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真的友好吗?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6-15 14:18:54

简介:】这俩国家之间其实挺不友好的。在二战之前,德国和日本之间不仅没有传统友谊,日本还在一战时期落井下石,进攻过德国在青岛的殖民地。
虽然因为共同的诉求,最终两国走到了一起,可惜

这俩国家之间其实挺不友好的。在二战之前,德国和日本之间不仅没有传统友谊,日本还在一战时期落井下石,进攻过德国在青岛的殖民地。

虽然因为共同的诉求,最终两国走到了一起,可惜德国和日本两国没有过什么成功的合作,你能想象到这样的两个友好国家吗?所以,德国和日本名为同盟,却是各怀鬼胎!

下面说理由:

首先,德国和日本在军事上没有足够的交流,以至于日本陆军的技战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差了一个时代。诺门坎之战就是一个例子,苏军投入坦克498辆,350辆装甲车,日军只投入了135辆坦克,结果日军吃足了苏联装甲部队的苦头。

在战略上两国也缺少配合,1939年8月27日诺门坎战役结束,4天后德国入侵波兰。9月15日,诺门坎停战协议签订,两天后苏军进入波兰境内,赶在波兰投降德国前抢夺了大片领土。从这几个时间点上苏德日三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假如德国和日本能够相配合,比如,日苏诺门坎战役与德国入侵波兰战役同时打响,苏联将会出现首尾不相顾的窘境。那么,最终德国和日本都能得到实惠。可惜,两国面和心不和,各干各的,最终便宜了苏联!

所以我说,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并不好

文┃寒岫冷月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虽然同属轴心国,但它们的关系实在不能与虽然有各种矛盾和分歧,但合作良好的同盟国相比。虽然它们也有共同的目标:消灭现有的强国,重建世界秩序,但它们从来也没有制定过什么具体的计划来共同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从一开始就是徒有其名,除了还有点宣传作用外,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不能好好合作呢?

首先,德国和日本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对方,造成了双方合作的障碍。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开始德国并没有支持日本的行动,仍然出售武器给中国,德国军事顾问也继续帮助中国对日作战,从而引起日本对德国的强烈抗议。直到1938年,德国才最终站到了日本一边,不再与中国进行军火贸易并召回了德国的军事顾问。但让德国不高兴的是,日本并没有因此给予德国在中国日占区的工商业特惠地位,再加上日本不愿意承担将来可能的对英国和法国作战的义务,导致在1938-1939年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成立三国联盟的谈判最终失败。

三国联盟没能成立,德国便与苏联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协定。这个协定导致当时的日本内阁倒台,使日本大为愤怒,造成日本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一度恶化。

1940年夏天,当德国在欧洲接连战胜法国、荷兰等国的时候,日本人非常担心德国会谋求这些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直到1940年9月德、意、日缔结公约,德、意两国承认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这才减轻了日本的担忧,但也并非就此完全消除。

尽管成立了轴心国,也缔结了条约,但德国和日本从来没有认真按照条约的规定来履行义务,让自己的政策与盟国的政策达成一致,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各自为战,丝毫不顾盟友的利益,更不把自己的战争计划提前告知盟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在此之前,德国没有把这次行动的巴巴罗萨计划告知日本,而日本加入轴心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让德国帮助自己同苏联维持良好关系,以便消除来自西伯利亚的威胁,使日本的陆海军可以集中力量南进。德国的擅自行动让日本领导人觉得受了欺骗,因为德国不把巴巴罗萨计划提前告诉日本,明显就是不信任他们。所以日本也如法炮制,关于在12月8日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同样没有事先通知德国。

冯·克雷奇默尔是1940年12月到1945年5月的德国驻东京大使馆陆军武官,二战结束后,他在东京法庭上作证说,德国和日本之间一直缺乏坦诚,例如德国计划在1941年进攻苏联的事情他事先并不知道,而上峰还指示他,如果日本参谋部问起这事时他要对此辟谣。同样,日本人对珍珠港的袭击,事先也没有告诉他。

对此,克雷奇默尔说道:

· 德国不得不尽量设法应付1941年12月8日日本制造的局面,正如日本不得不迁就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所制造的局面一样。

按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规定,柏林和东京两地都各自建立了一个委员会,用于交换军事、经济和一般性的情报。但是克雷奇默尔说,在东京的委员会建立后不过举行了两次会议,一次是在1943年,墨索里尼倒台的前夕,另外一次是在1944年。在这两次会议上,日本人就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向他们的德国和意大利同事作了描述,但仅仅是宣传性的,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同样地,前日本驻德国大使馆的小松武官也在国际军事法庭上声明,柏林的三国委员会在1941年到1943年初开了两三次会,在会上德国人都是乐观地叙述了他们的军事形势和军事前途,在这以后就再也没有开过会了。

在日本担任武官期间,克雷奇默尔曾试图促使德日双方能够以诚相待,有效地进行合作,但最终没有成功。他说:

· 我为敦促德国和日本最高统帅部更密切合作所作的努力全都失败了。看来两国的最高司令部都一心一意只管自己打仗。

不能有效进行合作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有关印度洋的战略,日本在东南亚大获全胜后,1942年3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告诉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日本应该向印度洋地区深入,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和马达加斯加岛建立据点,切断英国通往印度,波斯湾和埃及的海路,这将有利于德国非洲军团的挺进,使两国军队的会师成为可能。

