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清末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进攻台湾,被谁打跑了?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5-30 12:00:57

简介:】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进攻台湾有两个目的,一是拿下台湾逼迫清政府屈服,二是想为远东舰队拿下一两个补给基地。清政府方面,防守台湾的主将是淮军宿将刘铭传。
当时,孤拔要集中精力对

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进攻台湾有两个目的,一是拿下台湾逼迫清政府屈服,二是想为远东舰队拿下一两个补给基地。清政府方面,防守台湾的主将是淮军宿将刘铭传。

当时,孤拔要集中精力对付福建水师,很忙,所以他把进攻台湾的任务交给了副手利士比。

按照之前的经验,法军只要想要拿下一个地方,没有拿不下来的。然而这次利士比却遇到了一个硬茬——刘铭传。

▲刘铭传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因排行老六,脸上生有麻子,人称「刘六麻子」。

刘家世代务农,祖祖辈辈一直良民,但是传到刘铭传,良民被逼成暴民。迫于生活压力,刘铭传十几岁就开始跑江湖,贩卖私盐。

私盐贩子不是一般人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在大清帝国卖盐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卖粉的性质是一样的,轻则无期,重则死刑。

所以,敢卖私盐的人都是胆大心细、坚毅果敢、心狠手辣之徒,而这些特质,正是职业革命家的必备素质。所以,一旦天下大乱,私盐贩子很容易乘势而起,干出一番大事!

在中国历史上,私盐贩子是造反率最高的四个职业(另外三个职业是土豪、军人、教主)之一,历代以来,行业内人才辈出,比如程咬金、王仙芝、黄巢、钱镠、张士诚等。

然而,对于刘铭传来说,贩卖私盐这点小事算个屁,刘六麻子年轻时做的最轰动的一件事是当街砍人。

某年某月某日,本地土豪李天庆来刘家来收「保护费」,并把刘氏族长、刘铭传的大伯父刘殷打得鼻青眼肿,口吐鲜血。

刘铭传得知此事后,大呼:大丈夫岂能受如此大辱?说罢,徒手狂追李天庆,要与之决战。

李天庆狂笑:这儿有把刀,你小子要是有种,就砍死我,来来来,往这儿砍!

刘铭传大喜:你知道杨志斩杀泼皮牛二吗?

说罢,刘铭传从李天庆手里接过刀,手起刀落,杀之!

太平天国席卷安徽后,刘铭传面临着参加长毛还是参加清军的选择,最终,由于各种契机,刘铭传加入了老乡李鸿章的淮军。

加入淮军后,凭借着彪悍的战力和无数次出生入死的经历,刘铭传的级别飞速上升,太平天国覆灭后,28岁的刘铭传因功被授予直隶提督,是当时淮军将领中任军职最高的人。

此后,刘铭传先后率部参加了李鸿章剿捻和左宗棠平回。平回期间,刘铭传开始走背运,先是转型升级陕西巡抚未果,后又遭受牵连被革职,心灰意冷之后,刘铭传解甲归田,在老家当起了土财主。

军人的价值在于战争,中法战争爆发后,台湾危急,大清迫切需要一枚能打又能独当一面的人,此时,有人推荐了闲赋在家的刘铭传。

十几年的财主生活,并没有消磨刘铭传的豪气。

刘铭传接旨后,提了一个条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希望朝廷授予臣封疆文职。

啥意思?

就是给个巡抚干干。大清一向重文轻武,武官受鄙视,工作没动力。

行,授予你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

啥意思?

巡抚的品级,干台湾的事。若能保住台湾,你就是未来的台湾第一任巡抚。

得到朝廷的保证后,刘铭传愉快的上路了。

1884年7月16日,刘铭传到达了台湾基隆。

初到台湾,四顾茫茫。摆在刘铭传眼前的事情很多,重中之重就是争取本地势力的支持,然后熟悉台湾情况,整合现有资源,组织和加强防务。过程就不说了,反正刘铭传最终做到了。

基隆位于台湾岛的北部,是一个天然形成的避风港湾,海湾两侧大都是绝壁耸立,地形极为险要。

1881岑毓英出任福建巡抚时,在基隆港四周山崖上修筑了15座碉堡,并在港池内侧的一处容易登陆的低地上修建了一座堡垒式炮台,对海共开有5个炮口,装有1门210mm克虏伯要塞炮,4门170mm要塞炮,炮口都加有装甲防护。

法国人的行动很快,8月5日,利士比率领三艘军舰向基隆发动了进攻。

战斗很简单,法军用舰炮轰击清军的炮台,清军用炮台轰击法军军舰,这种战斗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谁的火力猛谁就能获胜。

谁的火力更猛呢?当然是法国。

以法军的主力军舰“拉加利桑尼亚”号装甲巡洋舰为例,该舰配有6门240mm主炮,4门120mm、6门100mm副炮,另外桅盘上还有哈乞开司5管机关炮,一艘军舰就能碾压守军的所有火力。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清军炮台全部被摧毁,不得不撤退,法军占领基隆港。

