以及中国的崛起,哈萨克斯坦作为邻国,逐渐受到各方关注,哈国也在重新给自己定位。相比美国和中国,俄罗斯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是否在一味追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有着自己的见解。首先,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历来紧张,俄罗斯时不时就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的经济也逐年下降,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对于哈国来说,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其次,中国已经开始走上世界舞台,尤其是“一带一路”规划,哈萨克斯坦是其中重要一环。2010年,中国超越俄罗斯,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大进口国。孰轻孰重,对于纳扎尔巴耶夫来说,答案不言而喻。
(纳扎尔巴耶夫与特朗普)
最后,美国也将目光投向了中亚,随着阿富汗战争的深入,美国急需在中亚站稳脚跟,不得不与哈萨克斯坦建立良好关系,哈国政府已经同意美国使用境内军事基地,但是也掌握着尺寸,避免触及俄罗斯的底线,纳扎尔巴耶夫在处理与美国关系时,比乌克兰好的太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在中美俄之间寻找着平衡点,并没有一味地脱离俄罗斯的控制,也没有极力地讨好融入西方,而是立足国情,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外交战略。
(哈萨克斯坦的阅兵)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已经连年增长,这在独联体国家是不多见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纳扎尔巴耶夫的深谋远虑为国家赢得了发展空间。反观乌克兰,同样是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其在独立之后,便“弃俄亲美”,两边都不讨好,经济被折腾得不成样,分家时留的一点家底全被霍霍完了,时至今日,乌克兰仍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依旧在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未来发展堪忧。
所以说,并不是“去俄”就一定是好的,参考乌克兰现状。只有根据国际形势做出符合国情的外交政策,才是最好的,哈萨克斯坦是不是闷声发大财呢?大家自有评论。
俄罗斯占领哈萨克后,就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把超过100万俄罗斯人迁移到哈萨克草原。10月革命后,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的边疆地区,超过150万苏联境内的少数民族被流放、疏散到这里。
到1979年,哈萨克斯坦人口为1468万,哈萨克族528万,占36%;俄罗斯族599万,占比40.8%,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民族。哈萨克族在哈萨克斯坦地区真的成了少数民族。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属于边、穷地区,其它加盟共和国闹独立搞的风起云涌,唯独哈萨克斯坦没有实力和资本去折腾,还想跟着俄罗斯大哥哪怕是喝汤也好,但被时任总统叶利钦无情地拒绝了。
后路断了,只好开始过自己的穷日子。与乌克兰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搞去俄化不同,哈萨克斯坦在不得罪俄罗斯的前提下, 悄悄地干活,不露声色地前行,少说多做办实事,终于完成了去俄化。与乌克兰相反,哈萨克是滥牌打好的经典案例。哈萨克斯坦去俄化主要做了4件事:
融族既然是民族地区,哈萨克族应该成为主体民族,哈萨克民族文化成为主体文化。哈萨克政府对境内几百万俄罗斯人、乌克兰、德意志人,拒绝他们的双重国籍身份,要么融入当地,要么迁移,由于这些民族本身就有主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人,他们一直将俄罗斯视为祖国,愿意回到有亲属关系的俄罗斯境内,当时哈萨克比较贫穷,所以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因此纷纷迁出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政府在迁移过程中提供各种帮助。
有出也有进。哈萨克斯坦鼓励境外哈萨克人返回哈萨克斯坦,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军事单位等关键岗位,重用哈萨克人,排斥俄罗斯人,自然也动摇了其他民族在哈萨克斯坦内继续居住的信心,确立了哈萨克民族的主体地位。
迁都 哈萨克斯坦有5个州是苏联时期,苏联领导人大笔一挥划给哈萨克斯坦的,这些州地理位置上和感情上都靠近俄罗斯,搞不好就会出现动荡乃至分裂。哈萨克制定相关法律,鼓励哈萨克人到北方5个州去生活,提高北边5个州中哈萨克族的比例,提高向心力。
1997年,哈萨克斯坦将首都从东南部的阿拉木图迁到北部5州中间的阿斯塔纳,同时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来的9州增加到14州,等于是在俄罗斯族居主导的州打入一个楔子,起到事实上监督作用,维护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统一。
定国语 1989年,有超过30%的哈萨克族人对自己的母语一无所知,会讲俄语的人则超过了60%,当时哈萨克斯坦全国能够读写哈萨克语的比例不会超过35%。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通过法律,将哈萨克语规定为“国家语言”,提出每一个哈萨克斯坦公民都负有掌握哈萨克语的义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免费的哈萨克语课程,将大量政府文件译为哈萨克语,强调各种正式场合使用“国家语言”。哈萨克斯坦成立国家级别的专门委员会,致力于使哈萨克语成为科学、艺术、教育和政治语言。自2012年开始,将哈萨克语的拼写系统由西里尔字母——俄语使用的字母系统,改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环境”,从而促进“公共意识的现代化”。
平衡外交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一位政治平衡大师,这为哈萨克争取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纳扎尔巴耶夫注重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绝不与俄罗斯对抗,同时与中国、美国、印度、欧盟、穆斯林国家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左右逢源,不搞一头沉外交政策,各方面都能说得上话。处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下,很容易成功。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哈萨克斯坦应该是转型成功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