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首先,缅甸在当时是东南亚第一强国,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第二,缅甸地形非常复杂,山区丛林密布。
第三,就是英军深入缅甸,实施占领,也就给了缅军集中兵力在内陆作战,以及进行游击战的
首先,缅甸在当时是东南亚第一强国,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第二,缅甸地形非常复杂,山区丛林密布。
第三,就是英军深入缅甸,实施占领,也就给了缅军集中兵力在内陆作战,以及进行游击战的机会。而英军在两次鸦片战争当中,除了进军北京以后,从来都是在沿海作战,从来不进入纵深作战。
根本不给清军集结大军在内陆有利地形进行伏击战和游击战的机会。另外,就是英军入侵缅甸的三次战争,绝大部分士兵都不是英国人。比如,第2次入侵缅甸,英军出动的是3个孟加拉旅,所属的12个印度步兵团。
都是孟加拉印度土著兵参战,只有主要指挥官是英国人。在第1次英缅战争,英军深入缅甸,缅军最终集结6万军队在伊洛瓦底江与英军决战失败,但是很快,就进入雨季,英军武器难以有效使用。
在缅甸的雨季,疟疾横行,大批英军病死,最终英军死亡15000人(大部分是孟加拉印度人)。但是实际上三次英缅战争,英军取得了几乎所有战斗的胜利,同时控制了整个缅甸。
如果生病死亡也可以算战绩的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也病死2000多人,另外战死战伤近500人。总损失也在2500人。清军阵亡3100人,负伤4000人。损失远低于缅军损失。这种矬子里拔将军没有什么意思,鸦片战争英军总损失2500人,清军损失7000人。第一次英缅战争,英军损失1.5万人,缅军也损失数万人。实际差不多。都是几比一的比例。
这个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对比。
首先可以肯定,英国的军事实力是最强的,然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大清和缅甸之间的差距。
必须要说明,整个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缅甸都是东南亚第一强国。它的实力非常强大,并且曾一度消灭之前的东南亚第一强国暹罗。
早在1762年,清缅之间便爆发了战争。当时缅甸试图吞并云南的部分土司,这直接影响了大清帝国的东亚国际地位。但其实一直到1766年之前,都是云南地方在对抗缅甸的入侵。
1766年之后,乾隆皇帝任命杨应琚为云贵总督,要求他以以云贵一省兵力征服缅甸。当然结果并不尽人意,清军不但没有占据缅甸的领土,反而被缅甸打进了家里来。得知情况后,乾隆震怒,随即逮捕杨应琚赐死。
1767年,乾隆皇帝以明瑞为云贵总督,征调满洲兵三千,四川绿旗兵八千,贵州绿旗兵一万(其中一千驻守普洱,并未参加远征),外加云南绿旗兵五千,合计二万五千兵,分两路进军。
一开始,清军旗开得胜,不过后来就因为战线过长和缅甸多山地多林地不易运送物资而开始变得疲弱,在退败之际,缅军大举反攻,清军再次惨败,主帅明瑞战死。
不过这次战役让清军明白了缅军不善于围歼战和平原战,更善于利用地形进行伏击。
很快,不甘失败的乾隆皇帝再次发兵缅甸,任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原来跟随明瑞出征的满洲兵调回,增调1500满洲兵以及3000贵州兵入滇,后来又加派3000满洲兵2000福建水师。
虽然势头比上次大的多,但是清军在缅甸作战仍然面临着补给不足,人员补充不到位等情况,再加上缅甸这该死的地形,最后清缅双方谁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反倒是士兵打的都厌战了。迫于国力差距悬殊,缅甸表示愿意赔款投降,大清接受了缅甸的提议。
这么看来,缅军的实力较清军比还是稍弱的,但为什么英军打起来还这么吃力呢?第一,缅甸的军事实力在这几年一直有所提高,和殖民者的长期接触使得缅军引进了不少先进武器。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英军面临着清军曾经面临过的问题——缅甸的地形太糟心了。多山加到处都是热带雨林,让英军的军事行动进展缓慢,而缅军又极其擅长伏击战,所以虽然三次英缅之战英国都赢了,但是损失也是非常惨重。
比如第一次英缅战争,英方阵亡的人数也高达15000人,战争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使英国在印度一度陷入经济危机。
在看鸦片战争,战场都是可以发挥英国海军优势的沿海港口城市,每逢开战,英军可以先用绝对优势的舰载火炮轰击清军炮台,随后发起抢滩登陆战。
再者说,清军的战斗力自乾隆后期开始一直在持续退化,到鸦片战争前夕,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近战能力了,所以在和英军野战时,也只有吃败仗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