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1年的时候,北约还真邀请过印度加入,只不过被印度礼貌的回绝了。
印度为什么这么拽?竟然拒绝了当今世界第一大军事组织北约的要求邀请呢?
不要忘了,印度脱胎于大英帝国的英属殖
2011年的时候,北约还真邀请过印度加入,只不过被印度礼貌的回绝了。
印度为什么这么拽?竟然拒绝了当今世界第一大军事组织北约的要求邀请呢?
不要忘了,印度脱胎于大英帝国的英属殖民地,建立印度的第1代领导人曾经是英国殖民政府所辖范围内的高官,这些人出生在印度,但他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来自于大英帝国。
所以,印度独立之初就自认为承接了大英帝国在南亚地区的衣钵,这不仅是从地缘政治上产生的想法,也是大英帝国多年殖民之后,导致印度当地的政治精英自诩继承了大英帝国的殖民文化和外交政策。
大英帝国曾经玩的那一手外交,印度人也学的有模有样。
大英帝国的外交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离岸平衡手。大英帝国是偏居一隅的小岛,在崛起之初只有几百万人口,这就决定了在面对欧洲各大强国的时候,必须在外交上合纵连横,使他们互相厮杀,永远产生不了对自己的威胁,所以大英帝国不会和任何一个国家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避免某一天在国策上被对方所绑架,也非常方便英国随时调整国策。
例如,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和俄罗斯结盟,当俄罗斯向欧洲腹地扩张的时候,他又和法国、萨克森、奥匈帝国等结成同盟对抗俄罗斯。但是当德意志崛起之后,又迅速和俄罗斯结成同盟,对付德国人。
(然后引发了一战)
印度人对大英帝国的外交政策学的有模有样,他不会和任何一个大国保持太过亲密的关系,所以独立之后印度在美苏争霸的时候保持了中立。
中立政策让印度在独立之后的12年时间里,分别获得了来自美国和苏联高达十几亿美元的各种援助,其接受援助之多,超过了美国在马歇尔计划时对法国的援助。
印度的国策就决定了他不仅在冷战的时候不会倒向于美苏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冷战结束之后,面对世界迎来多极化时代,更不会加入北约和美国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2,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在担任英国外交大臣期间,于1848年3月1号在英国下院发表演说时,对与会人员说下了这样的话:
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帕麦斯顿)
他的话体现了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也以阳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大英帝国19世纪称霸全球的方式,以利益为先。
昨天是朋友,今天有可能是敌人,明天又会成为朋友。(虽然英国的做法看起来像是一个喜欢黑吃黑的犯罪团伙,怎么看都不正能量,考虑到西方强国近代崛起都是以强盗的方式,谁也不比谁干净,也就释然了)
印度人作为大英帝国前殖民地的臣民,他们在维多利亚时代参与到了大英帝国在全球的争霸战争,非常赞同帝国这种只为利益不为道义的国家政策。
所以,在判断印度会不会加入北约的时候,一个最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加入北约能否给印度带来更大的利益?
如果印度加入北约,他的地位会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甚至是意大利之下,最多也就是和土耳其平起平坐,同时还会成为俄罗斯的对手。
如果他不加入北约,地位在土耳其和意大利之上,并且和德国不相上下,和俄罗斯会继续保持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从俄罗斯那里获得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的转让,甚至是核电技术的转让。
不加入北约,北约和美国对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即使不满意,也不敢过度刺激,只能通过拉拢给好处的方式,让印度不要和俄罗斯走得太近,或者作出不利于北约的举动。
此外,随着东方大国的崛起,美国非常希望印度成为他的战略及盟友,一起围堵这个复兴大国。
所以,印度不加入北约所获得的好处比加入北约要多得多,干嘛加入呢!
这个是有历史渊源的,主要源于50-60年代的一系列国际纠葛,比如早期西方的“亲儿子”巴基斯坦,以及国际舞台上抢夺了印度光环的新中国,都极大的影响了印度的国家走向。
我们知道,曾经的印度只是个英国殖民地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曾经强大的英国进一步衰落,导致其全球殖民地纷纷独立。
印度也是这场民族解放洪流的一员,而且是最亮眼的一个。
他们最值得吹嘘的,是甘地主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通过既不给殖民者做事,也不暴力反抗的滚刀肉行为,英国人在各种屠杀、镇压过后,最终还是退出了印度,给了印度人以民族自立。
当然,英国人退的并不情愿,他们搞了个印巴分治,其套路与以色列建国的“巴以分治”是一样的。
总之,给你留下个大矛盾,让你们自己窝里掐,保不准最后还有老子见缝插针的机会。
所以当时印度一独立,马上就分成了“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并且同步开始了极其恶劣的仇杀。
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世纪血仇就此诞生,到今天都无法化解开。
相比于敢造帝国主义反的印度,当时的巴基斯坦显得更恭顺,更亲西方,因此印巴之间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早期政治态度。
巴基斯坦在50年代加入了美英操弄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和《巴格达条约》(中央条约组织)组织,与土耳其、伊拉克、英国和伊朗,以及英、法、澳、新、泰,菲等国结成了同盟,成为美国的爪牙。
也就是说,刚独立的印度,天然的就与西方不睦,西方最早看好的代理人其实是巴基斯坦,这显然不可能让印度加入任何西方主导的组织之中。
不过,当时的印度相当有自信,西边不亮东边亮,他们挂着一张“把英帝国主义一脚踹飞”的功劳簿,在国际社会上行俨然成了第三世界的领袖。
当老大得有战绩才行对吧?你们这些第三世界的战五渣,都把战绩亮出来看看,还—有—谁!谁有我印度这么能耐?谁能用伸着脖子找砍的姿势把大英帝国赶走?
