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昨天的意大利队的状态根本不能和在香港时意队的心理和状态相比。由此贬低一队队员是不恰当的。
有至少二个原因。一:意大利队是个情绪化的队伍,他们每个队员的心里素质不稳,这
昨天的意大利队的状态根本不能和在香港时意队的心理和状态相比。由此贬低一队队员是不恰当的。
有至少二个原因。一:意大利队是个情绪化的队伍,他们每个队员的心里素质不稳,这么多年很多次重要比赛其实都是输给自己,按理说意大利自有了两名黑人球员,实力的强盛和厚度是有目共睹,但每次就差那么一点点。当然这也与教练的智慧和水平是分不开的,教练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二:中国队此役以替补队员参赛意在练兵,从中发掘好的苗子充实主力阵容,使之中国女排长盛不衰。之所以能战胜意大利全主力阵容,除了上述第一个原因外,最主要的大家没有什么压力,从而打的积极主动,每个队员都发挥的正常,有些队员还有超常发挥,加上此役教练临场指挥得当,没有延续前一场失败的指挥,所以才导致能赢意大利的结局。虽然胜了,但不能掩盖自身的不足,比如姚笛的二传,一传的不稳,强攻的手法,相互的配合等等依然是存在问题的,与其说是我们赢了意大利,不如说是意大利有一半送给我们的,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下一场对美国队就是一场试金石式的比赛,赢了就说明队员更加成熟,输看怎么输,输多输少情况也会是不一样的。祝福女排姑娘们能在清醒的状态下打出自己真正的东西,从而达到锻炼目的,为中国女排长盛不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加油!
在二战中,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否从意大利进军欧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丘吉尔回忆录》里,他多次说到了这个问题。他抱怨说,正是因为盟军否决了他的从意大利进军欧洲的建议,才造成了二战后的局势。由于苏联一家独大的状况,破坏了欧洲的政治平衡,造成了冷战的结果。
在北非战局结束后,盟军在商讨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时,产生了严重分歧。丘吉尔为首的英军人员要求把目标订为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这样,就可以刺向敌人的“软腹部”。而美军则要求尽快结束地中海的战局,赶快把目标转向英吉利海峡,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最后,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斡旋下,盟军决定先占领西西里岛,如果顺利的话再进攻意大利,逼迫意大利投降。这样,如果意大利投降,德国就必须抽调部队来替代意大利的29个师,这样就会分散德国的兵力,为诺曼底登陆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果西西里岛战役进行的很顺利,盟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了西西里岛。接下来,意大利国王撤销了墨索里尼的职务,与盟军接洽投降事宜。德军事先发现了意大利的企图,派遣了大批军队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宣布停战后,马上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的领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派特种部队解救了墨索里尼。于是,意大利对德宣战,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但是,盟军在意大利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进展顺利。盟军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拿下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德国在意大利北部扶植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政府。在意大利中部,他们遇到了由德国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在德军精心构筑的“古斯塔夫防线”止住了脚步。
在这个时候,盟军内部的争论又激烈起来。在这期间,丘吉尔屡次提出要从意大利北部进攻,拿下维也纳,进攻德国腹地。但是,最终,丘吉尔的提议被否决,没有能够实施。
盟军从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与其说是一个军事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军事上来看,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是可行的。在当时,整个地中海都在盟军的控制之下,有意大利和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岛屿做跳板,军队不用重新调动部署,有一定优势的方面。
虽然在后来的安其奥登陆战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但那是实力不足的表现。大批的登陆艇和军队、优秀的将领都调往了英国,准备下一步的诺曼底登陆。留下的军队实力不足,无法完成两栖作战的任务。如果把投入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资源投入到意大利,那就会是两样了。
但是,丘吉尔的提议遭到了否决,最终,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主要登陆,在法国南部实行次要登陆作战。这主要是出于苏联的反对和美国对苏联的支持。
丘吉尔着眼于未来在中欧获得进展,尽最大可能压缩苏联的占领区,以为将来战争胜利后划分势力范围做准备。苏联当然看穿了丘吉尔的企图,它强烈反对这个提议,并要求切实履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
而美国为了将来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承诺,也对苏联进行了妥协。在苏美一致的要求下,英国的反对是难以奏效的。这也是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耿耿于怀的地方。
既然在战略上决定了意大利作为一个牵制德军兵力的次要战场,还将大批的兵力、兵器调走。盟军在意大利当然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而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更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不久,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便被意大利国王关入了教育,这宣告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灭亡,新上任的意大利首相巴多格里奥元帅已经开始和同盟国展开秘密的谈判,商讨退出战争的事宜。当时在意大利只有2个德国师,是根本不可能和上百万的意大利军队抗衡的,但是盟军的反应实在是太慢了,德军迅速将13个师的兵力调入了意大利,占领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并解除了大部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德军已经全面接管意大利的防务,盟军失去了一个迅速占领意大利的机会。虽然不久意大利新政府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但是在军事上已经无关紧要。
盟军一开始确实是想利用意大利这个轴心国“柔软的下腹部”来打破欧洲堡垒,毕竟在西线要面对精锐的德国国防军,而在地中海则大部分都是战斗力较差的意大利军队,德军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盟军预计登陆意大利本土后,意大利很有可能会退出战争,这样盟军就可以迅速从意大利攻入欧洲腹地,向西可进攻德国本土,向东可切断东线德军的后路,从而使东线德军腹背受敌而迅速覆灭,东线德军占到德军总兵力的半数以上,一旦被歼灭,德国也就必败无疑了。盟军的想法无疑是不错的,而且意大利确实迅速的退出了战争,但是盟军相应的军事行动实在是太慢了,也太谨慎了,迟迟不愿意向罗马发起两栖登陆或空降作战,结果让德军捷足先登,重新控制了意大利。
意大利虽然也是欧洲大陆国家,但是其国土更像一个大型的岛屿,三面临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它的陆地则非常狭窄,山地河流众多,这就在军事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陆战上有利于防御一方,正面宽度非常狭窄,而纵深很大,只需要少部分德军就可构筑起坚固的防线,而盟军的兵力优势却发挥不出来,多余的军队只能作为预备队。但是由于三面靠海,使意大利很容易遭到海上的入侵,防御一方的两侧实际上完全处于暴露中,容易被进攻方在其后方实施两栖登陆而包围,所以德军虽然重建了意大利的陆地防御,但是由于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仍旧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德军无法阻止盟军在其后方实施大规模的两栖登陆。
盟军尽管拥有上述的优势,但是还是没能迅速击败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反而自身被德军牢牢的牵制在那里,进展缓慢又代价高昂。由于地形的限制,盟军地面部队的推进非常缓慢,其强大的炮兵和空中火力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实施的几次两栖登陆作战也不理想,没能迂回歼灭德军主力,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迂回距离太近,盟军不愿意在超出其陆上飞机掩护范围外实施登陆,航空母舰的数量太少无法单独担负登陆作战的掩护任务;其次盟军登陆部队的进取心也严重不足,不敢大胆的向纵深突击,等到积蓄其足够的进攻兵力后,德军也相应的加强了防御,并提前开始实施撤退,最终盟军在意大利陷入了一场正面的进攻作战,投入强大的海陆空三军,仅飞机就超过3000架,但只牵制了德军20几个师的兵力,推进速度也非常缓慢,从意大利攻入德国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盟军迫切需要开辟更宽广的地面战线来投入其庞大的陆军,登陆西线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