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为什么英美不可以等到苏德双方都打的半死不活了再诺曼底登陆,这样岂不是美滋滋?你怎么看?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5-26 05:23:51

简介:】关于苏德战争,腐国首相丘吉尔同志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战争结束后,我希望德国人躺进坟墓,但我也希望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痛哭地呻吟。用咱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关于苏德战争,腐国首相丘吉尔同志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战争结束后,我希望德国人躺进坟墓,但我也希望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痛哭地呻吟。用咱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德国和苏联打个两败俱伤,英国乘机再一锅端。

但是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因为希特勒和斯大林也不是傻子。让苏德狗咬狗,你捡便宜,咋不上天呢?所以诺曼底登陆会选在1944年,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担心苏德媾和当时的苏德战场已经发生逆转了,苏军将德军打出了苏联境内,截止到诺曼底登陆前夕,苏军攻到了罗马尼亚境内,准备将罗马尼亚油田拿下。如果这样,德军就失去了能源供应,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当时丘吉尔和罗斯福并不担心苏联反攻德国这件事,因为只要美国断绝的援助,苏联是没有能力继续推进的。但是没有美国援助,苏联可以跟德国谈判!也就是双方都不打了,各自维持既有的占领区,这个苏联凭借自身的实力,还是可以办到的。如果让德国喘息,苏联在一旁视若无睹,届时傻眼的将会是英美。

所以丘吉尔和罗斯福最怕的就是苏联单方面跟德国媾和,给希特勒一个回血的机会!毕竟这事苏联也不是第一次干,之前就已经干过一次了。

当时英国首相还是张伯伦,这货跟法国总理达拉第臭味相投,俩人均奉行绥靖政策,想搞祸水东引,也就是纵容德国扩张,不惜出卖捷克和波兰两个小弟,把希特勒养肥,再让他一路向东跟斯大林撕逼,自己好坐收渔利。然而结果却是啪啪打脸,汉斯和毛熊又不傻!你们想让我俩互撕?我呸!直接签了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汉斯的大军瞬间西调,一个月就干掉了丹麦、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等到法国完蛋之后,达拉第被维希政府关了起来,坐了几年大牢;张伯伦倒是没下大狱,但是被英国人一顿狂批,最后是抑郁而终,当时接替他的人就是丘吉尔。二战因何爆发,丘吉尔心里最清楚。如果当年没有祸水东引,英法不把苏联给逼急了,苏联也不会跟德国穿一条裤子,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二战了。所以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心里很明白,诺曼底登陆是一定要搞的,当然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一定要等到苏联开始反攻了,盟军再登陆,这样从损失上会小很多。

第二、抢地盘开辟第二战场,英、美都同意,但是到底在哪里开辟新战场,英、美之间有分歧。英国这个搅屎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应该把反攻重点放在北非和地中海,以缓解德军对英属北非殖民地的压力。等到美军在北非登陆后,英国又认为应该发动西西里战役,打败意大利。这样一来就可以巩固英国的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线。至于西欧大陆,比如法国能否复国,它并不关心。

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国建议把西欧大陆登陆计划推迟到八月,这一下美国人不干了!

为啥不干了呢?因为美军参战的第一目的是给给英国续命,维护美国在英伦三岛的投资。现在美国已经基本上帮助英国本土渡过难关,美军也帮助英军巩固了殖民地。那么从利益的角度来说,就不能再偏向英国了,否则把英国养肥了,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毕竟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利益,美国人也要把自己的资本输入到欧洲大陆。从法国沿岸登陆,明显比意大利要容易。意大利北部都是大山,很难突破。所以罗斯福断然拒绝了丘吉尔的从意大利反攻的计划。