所以呢,印度与西方那会儿是真不对付,甚至对苏联他们也摆谱,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了嘛,得给小老弟们撑场子,不能向一切大国强权低头。
印度也真有这个资本,看看当时印度从英国那继承来的殖民地遗产,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汽车坦克大炮飞机,连带着还有不少足以令人眼红的工业和技术设施,甚至连人才都留下了不少。
这样有名望有资本的开局,那不比谁都强?不比谁都牛叉?
但换个方向说,这样的身份,这么屌的画风,你还想进北约?不问问北约想不想让你进?
印度当时还真没把北约看在眼里,“第三世界老大”的地位已经足以令其飘飘欲仙,他们继而想进的是联合国,想弄一个五常下来,或者再加个六常也可以嘛。
可印度没想到的是,这会儿突然出现了一个砸场子的。
此国才刚刚翻身就跑去找美国掐了一架,顺带还揍了十几个西方国家,操着轻步兵就能吊抽地球军团,小眼儿血红血红的,打脸打得噼里啪啦的。
印度曾经的主子,什么双徽格洛斯特营,什么皇家重坦克营,一个个简直是按在地上碾,碾完还没脾气的那种,从小兵到上将,全都被送进战俘营开联欢会,特开心。
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让中国的国际地位暴涨,一个是伸头靠耍无赖获胜的国家,一个是实打实抓着联合国军疯狂摩擦的国家,傻子都知道谁更彪吧?
中国专治不服,印度也只能陪着笑。
于是印度又开始直接借故找中国的茬,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我国开始和平解放西藏进程。
借着英国人当年留下的名为“麦克马洪线”的狗尾巴,印度一直在边界问题上咄咄逼人,西藏的解放让他们感受到了“蛋糕被划走”的不满,所以1953年派了个代表团兴师问罪。
这一来不要紧,中国立马推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这个明显的矛盾问题轻轻放下了。
趁着热乎劲儿,1954年中国又连续出使了印度、缅甸,拉着尼赫鲁等人签了个尊重《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把这个条约做大做强还辐射出去了。以后中国是逢人就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拉人一起遵守原则,简直搞成了世界公约。
热乎劲过去后,印度越想越不对头,合着我跑来兴师问罪的,怎么就变一捧哏了?
不过“五项原则”启发了印度,不甘心的他们又开始在国际上玩新套路,想学联合国以及北约的套路,搞一个新的会谈机制出来,自己做老大,这便是“万隆会议”的前身。
亚非会议起先是印尼提出的,但很快就让更强势的印度取得了主导权。
大会的发起国由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几个国家组成,连印度死对头巴基斯坦都拉上了,由这五国发起了“亚非会议”框架的号召。
会议的主旨很明确,大意是:帝国主义、强国、大国们太嘚瑟了,咱们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既然如今独立了,还有这么多人口和领地,那就该抱成团,不能再任由他们嘚瑟了!嗯,应该让我们嘚瑟!
你看我印度不就是例子,只要胆子大,还不是不放枪不放炮,一样把帝国主义切克闹么?
这样的印度,已经计划着真正成为第三世界老大了,他们根本没将刚刚成型的北约放在眼里。
(注:北约 NATO 1949年8月25日成立,苏联随即在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沙,二者针锋相对,相互的争霸间接让当时第三世界松了口气)
1955年,“万隆会议”邀请中国参加,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影响力绝对是一等一的,绕不过去。
果不其然,印度基本没在万隆会议上放出什么光彩,他们光顾着拿“大国”派头压这个怼那个,霸气有余智力不足,全部的高光都让与会的周总理一行夺得精光。
用陈佩斯朱时茂那小品里的话怎么讲来着?你这是抢戏!
