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投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550多万兵力,配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漫长战线投入北方、中央、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550多万兵力,配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3艘军舰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开战后德军势如破竹,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以及30万苏联红军被俘。
爆发仅三个星期,德军就推进苏联境内达600公里,苏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仅西部边境军区170个师中,就有28个师被歼灭,70个师兵员损失过半。
到7月下旬,德军已经深入苏联境内800公里左右,距离莫斯科只有380多公里。
战争初期的战况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也让全世界军事家大跌眼镜。战争爆发前,德国总兵力虽然略多于苏联,德国在占领区还要留下若干兵力,不说苏军占绝对优势,至少是势均力敌。
从国力上对比,苏联与德国存在差距,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虽然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后,疯狂扩充军备,积极备战,让德国在短时间内重新成为欧洲强国。
但是苏联工业发展也非常迅猛,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契机,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以及工业设备。
从1933年开始,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国力蒸蒸日上,工业产量仅次于德美英法。
从1938年开始,苏联制造的飞机已经达到了7500架,服役的坦克达到两万多辆坦克。
再加上苏联拥有主场之利,不说能战胜德军,至少可以有效抵挡一阵,不会败得很难看。
可是,为什么开战之后,苏军会不堪一击、一溃千里?原因是多方面的。
希特勒释放烟幕,苏联高层被麻痹斯大林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他知道苏德终有一战;而且苏联人又有对输出革命,扩张领土的远大理想,苏德战争的爆发前,苏军统帅部就制定了进攻德国的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即大雷雨计划。
为了应对苏德可能爆发的战争,苏联一是将工业基地内移,二是与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这一切表明,苏联已经未雨绸缪,并非毫无准备。
但是相比之下,还是希特勒更狡猾,他不但精心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且还希望麻痹苏联人,而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得到最佳战果,将苏军一举击溃。
首先政治上,希特勒跟斯大林握手,组成对付英法的统一战线,在1939年8月与苏联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了苏联很多好处,比如默许苏联吞并波罗的海,和苏联瓜分波兰等。
苏联根据该条约,得到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让苏联人对希特勒充满感激。
经济上,两国加强合作,苏联向德国出售能源,德国向苏联转让技术和设备。
1940年2月到1941年1月期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让苏联认为,德国是真心实意跟苏联合作,推进苏联的工业化,希望苏联繁荣富强。
外交上,苏德外交官频繁进行互访,深化苏德合作,密切两国关系。
德国外交官在重大场合,多次宣称苏德关系是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并且表示德国永远不会东进,更不会对苏联构成威胁。
1940年底的斯大林寿宴上,德国纳粹领袖希特勒向斯大林送去“身体健康”以及“友好的苏联人民未来一切顺利”的祝福。
军事上,为了进一步迷惑苏联,德国开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把苏军渴望已久的新式战斗机和一些装备技术卖给了苏联。
德军还以声东击西的办法把苏联人的注意力吸引到非洲战场上,利用实施“马利他”战役(入侵希腊)和“向日葵”战役(在北非发动战争的掩护)将“A”集团军群调到东线并散布假情报扬言要实施“黑葡萄”战役,拿出一副要占领直布罗陀的架势。
当德军向边境集结,为了消除苏军的怀疑,希特勒又派出特使到莫斯科向斯大林解释,说边境上德军的调动,是部队正常换防。
1941年3月20日,苏联总参谋部情报部长戈利科夫曾上送一份情报,透露德国人有进攻苏联的野心。
丘吉尔也通过不同途径,转告斯大林要他警惕希特勒。
6月初,美国驻东普鲁士柯尼斯堡的领事报告德苏有爆发战争的迹象,美国大使斯坦哈特随即将这个主要情报转告苏联外交部。
6月10日,英国外交事务次官亚历山大·卡多根先生把德军在东欧集结的情报透露给苏联驻伦敦大使麦斯基。
6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致电麦斯基,罗马尼亚驻有德国第11集团军属实,该国还驻有德国的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还说利斯特元帅的第12集团军已从雅典调往卢布林。
伦敦情报部门转告莫斯科:德国空军增加了在东欧的无线电通信网,通讯频率大幅度增加。
但是这一切都被认为是美英对苏德关系的挑拨离间,没有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和警觉。
因为认为,德国发动战争需要苏联的能源,德军的战略是进攻英国,在没有战略英国之前,德国不会向苏联宣战。
岂不知不知,德国已经磨刀霍霍,对苏联的进攻箭在弦上。
因此在战争爆发时,苏联全国都毫无觉察,斯大林是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
苏军毫无防备,在突如其来的进攻面前束手无策,没有时间制定什么得当的战略战术。
所以才会在德军的突袭面前不堪一击,兵败如山。
大清洗后果严重,苏军指挥官损失殆尽1937年到1938年,为了巩固政权,斯大林在党和军队里,自上而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清洗。
大清洗几乎整个消灭了苏联红军的军官阶层,红军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5万人被枪决。5名元帅被枪决3人、包括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4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有3人毙命,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幸存并晋升为元帅;12名二级集团军级将领全部被杀;67名军长有60人成为叛徒被处决;199名师长有136人成为刀下鬼;397名旅长有221人被清洗。