丘吉尔拧不过,只得在当年五月的华盛顿会议上,同意了美国的计划。决定于1944年5月发动欧洲大陆登陆战。

当时选了三个比较合适的登陆点:加莱、康坦丁半岛和诺曼底,最后定在了诺曼底。后来又因为天气原因拖到了六月,但总的计划没有改变,还是要在法国登陆。因此,美国的登陆计划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帮助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复国,很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一来可以避免欧洲都被苏联占领,把红色恶魔挡在东欧;二来可以避免英国在欧洲一家独大;三来可以把美国的影响力扩大的西欧。说白了,就是英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美国人帮助英国人巩固了它的一亩三分地,现在美国也要抢地盘了。

第三、拉拢苏联打日本美国人参加二战,本来就是因为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才迫不得已参战的。只不过是美国在英国的投资巨大,所以才会把首攻的重心放在欧洲。但是日本也是美国的死敌,美国人不可能放着不打,也不愿意自己单挑日本鬼子。

当时美国人眼里的日军,简直就不是人!美国当时的中学教材里,日军士兵的形象各个都是兰博。为了避免日本登陆,美国西海岸大量工业部门内迁。事实证明,日军在太平洋的表现也确实不是人。没吃、没喝、没医疗,照样跟美军死磕。谁要是当时跟美军在太平洋的将领说日本会在1945年投降,保证会当成傻子看。

贴几张日本关于二战的漫画作品,美军对日军有一种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影响了普通美国人,也影响了美国高层。

其实英国人在远东也有利益,但是腐国人民就是如此无耻。总之就是傍上美国的大腿了,躲在美国的后面,让美国在前面跟日本干,自己再捡现成的。美国为了尽快干掉日本,罗斯福没少跟斯大林打电话,请求苏军帮忙灭掉小日本。丘吉尔这厮还动辄指责罗斯福不对,不该如此讨好苏联,腐国首相简直没脸没皮到了极致。

总结:

英、美不是没有想过利用德国消耗苏联,尤其是英国。但是这种狗咬狗的政策,属于英国在历史上秉持的大陆均势政策,是一种四平八稳的外交手段。但二战爆发后,已经从事实上证明了英国人这种政策的失败。美国人采取了更有效率的政策,就是“不破不立”!

如果按照腐国人的想法,欧洲最终还是英国人控制的欧洲,美国只是跟一战一样,白白替英国打了一次工。所以美国干脆打碎了英国人建立的世界体系,自己把自己抬到了世界老大的位置。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欧洲至今都要唯美国马首是瞻,失败之处就在于扶持了苏联这个死敌。

但是美国最终还是耗死了苏联,至今仍然是世界的老大。而英国,小弟一枚罢了。并且还是心甘情愿的当小弟。这就是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之处!

(1)苏德军事合作结束时间:

提问略显“草率了”,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确实这么想的,所以他一直顽固地反对过早实施“霸王行动”。但是日渐没落的大英帝国已经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被迫在1943年5月同意了登陆欧洲大陆的计划,原因挺复杂,其中最重要一条,“半死不活”的已经是德国人,而苏联军队正在各条战线上转入反攻。

在1942年夏秋期间,苏军差点崩溃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半程,苏方一再要求美英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希特勒分兵,于是盟军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登陆,这就是1942年8月19日的“迪耶普登陆”。结果在德军的反击下不仅以失败告终,英军和加拿大军队也都伤亡惨重,有将近2000名加拿大士兵因为走投无路而举手投降。

这一败仗严重刺激了丘吉尔的小心脏,从此在他看来,在没有绝对把握的前提下贸然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那跟送死没什么区别。而这次登陆作战美军并未参与,所以自信满满的美国人一直叫嚷早点进攻欧洲大陆,而丘吉尔则不停地“卖拐”,忽悠美军一起进攻北非、进攻西西里、进攻意大利,总之就是不肯大规模登陆法国。

客观来说,除了迪耶普惨败的因素,美英在1943年之前也确实不具备大规模两栖登陆的条件,集结在英伦三岛的的军队、船舶和物资都严重不足,尤其是美国需要横渡大西洋一点一点把人员和物资送过去,时间太紧是完不成的。按照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说法,1942年到达英国的美军仅有两个半师,而全部舰只仅能一次性载运六个师的登陆部队,力量远远不足。

当然,只要苏联没有崩溃,美英也乐得坐看苏德互相消耗拼个两败俱伤。这个度其实挺难把握的,所以罗斯福不得不加大了对苏联的军事援助,就是担心在美英拖拖拉拉的情况下,苏军会因为坚持不住而趋于崩溃。好在苏联人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罗斯福这才松了口气,期间美英参谋长会议也是争论不休甚至脸红脖子粗,那么,美英关于实施诺曼底登陆的主要分歧在哪里呢?

