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中国国防的历史?1、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
一、中国国防的历史?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二、军事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军事战略的核心当然是使用不同战略战术战胜敌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军事战略核心。
1:如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军事战略核心就是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所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组成抗日的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2,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军事战略核心就团结全国人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核心。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全国各大城市,而共产党都散落在广大的农村,发动群众,搞好土地改革,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最终战胜了蒋介石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台湾省除外)。
3,抗美援朝时期的军事战略核心。是和朝鲜军民一道有效杀伤美军的有生力量,迫使美军跟我们谈判。尤其是几次大的战役,消灭了美国军队的有生力量,使美国军队吹虚的三个月打到鸭绿江边成为泡影。
4,当今我国的军事战略核心就是提高我军综合实力,发展科技提高产能,做到招至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所谓的产能,包括:物资生产,高科技武器装备生产,人员训练及动员。武器装备更新与发展。各种科技专家的储备等等,
所以,不同时期,其军事战略核心是不一样的。
三、军事战略主要包括的内容?
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和最高领域,它包括国家和武装力量准备战争、计划与进行战略性战役和整个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军事战略理论研究战争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战争的方法,研究制定计划、准备和实施战略性战役和整个战争的理论原则。
军事战略作为一个实践活动的领域,要确定武装力量的战略任务和完成战略任务所必需的兵力兵器;制定并实行有关国家武装力量、战区、经济和居民做好战争准备的措施;抑制战略性战役的计划;组织武装力量在战争过程中的展开和指挥以及研究预想敌人进行战争和战略性战役的能力。
军事战略来源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军事战略本身又反作用于政治。战争时期,政治与军事战略的相互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建立统一的军事政治领导机关方面。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制度对于军事战略的性质和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军事战略的基本特征有?
军事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局性。
全局性是反映战略本质的特征。这个全局指的是国家(集团)整个军事斗争的全局,带有照顾各方面、各部分和各阶段的性质。战略是国家(集团)关于军事问题的最高决策,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
2、对抗性。
军事斗争,尤其是战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是敌对双方以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为骨干而展开的激烈较量。
战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质,是其对抗性产生和依存的基础。从本质上说,军事斗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动,任何战略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对抗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谋略性。
谋略是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计谋和策略。它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高度体现,是指导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战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战略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讲,它是政治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但从实践的意义上讲,它又是手段的选择,有高度的灵活性。
4、相对稳定性。
军事斗争情况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军事斗争指导规律的发展变化。战略必须随着军事斗争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一成不变的战略是不存在的。
然而,由于战略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指导范围广,影响重大而深远,是一切军事活动的依据和准则,因此,战略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五、陕西在军事战略上的位置?
陕西是兰州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征伐西域的必经之路(潼关、函谷关)。
陕西在古代也是北方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的重要通道(延安是重要节点),也是南征四川、湖北的重要通道。反之,四川的割据政权要想北伐中原,必须经过陕西。
陕西自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古代西安周边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黄河、渭河、泾河等),农业社会下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用于维持一支大规模的军团。
六、中国国防大学在那?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一所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副战区级别,是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国军队高级任职教育的一所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
七、什么是文化军事战略?
文化军事战略立足于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构建的人类文明时代,是预防、治疗或减轻世界性疾病即战争杀戮的军事干预战略。
文化军事战略在全球化地球村运动的符号战争时代是针对遏制暴力伤害性战争的新思维,更是预防、治疗、减轻、遏制世界性战争杀戮的军事战略。文化军事不是以消灭敌人的肉体为目标,而是将人的精神和心理作为攻击目标,同以往武力战中战地指挥官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断不一样的是文化军事战略要求依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做出决断,抑制伤害性暴力战争,通过和平手段获取国家最大利益,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和新秩序。八、军事战略体系由什么组成?
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和战略力量等基本要素构成。
战略目的:是战略指导者在军事斗争全局上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国家一定历史时期内总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军事上的反映,既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战略的归宿点。战略目的是政治对军事的基本要求,通常可分为最终目的、直接目的和具体目的。
战略方针: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他是在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敌对双方战略诸要素基础上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主要是指参与斗争的军事力量,但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力量协调发展。
战略手段:为达成战略目的而运用军事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决用什么进行军事斗争和怎样进行军事斗争的问题。它包括所有能应用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战略领导和指挥等各方面的全部的综合手段。
九、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区别?
本质上都是战略。企业战略关注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军事战略关注的是战役的胜利及国家的安全。
十、军事战略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
战略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1)对抗性。战争是敌对双方对立和对抗的最高形式,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较量。敌对双方指导者所进行的战略思维就是双方对抗的一种形式,是双方决策层胆略与智慧的较量。
(2)整体性。军事上的对抗不只局限在军事领域进行,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外交等广泛的领域,同时,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交替,也是一个全局问题,这就决定了战略思维的整体性、社会性十分突出。
(3)前瞻性。比较成功的战略思维成果,必然包含战略预见,使战略思维表现出前瞻性。前瞻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思维主体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有关因素,以全部智慧和魄力,综合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为成功的战略指导开辟道路。
(4)传统性。战略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不同的民族特性、地缘环境、生产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会政治结构等影响。带有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传统思维特征,总会保留历史的延续性。
(5)创造性。战略思维的关键是创造性,创造性是对模式化和因循守旧的否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经验和传统的超越。
(6)系统性。战略思维要涵盖达成战略任务所必需的所有要素:战略环境、战略力量、战略企图、战略方向、战场范围、作战对象、战略部署,各战区,各军种、兵种,各种作战保障与后勤、装备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