第二天,200多登陆法军开始继续推进,准备占领基隆市区和基隆煤矿。然而很快这支法军遭到了刘铭传率领的4000清军的包围。

虽然法军最终以阵亡2人、负伤11人的代价突破了包围,逃到了海上,但是显然法军无法吃掉这4000清军。换句话说,法军根本没有能力拿下基隆,而且,在此之前,刘铭传已经命人炸毁了基隆煤矿。利士比只得撤退。

这就是中法战争期间著名的台湾保卫战。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占领基隆,但是清军依然控制着周围的高地,当然清军也无力收复基隆,最后是中法停战,法军才按照条约撤离基隆。所以,法军并不是被打跑的。

基隆煤矿,当时中国唯一机器采煤的煤矿。法国以己度人,以为清政府会重视这里,结果占领基隆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鸡肋

其实说来好笑,法军最初进攻基隆,并非要占领整个台湾,而是基于一个错误认识——基隆有丰富的煤矿,所以基隆对清政府很重要,那么占领基隆以后,可以用来要挟清政府赔款。就像法军试图靠占领福州的船政来要挟清政府赔款一样。按照法国人自己的逻辑,福建船政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厂,那么清政府就会很重视它。

不得不说,法国对清政府的了解简直和火星人对地球的认识一样南辕北辙。作为一个对工业化没有多少了解和认识的农业文明帝国来说,基隆的煤矿不重要,福州的船政也不重要。所以,法军对台湾的进攻注定是缘木求鱼。

第一次基隆之战(法国地图),可见有3个蓝色的船形标志,代表法舰

1884年8月4日,法军只用1艘铁甲舰、1艘巡洋舰和1艘炮舰就摧毁了基隆炮台,随即派出200名海军陆战队占领基隆港。8月6日,得意忘形的法军在进攻基隆市街时,遭到优势清军的围攻,死亡2名,负伤11名,被迫逃回舰上。清军收复了基隆港。

在基隆受挫后,法军于8月23日通过突然袭击全歼了被清政府捆住手脚的船政水师,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又再攻基隆(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反对,认为台湾距离北京太远,其得失影响不了清政府,主张进攻渤海湾,但未能得到法国政府支持)。

台湾清军主帅刘铭传没有在无险可守的基隆港虚耗兵力,主动退守外围,使法军最大的优势——远东舰队火力支援无从发挥。

而台湾巡抚刘铭传在首战告捷之后,没有盲目乐观。他认识到法国海军太强,炮台已经被毁,基隆难守,于是破坏了基隆煤矿,将防线设置在基隆外围高地上,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

10月1日,法军以1艘铁甲舰、2艘巡洋舰、3艘炮舰掩护3个陆战营(2000人)进攻基隆,经过一天激战后,清军主动放弃基隆港和市街,撤守外围高地。法军死亡5名,负伤12名。

法国远东舰队的强大火力使清军炮台无力抵挡,但当战场从海岸转移到内陆后,舰队就无能为力了

与此同时,法军又以2艘铁甲舰、3艘巡洋舰、2艘炮舰掩护600名陆战队进攻沪尾(淡水)港。法舰虽然摧毁了清军炮台,但因港内有水雷,陆战队在试图占领水雷控制所的途中遇到优势清军的伏击,大败而逃。法军死亡17人,负伤49人。

法军在台湾丛林中受疾病和地形的影响,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此后,不准备扩大战果的基隆法军与外围清军进行了长期拉锯战。清军不断地发起试探性进攻和袭扰,而法军则因为传染病而处于不利地位,不断有人病倒甚至死去,到11月,能够作战的人已经不足1000名。整个基隆战斗期间,法军病死135人,远远超过阵亡人数。

面对法国侵略军,台湾人民出钱出力,有土勇一万余人参加到基隆拉锯战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于是法军向基隆增兵,北非第3营和外籍兵团第2营共计约2000人抵达后,双方的拉锯战愈发激烈。最后一战发生于1885年3月4日,法军出动1300余人,占领了清军的重要阵地月眉山,提督梁善明阵亡。7日清军发动反击,但未能收复月眉山,总兵胡少亭阵亡。

此后,缺械少饷的清军没有再发动对基隆的反击,双方一直对峙到4月4日中法停战为止。可以说,清军是在占据天时(兵力)地利(丛林气候和高地防线)人和(人民支持)全面优势的情况下,再加上法军战略要求,才勉强维持住了一个平局。本来这应该是一个必须进行军事改革的警报,却因为虚幻的平局(现在更甚一步,居然说是胜利),而继续陷入沉睡之中,直到十年后甲午战争的痛苦,才将这个巨人初步地惊醒。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