一、英国人拒绝给出明确的登陆时间表。

1942年确实不具备登陆法国的条件,这倒不是美英不卖力气,是实际情况不允许。但是到了1943年5月丘吉尔访美时,北非战场25万德军已被肃清,英方仍然不愿意把登陆法国提到日程上来,丘吉尔继续兜售他的战略思想:登陆西西里岛,然后再登陆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投降,再然后进军巴尔干半岛,他认为这是“缓解俄国战场态势的最好办法”。

但是罗斯福已经不耐烦了,他当场反驳说:“我对完全占领意大利的合理性表示怀疑,我认为对德作战的最好办法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军事行动,而进攻意大利势必消耗用于主要军事行动的资源,当然,今年横渡英吉利海峡似乎没有可能了,但不应晚于1944年春季”!美国人此时财大气粗,所以罗斯福的这次表态,等于给诺曼底登陆的时间安排定了调子。

二、英国人更在意他们的地中海战略利益。

丘吉尔提出登陆巴尔干半岛不是没有原因的,英国人一向把东地中海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在德军的力量没有遭到严重削弱之前,丘吉尔一方面不愿意冒险登陆法国,另一方面就是企图拽着美国军队,帮助英国夺回在地中海地区的利益。在丘吉尔看来,东欧早晚都是苏联的地盘,趁着苏军还没有反攻回来,抢先控制巴尔干才是正道,登陆法国完全可以视情况而定。

可惜的是,罗斯福和美军高层识破了丘吉尔的小算盘,马歇尔和金上将分别通知英军将领,如果英方不同意总统关于登陆法国的时间表,那么“美国就要真的撤出欧洲了”,这近乎就是最后通牒,那么英国人只能服软,1943年5月底,美英签署了关于霸王行动的备忘录。作为交换和照顾面子,美军同意动用有限兵力登陆意大利本土,但不能影响诺曼底战役的准备工作,至于去巴尔干扯淡那是门都没有。

三、美国急切需要取得欧洲战场的主导权。

美国方面如此决绝,是因为他们跟英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需求,罗斯福关心的不是什么巴尔干,而是整个欧洲,美军参战为的是美国人在战后谈判桌上的发言权,并且还得是最大的发言权。所以,美军不能继续跟着英军屁股后面绕弯子,而必须以作战主力的形式大规模投入欧洲战场,以便跟苏军瓜分欧洲的势力范围。陆军部长史汀生提交给总统的报告,让罗斯福非常欣赏:

“我认为是你下定决心的时候了,在我们面临欧洲战争的最后阶段,你的政府应该担负起领导责任”!

也就是说,美国人必须要从原来帮忙的角色,转变为主导战争的“老大”了,那么如何显示老大的能力和实力呢?就必须直接大兵团登陆欧洲大陆,以美军担负主要作战任务进攻德国本土,因为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的1943年初,傻子都知道德国人不可能赢得战争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美英盟军在1944年春季之前尚未完成登陆准备,苏军席卷欧洲怎么办?那罗斯福可不是美兹兹,怕是要哭啼啼了。

要注意一个军事常识,法国西南地区海岸线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很一般,每年适合登陆的只有两个窗口期,错过了就得再等一年,如果诺曼底登陆拖到1945年6月进行,恐怕整个德国都已经被苏军占领了,那美国人如何甘心呢?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考量下,美英参谋长联合会根据罗斯福的意见,于1943年8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制定了《霸王行动》的草案,拟于1944年5月1日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