英国人也看到了这个潜在的危险,为此惴惴不安。1942年4月2日,日本舰队在锡兰附近击沉了英国海军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和康沃尔号巡洋舰,迫使英国舰队撤退到了非洲东部。英国更加担心这个潜在的危险可能会变成现实,丘吉尔在4月15日向罗斯福发出警告说:

· 这将造成我们在中东整个局势的崩溃,不仅是由于这样就阻止了我们去中东和印度的海上运输,并且还由于中断了来自阿巴丹的石油供应;没有石油,我们就不能维持我们在印度洋地区的无论是海上或陆上的地位。

在同盟条约之外,德意日三国还在1942年1月18日补充了一个军事协定,要求三国在计划和执行重要军事行动方面保持联络,交换军事情报,并在经济战中以及空中和海上交通中共同合作。

尽管有这个军事协定,尽管德国希望日本西进,给英国致命一击,但两国从未对印度洋的战略进行过真正的协商,制订出具体的计划。而接下来日本的做法更让英国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日本舰队没有向印度洋挺进,而是掉头向太平洋东进,丢掉了击溃英国的绝佳时机,也失去了德日联手的唯一机会。随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失去了攻击力量,被迫改为战略防御。

德国和日本之间缺乏共同的目标,这也和两国的战略重点不同有关,德国主要致力于欧洲,而日本则以亚太地区为主,所以两国之间很难进行什么军事合作。

其次,种族原因进一步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障碍。

尽管《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之后,纳粹德国为了表示对盟国的友好和尊重,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不准在媒体和官方资料中使用黄祸这个词。可是,这些不过是做的表面功夫而已,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的纳粹骨子里还是蔑视日本的,认为日本人是一个低等民族,与高等的日耳曼民族不能相提并论。而日本则一向宣称自己是亚洲的捍卫者,要把西方帝国主义赶出去,结束白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两国的自命不凡让双方有了矛盾的基础,德国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在1942年1月2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 美国正在拼命想使我们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去。特别是关于日本。……我甚至已经禁止德国新闻界提到这些相当棘手和微妙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日本和东亚问题的立场是相当不坚定的,因为我们在种族观点方面的意见是不可调和的。

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中大获全胜,又在随后的太平洋战争中不断击败西方国家,把它们赶出了自己的殖民地。对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所获得胜利,希特勒的反应是矛盾的:既为盟友打败了美国和英国感到高兴,但又为日本的胜利将降低白种人在亚洲的威信而难受。

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说希特勒对于白种人在东亚遭受的重大损失深表遗憾,而乌里希·冯·哈塞尔在1942年3月的日记里更有这样的记录,即希特勒说过,他将乐意派遣二十个师去帮助英国击退黄种人。尽管希特勒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这些话应该是他的真实感受,也是很多德国人的感受。当初德国把日本拉入轴心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日本在亚洲牵制英美,尤其是把美国海军的相当一部分力量牵制在太平洋,使美国不能投入大量舰只到大西洋上支持英国海军,而日本出乎意料地对西方国家获得如此巨大的胜利,这样的结果却不是德国愿意看到的。

由于这种微妙而复杂的心理,加上日本忽视德国的建议,把太平洋战争的进攻方向与盟友的期望背道而驰,德国和日本此后再没有对双方的军事行动进行过任何的协调,两国都按自己的方式独立地与同盟国作战。

再次,德国和日本相隔太远,距离也成了两国合作的障碍。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地理上的遥远距离也是阻碍轴心国合作的一个因素。

如果说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曾有向西进攻、与在非洲的盟友会合的机会,但它自己把这个机会给放弃了。此后,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德军在北非的军事失利,双方被彻底隔离开来,要想在军事上进行联合行动也就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不但联合行动不大可能,就是进行一些小的军事合作也困难重重,陆路已经完全断绝,只有幸运通过盟军海上封锁线的潜艇让双方还能有所交往。比如日本向德国运输原材料,而德国也给予日本技术上的支持。

1943年,德国要求日本合作,派出潜艇部队去袭击同盟国的商船,但日本的潜艇一来是为攻击军舰而设计的,二来艇员也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因此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希特勒就派了两艘德国潜艇前往日本,好让日本仿造生产。虽然德国潜艇历尽艰辛从大西洋来到太平洋,日本对此却反应冷淡,因为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没有能力生产那么多的潜艇、训练那么多的人员来建立一支专门攻击商船的潜艇部队了。

除了让日本仿造潜艇,战争后期德国还送给日本大量的新式武器样本,甚至包括德国最新研制出来的武器,好让日本工厂生产出这些军备,提高日军的作战能力。但这些帮助来得实在太迟了,由于盟军的封锁,日本既缺乏先进的工业设备,更缺乏所需的原材料,已经没有能力制造这些先进的武器,以赶上同盟国军备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相比同盟国之间有效的外交、适当的战略以及互助的资源(这些都是同盟国最终获胜的因素),轴心国之间的合作可谓少之又少。当然,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正是因为不能够进行广泛的合作,才加快了轴心国崩溃的速度。

更多文章请关注:冷月说历史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