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98k就是中正式吗?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6-10 12:02:54

简介:】中正式仿制的并不是毛瑟98K,而是毛瑟1924步枪,而且实际上德军自己装备毛瑟1924式步枪的数量也并不是很多。
一战之后,在条约限制下的德军开始重建,很多武器装备又开始重新研制生

中正式仿制的并不是毛瑟98K,而是毛瑟1924步枪,而且实际上德军自己装备毛瑟1924式步枪的数量也并不是很多。

一战之后,在条约限制下的德军开始重建,很多武器装备又开始重新研制生产。在步枪方面,德军开始在一战的Gew98基础上推出了短管版的毛瑟98K步枪,后来又推出了简化版毛瑟1924式步枪,主要在很多细节部分进行了简化设计,生产更加方便。

而当时的中国,国内步枪等武器型号极为繁杂,各国生产的步枪在中国都能找到,其中较多的就是著名的汉阳造步枪了,仿制的是德国1888式步枪,但是这款步枪毕竟是19世纪末的产物,已经极为老旧。此时国民政府意图生产一种新式步枪作为制式武器,恰好此时中德处于军事合作,因此就看上了德国的毛瑟1924式步枪,对其进行仿制,后来就被命名为了中正式步枪了。

中正式步枪和毛瑟98k步枪的区别有很多,首先就是变成了直拉式枪栓,而不是98k的弯曲枪栓。同时枪托上的撞击分解孔也取消了,变成了纯木质结构,更加便于生产。但是中正式的实际产量依然不高,抗战中还不是中国军队的主力装备,而且由于生产的品控问题,质量参差不齐。

是也不是。这个问题貌似怎么回答都不对。

首先中正式不止一个型号,也不止一个批次。1934年当时就有引进98K的想法。当时的毛瑟98K是相当先进的步枪。不过引进过程中出现过一些图纸的小失误。所以第一批次国产98K数量不大只有大约两千只左右。之后98K在中国工程师和一些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做了改进。拿到了一些正确的图纸也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然后大批量生产了98K步枪。不过这些步枪这个时候还不叫中正式。据说这些步枪都进入了“税警总团”。之后在宋子文全面将税警总团换装美式装备后这批枪下落没有考证了。

真正的中正式应该是1935年,常凯申提出:这个98K啊是欧洲人为欧洲士兵设计的,我们亚洲人个子小些所以这个枪改得短些会更好用。然而正是这个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建议不知道祸害了多少性命。枪械设计和更改是专门的一个学科。枪在激发时发射药爆发大量能量,会造成枪的震动。而这个震动是类似于波的。有波峰和波谷。在98K上这些波峰和波谷都有相应的配重。确保枪械的精度。然而那个时候中国兵工厂只是保留了口径,按比例缩短了长度。这样的结果就是部队反应中正式精度不佳。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枪身的缩短,在白刃战中,使用中正式的国军面对装备三八式步枪的鬼子,往往占下风,一寸长一寸强的冷兵器真理,亘古未变.

中正式也不仅仅只有一个型号,另外一个中正式骑枪其实装备数量和生产数量也不少。不知道是因为栓动步枪看起来都差不多还是因为骑枪没有步枪上口,大家都忽略了原来中正式还有骑枪这个设定。

所以说中正式是不是98K呢?严格来说,中正式是98K被常凯申和一帮KMT的官员各种瞎折腾之后的产物。

原创不易,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点波关注

日军擅长拼刺刀,为何淞沪会战中会被中国军队赶着跑?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了30万部队,并占据着绝对海空优势,除陆军炮兵外,黄埔江上的大口径舰炮和天上的飞机轰炸给国军造成重大伤亡。与其被动挨炸,不如近身肉搏,这是落后的中国军队无奈之下的选择,堪称悲壮。黄维后来回忆淞沪会战就一句话: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中期有很多次巷战和近战,中日两军只能刺刀见红,虽然老鬼子们拼刺技术了得,但是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数次被中国军队用刺刀赶着跑,有一定的特殊因素。

第一,淞沪会战蒋介石投入了70万大军,绝大部分是中国最能打的部队,像中央军的第一军、第五军、第十八军,以及湘军桂军川军等地方精锐,实际上已经押上老本了。这些部队经过十年内战 ,步兵战斗力并不弱,也都经过一定的刺杀训练和实战, 再加之报国热情高涨,白刃战中迸发出较强的水准。

1943年石牌保卫战,第11师胡琏部就用白刃战最后击溃日军第39师团。

第二,狡猾的日军很清楚,他们在兵力上不占优势,白刃战这种最消耗步兵有生力量的战法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吃亏的,所以经常会后撤防御,再用优势的陆海空火力杀伤中国军队,如果全靠拼刺刀解决问题,30万日军怎么可能击败70万国军。