周恩来总理一代人杰,他应对了危险的间谍刺杀(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用精彩的发言横扫了会上西方安插进来的搅屎棍,然后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主张,将一个逐渐变成吵架大杂烩的口水论坛,几下子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重磅决策会议。
就连法新社等西方媒体都不得不赞叹:“周恩来成了会议中最受欢迎的人,他温和的演讲言辞消除了人们的疑惑,令人为之倾倒”。
印度总理尼赫鲁当时只能跟着附和:“好,这是个很好的演讲”。
不用说,印度这个自信的大佬是当不下去了。
于是,他们开始借着尚存的影响力,开始搞“不结盟运动”,想换个方式当老大。
何谓“不结盟”呢?这其实还是印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中提炼的东西。
说是不结盟,其实是想表达出一个属于吃瓜群众的公约,即:你们大国要打自己打去,别碍着我们吃瓜致富;不要试图拉我们入伙,我们只吃瓜不干别的,而且不扎堆吃瓜,不干扰他人吃瓜,不吃他人的瓜,不欢迎别人来我这吃瓜。
印度最初是在1956年找到南斯拉夫的铁托,以及埃及的传奇总统纳赛尔开会,一同做出了“全世界一起联合起来吃瓜”的主张宣言。
他们专门避开了中国,说是“不结盟”,其实核心却是“借不结盟在联合国建立美国、苏联之外的第三股大势力”。
所以,印度所图甚大,根本就没把什么北约放在眼里嘛,这都看上“美苏以外第三大势力”的宝座了,这是想借亚非拉同盟的东风,抬着自己升天。
1961年9月,铁托在贝尔格莱德做东,与印度、埃及、印尼、阿富汗等五国一同,正式召开了“不结盟运动政府首脑会议”,另有20个受邀国参加。
中国这次没能参加,因为中国不是“非结盟国”,中国与苏联当时还维持着面子上的盟约,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年限,整整30年它都是有效的。
这次会议让印度着着实实过了把瘾,要不是有纳赛尔和铁托两尊大神镇着,尼赫鲁没准还能更嘚瑟,但这次会议也确实将印度在第三世界的声威推到了极限。
于是印度“啪叽”一下摔了。怎么摔的呢,1962年中印冲突。
印度始终在西藏问题上不老实,早年战乱时期,他们就一再蚕食中国土地,甚至当年西藏解放,阿旺晋美同志前往中央谈判,还遭到了印度想方设法的阻挠。
用印度当年的话说:“中国军队侵入西藏,我们认为这是很可悲的”。
实际上谁都知道,最可悲的是印度自己,说白了不就是他们想染指西藏大部而没得逞么?倒好似主人家是强盗了。
印度在中印冲突之前,还发动了“果阿战争”,揍了个北约国家葡萄牙,这愈发壮了他们的胆气。
1961年12月的18日果阿战争爆发,印度与葡萄牙军队鏖战48小时,基本上吊打了国小力卑的葡萄牙,收复果阿、达曼、第乌岛等殖民地,偏偏北约还没一个出手帮助的。
印度人高兴坏了,举国上下笑得合不拢腿,哇塞!原来我好强好强的!那还废什么话,逮谁抽谁呗!
但1962年的中印冲突则完全不一样,哪怕印度这次得到了西方支持也没辙。中国边防军人如猛虎下山,用全面压制的高超技战术给印度上了一课,吓得印度政府是烧钞票沉物资,好似要被中国人灭国一样。
没多久印军将士就明白格洛斯特营当年是怎样开联欢会了,好开心。没骗人,他们是真的好开心。
经过这场不大不小的边境冲突,印度让张国华“小刀子切黄油”扁了个痛不欲生,在中国面前彻底怂了几十年。
印度人也明白了,自己那点耍光棍的“非暴力不合作”与中国人的“猛打、猛冲、猛追 ”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海外的其他国家也真正瞧明白了,中国是真牛叉,不像印度这个假牛叉。
自此,印度的“大佬梦”碎了一地,在第三世界中的名声一落千丈,捡都捡不起来了,尼赫鲁没两年也死了,雄心壮志的印度伟人时代终结。
后来印巴冲突持续燃烧,印度的精力全用在了对付巴基斯坦这个“西方代理人”身上,到1971年,双方已经在进行第三次印巴冲突了,越打越不成样子。
(三次印巴冲突分别是1948-49、1966、1971-72,主要围绕信仰、种族以及克什米尔问题,冲突结束后双方并未真正停止交火,一直零星打到现在)
但印度总还是讲点脸面的,说了“不结盟”,他们在很长时间内也确实没结盟,直到进入21世纪,在美国等长爪子国家的操弄下,才又开始蠢蠢欲动,这还多亏了那个法力无边的老仙。
如今的印度,一直在致力推动和加入“亚太版北约”,这是美国所设想的,在远东及南太平洋区域设立的“NATO平行组织”,是一个将中、俄、朝作为假想敌的军事联盟。
通过在整合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太平洋诸国,以及印度洋国家的北约式联盟,形成对中、俄、朝等国的针对性包夹,同时扩大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是“重返亚太”的重要一环。
不得不说现在的莫迪老仙其实是个鼠目寸光之辈,在眼光和大度上面,他给尼赫鲁提鞋都不配,为了蝇营狗苟的争那么一点面子,几乎是什么立场都不顾了,加入这种“亚太版北约”,也徒然是给印度的未来送葬罢了。
亚洲的崛起,乃至印度的崛起,需要的永远不是什么抱大腿搞对抗的联盟,而是当初50年代那样独立自主的合作与和平共赢,尼赫鲁懂,老仙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