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40年了,黑鹰你依然没有仿制出来。
仿制只能仿型,但以下几个方面呢?
一、材料这大概是最大的痛点。中国材料是极其落后的。我本科学材料的,知道它的难点在哪。
首先是配比,配比的
40年了,黑鹰你依然没有仿制出来。
仿制只能仿型,但以下几个方面呢?
一、材料这大概是最大的痛点。中国材料是极其落后的。我本科学材料的,知道它的难点在哪。
首先是配比,配比的比例是很精确的,这需要千百次的实验,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投入,成本非常之高。
其次,配比的材料比例你确定了,但是如何合成才是高效低成本的?合成温度、工艺流程、催化剂等等,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坑。
而每一个零部件可能都有这么多的难题,这是一
其次,则是加工工艺。
二、加工工艺则是另一个难点。别小看这个,简单提一个,冷加工。冷加工和热加工都在工艺领域有广泛应用,很多的零部件咬合或者加工到一起,靠得就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个温度是多少就很难说。
还有热加工,水下加工、真空加工等等,这些工艺你能搞得清楚吗?
三、加工器械呢?这又是一个难点典型的当然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光刻机了。估计大家不清楚的,在最近几年都清楚了。
其实远不止这些。各种你车床,更是我们的致命弱点。国内的车床工艺不过关,控制不过关,材料不过关,这可不是开玩笑。像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苏联偷运了几台东芝机床,它的核潜艇静音技术提高了几个等级。原因就是各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极大提高,彼此间的咬合灵敏度大大提升,极大的降低了噪音。
这不只是咬合的问题,还有表面处理技术。更高的工艺,表面越平滑,精度越高,噪音越低等等。这些车床等器械我们差得更远。
四、测试仪器很多人可能对加工机械车床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测试仪器就不一定了。可测试仪器我们的差距更大。各种测温的测距的毒性测试的疲劳测试的仪器,零零总总,你可以去国内实验室看看,除了极少数如烧杯镊子等等,稍微高端一点的测试仪器都是国外的。
没有这些测试仪器,加工出那些设备更是不可能。
五、还有最关键的因素则是软件国内的软件全面落后。各种设计、开发、控制、检测等方面的软件完全就是稀烂。就比如说,F22、F35网上都有高清图,但你复制得了吗?表面看起来是直线或者曲线,但一些微小的突起、流线、孔洞等等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这么设计?也许你认为不重要,但那些往往是关键的。这些都是软件的功劳,它是有严格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方面的依据的。
如此等等,你仿制得了吗?
sh
谢邀,如果仿制是那么容易的话,那么军事装备也就毫无战斗力了。
以简单的一枚子弹为例子:
上面是一枚5.56X45mm的北约制式弹。如果看参数来讲5.56mm是弹头的口径(还不是直径),45mm则是弹壳的长度。仅仅知道这两点能不能造出一枚子弹呢?当然不行。
完整的5.56X45mm NATO弹尺寸数据是这样的:
从上图大家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尺寸和角度。这些数据其实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更多的则是在于和枪械、装药、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作出的优化和妥协。
所以,即便是你拿到了一枚5.56mm子弹的实物也很难真正地仿制出一枚5.56mm子弹。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工公差。
严格意义上来说你拿到的子弹和子弹设计图纸上的子弹尺寸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尺寸偏差所造成的。例如上面的图中子弹的整体长度是57.40毫米。但要注意子弹弹头押入弹壳的时候机械力量的偏差有可能让这枚子弹的实际长度是57.42mm或者57.35mm。这时候你测量子弹的时候会以哪个数值作为基准呢?用哪个数值也都不对吧?你去怎么碰也很难碰到图纸上原始标注的57.40mm。这还只是众多数值中的一个。
所以说所谓的众泰皮尺部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到现在,咱们还是仅仅看到了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子弹。如果是一架飞机的仿制呢?你要去测量“亿”级别的数据,整体的测量工作下来其实比你从头设计一架飞机更难。当然,这也是所有机械逆向工程的难点所在了。
咱们现在还仅仅说是尺寸,材料呢?大部分塑料、橡胶、合金都是有着自己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的。如果不知道原料到成品的过程仅仅看到一件成品往往是更加难以仿制的。
再往后还可以说到装配。一个复杂的军事武器装备在装配的时候是要有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的,就连拧螺丝的力度其实都在装配表上注明,并且需要在力矩扳手上进行设置。
这些东西完全也不会在武器上体现出来。
所以很多人想到的拿到了敌人的武器咱们自己就可以仿制出来这种观点并不是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也只能是看到了一件武器装备后分析这些武器装备的原理。然后在原理层面进行开发研制。这并不是所谓的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