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说清政府昏庸无能,也太小瞧慈禧执政的40余年了,说其昏庸,那只是给满清奴化政策批上一层脏外衣罢了,外面臭,里面其实更臭。
19世纪末,民族主义崛起,已势不可挡,而满清手中却没了底牌
说清政府昏庸无能,也太小瞧慈禧执政的40余年了,说其昏庸,那只是给满清奴化政策批上一层脏外衣罢了,外面臭,里面其实更臭。
19世纪末,民族主义崛起,已势不可挡,而满清手中却没了底牌。八旗子弟,大清朝立国之本,可镇压一切反对势力。而太平天国运动,告诉清政府,八旗一百多年来,马不能骑箭不能射,已经被养成猪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一只勉强凑出的八旗军,也让僧格林沁葬送。慈禧还能靠谁?湘军么?淮军么?还是新军?这些可都是汉军,她一个都不想靠,都想裁撤,就像裁湘军那样,二十万裁成三万!
打仗,必须有军队。中法战争若持续进行,汉家子弟兵只会越聚越多,将严重动摇满清的执政基础。这显然,不是统治阶层所想看到的,“两害相遇取其轻”,对于满清政府来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总比被人民逼下台来的好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对于清政府,也就成了最好选择!
灭南明,大清打了40年;平三藩,大清打了8年;三征葛尔丹,大清打了7年;平太平天国,大清打了十三年……平内乱,可谓胜不骄败不馁,可圈可点……
可对于外敌,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是腐朽满清最好诠释!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给大清唱赞歌招魂……
据赫德说,就是代表清政府和法国商谈的那个英国人,如果打下去,她会赢的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偿德国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1881年,德国、奥匈帝国同俄国,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战败,内阁倒台,中法签订停战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西欧不是铁桶一块,法国当时已无有出路,除了侵略亚洲和非洲,中法条约让法国起死回生,而我民族崛起,生生被压制几十年……
并不是,纵观整个中法战争大局,大清不但没有胜利,反倒是局势非常紧张。除了西南镇南关一处有了局部胜利外,法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东海的制海权,而且已经全歼了大清的福建水师。
但总有人会断章取义,说清军在镇南关击败了法军之后就可以乘胜追击,然后一举把法军赶出越南,并且以法国当时总统下台为论据,来抨击法国是中干外强,大清要是咬咬牙,一定能赢。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镇南关大捷之后,法国总统被迫换任并非是说法国内部混乱,而是议会决定总统太窝囊,集体把他搞下台之后,又换了一个新的,并且已经准备加大兵力,继续打开大清的西南门户。
而清军当时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打下去了,北洋水师的发展还处在开始阶段,尚不能战,南洋水师已经被打怕了,压根就不敢和法军碰上,整个东海地区和南海地区,法军的军舰可以肆意航行,畅通无阻。
另外关于镇南关大捷,冯子材那是惨胜,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再打下去,势必会败得很惨,因为这个军队的素质和重火力搭配实在是跟法军不成比例。
对于越南,大清可以说真的是自己都管不了了,还管小弟呢。而且当时法国在越南驻军还有个3-5万,这对大清来说,就是噩梦一般的数字。
至于刘永福的黑旗军,虽然勇气可嘉,但是打起仗来根本就是游击队,当时已经被法军逼到了越南,难成大气候。
所以说李鸿章很聪明,也很无奈,他看出了这个悲催的国际形势和敌我形势,所以才力主以胜求和,一方面给法国人好处让他们就此收手,给足了法国人面子;另一方面也让法国人知道大清没那么简单,不要再随便打大清的注意。事实上,这次战争之后一直到1895年,法国对中国西南都没有很强的渗透,可以说确实是起到了很强的威慑作用。
只能说,国家落后、政府腐败、民心散乱,这个国家是如何都赢不了的,大清当时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烂泥,又怎么扶得上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