第三,中央军的德械师和其它王牌部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驳壳枪和冲锋枪,中国军队近战中对付一色“三八大盖”的日军具备火力优势,这些精锐国军不会蠢到像日本人那样退了子弹完全刀对刀,各色自动火器和手榴弹一起招呼,日本人是肯定要跑的。

后来的缅北反攻也证明了这一点,新38师和新22师装备大量美式冲锋枪,近战中完胜日本,汤姆逊和M3没等日军靠近就打得对手满身窟窿,可惜德械师在淞沪和南京拼光,之后也再无德式武器补充。

第四,日军普遍装备的皮制军鞋,野战结实,但非常不适合上海地区的多雨和泥泞,在近战拼刺中反而不如中国军队的布鞋和草鞋灵活;三八大盖枪身过长,也不利于在上海狭窄的街巷中白刃对战。

不过,也无需过于乐观评价淞沪会战的国军表现,国军毕竟火力密度是低水平的,武器和弹药都显不足,对日军的白刃冲锋构不成太有效的拦阻射击,一对一拼刺还是落于下风的,因为日军训练有素、身体强壮。反观后来的太平洋战场,美国人几乎不跟鬼子玩刀,就是突突,就是火力覆盖,日军也会意志崩溃。

日军擅长拼刺刀,在淞沪会战中被中国军队赶着跑?也太能幻想了吧。查遍淞沪会战的资料,也没有看见日军因为拼刺刀输了而被中国军队赶着跑的事吧。

爬楼看了一遍,回答中居然还有人在正儿八经分析日军刺刀和中国军队大刀的优劣,然后分析出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中多次被中国军队赶着跑了。

还能说什么了?抗日神剧看多了吧。

淞沪会战长达三个月,是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有100多万,中国军队投入80多万人,最后伤亡了30多万人;日军投入20多万人,伤亡了四万多人,以中国战败撤退,上海沦陷而结束。

但是淞沪会战也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魂。不过拿着刺刀的日军被中国军队追着赶,还真的没这回事了。

一,战场上很少有拼刺刀的武士道精神。电视剧中,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似乎很乐意拼刺刀,其实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他希望的是速战速决。而在战场上,在有武器弹药的情况下,很少会有拼刺刀的情形出现吧。

拼刺刀也只有在双方都弹尽粮绝,或者一个城市沦陷后,巷战中才会有。而淞沪会战中,双方都不缺弹药,只是中国军队的武器相对落后,情报侦察工作也落后,战略方针上也有失误,蒋还存有议和的侥幸心理,最后导致了失败。

淞沪会战的三个阶段都很惨烈,中国军队打得无比艰辛。第一阶段攻没攻上去,第二阶段守没有守住,第三阶段在反击不了,议和无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

日军是海陆空全出动,飞机,军舰、重型火炮,坦克全方位作战,不会轻易和你拼刺刀的。

二,会战惨烈,虽败却粉碎日军野心。虽说没有题主说的日军拼刺刀输了,被中国军队赶着走的情形,但是在淞沪会战中,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这里我想说说嘉善之战中的湘西人。

湖南人流血不流泪,在抗战中绝不退缩。

根据史料显示,湖南军队投入到淞沪会战中的有八万左右的兵力,这个是什么概念了?湘军占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吧。为此,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专门编著了《湘军与淞沪会战》,专门记录湘军的浴血奋战和赫赫战功。

(淞沪会战中,嘉善之战的湘西人)

上图的照片是一群湘西凤凰人应征入伍时的合影,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戴着头帕,手上拿的是火枪和钩镰刀等简陋的兵器,就这样远离家乡,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

这些人在嘉善之战后,几乎都牺牲了。

他们被编入128师,作为淞沪会战的外围战,上司给他们下达的目标是:坚守嘉善4天,以粉碎日军阴谋。

可是这支杂牌军靠着低劣的武器,硬是和日军血战了七天七夜,牵制了日军进攻的兵力。在这七天七夜里,日军只前进了11公里。一个日本人这样说:按照这样的速度,要想占领全中国,起码需要96年。

电视剧《十一公里》讲述的就是这段真实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师长顾家齐的率领下,七千湘西子弟和日军鏖战了七天七夜,最后撤退的时候,伤亡了3000多人。他们都来自湘西凤凰,那只是一个小县城,3000多人就意味着城里的青壮男儿几乎都去参战了,沈从文的亲弟弟也去了。

嘉善之战后,伤亡了3000多人,凤凰城几乎是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

淞沪会战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由于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正是有了他们的浴血奋战,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才被粉碎。但是拼刺刀,赶着日军跑,应该只是我们美好的臆想吧。

本人原创,已签维权,抄袭必究。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