如此一来,大批身经百战,指挥有方的中高级将领被处决,苏军人才青黄不接,继任者大多不胜任,无法在战争独当一面。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战——明斯克战役,不到20天的时间,50万苏军土崩瓦解。
战役结束后,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方面军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博科夫被军事法庭审判,最后被处决。
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苏军高层对战争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二是这些高级将领不称职,指挥出现重大失误。
德军闪电战战术先进,苏军根本不适应由德国名将古德里安独创的闪击战术,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
闪击战的精髓不是使用坦克,而是集中使用坦克,让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之后再由坦克和步兵的组成的军队横扫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战果,占领广大区域,对敌军主力实施包围、合围,一举歼灭对方主力,实现作战目标。
虽然二战前不止一个军事家提出了闪击战和坦克集中作战的构想,其中有德国的施利芬、意大利方.杜黑、英国的富勒等。
但是古德里安是唯一将这一思想付出实践,并获得成功的军事家。
1939年9月打响的波兰战役,闪击战小试牛刀就大获全胜,在一个月内击垮波兰百万大军。
次年进行的法国战役中,闪击战再显神威,将英法军队打得失魂落魄,把丘吉尔惊得目瞪口呆:我简直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
二战前苏联也有将闪击战付诸实践的机会,可是斯大林和巴甫洛夫错过了。
提出闪击战术的,是在大清洗中被处决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在他的推动下,苏联成立了两个试验性质的坦克团。
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提出的坦克集群作战思想没有被重视,反而被斯大林指责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而遭到批判。
而当时身为图哈切夫斯基下属的巴甫洛夫,旗帜鲜明地站在斯大林这边,主张将坦克化整为零和步兵编在一起、
所以在苏德战争打响后,巴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虽然有30个坦克团、2500多辆坦克,但因为没有独立作战,其威力不能充分发挥,成为德军的活靶。
虽然苏德战争爆发前,坦克战已经大显神威,但是对于欧洲各国军队来说,闪击战闻所未闻,所以短时期内根本就无法适应,没有之术。
要想,一是需要有大量的攻防兼备的坦克,二是要独立组成坦克部队;这在短期内是无法完成的。
正是上述几种原因,才使然战斗力还不差的苏军,在战争爆发之初惨遭败绩,丧师失地,
(1)苏德军事合作结束时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苏德战争初期之所以如此惨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不认为德国会在这时候入侵苏联,防御战略出现严重错误。
斯大林固执的认为,在西线英国还在顽抗的情况下,德国不可能在东线发动全面战争。
这是因为,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实力仅仅比德国稍差,适龄兵员高达2100万,德国适龄兵员1500万。
而苏联的国土辽阔,根本不需要打赢德国,只需要将他拖住打持久战即可。
因为德国已经同英法宣战,美国迟早也会加入同盟国,这样英法美苏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实力比德国强大好几倍,肯定会打赢。
斯大林认为德国的野心应该是占领大半个欧洲,逼迫英国屈服,成为欧洲的头号霸主。
虽然当时德国并没有歼灭英国空军,但显然德国空军实力远强于英国人。
德国只要持续攻打下去,还是能够强行登陆英国本土的,只是要花费很多时间。
斯大林认为德国没有搞定英国之前,不可能进攻苏联,这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
由于斯大林固执的观点,导致苏联防御战略有着严重问题:拟定巴巴罗萨计划半年后,苏联浑然不觉,还于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分胜负之前,德军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苏联内部诸如朱可夫将军等人,认为目前将苏军主力部署在边境附近,是非常愚蠢的。
有意思的是,在苏联养病的林彪元帅也持相同观点。
在战争爆发前的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模拟敌军,突破了苏联的防御体系。
为此斯大林解除了几个将军的职务,但并没有根据朱可夫的建议修改防御战略。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仍然在边境附近大量集结,而不是部署在纵深地区。
而德军装甲部队最擅长两翼合围的歼灭战术,将大量苏军围歼。
战争刚刚进行了没多久,苏军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据战后西方公布的统计资料,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名苏军被德军俘虏。
德军在占领明斯克后,7月15日通过激烈战斗攻占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包围了歼灭了苏军十几个师,切断了苏联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并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设在此地。而此时德军离莫斯科仅有380公里。
随后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动基辅会战,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均,歼灭高达66万人。
北方集团军群,一举攻占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勉强推进至列宁格勒的涅瓦河近郊。
南方德军同罗马尼亚军队发动进攻,罗马尼亚军在敖德萨战役击败苏军并控制该市,以及克里米亚战役,苏军黑海控制权被削弱。
在短短时间内,苏联损失了70%的工业生产能力,基础工业产量只有德国及德占区的33%;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为德国的25%、铜产量和铝产量为德国的20%、煤炭产量为德国的17%,仅石油产量超过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