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伊朗国防军是伊朗建立共和国后从巴列维政权接收过来并加以沿用的国家正规军,建国之初因为觉得“旧成分”太多、“不够可靠”,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洗,导致战斗力削弱和士气低落,其
伊朗国防军是伊朗建立共和国后从巴列维政权接收过来并加以沿用的国家正规军,建国之初因为觉得“旧成分”太多、“不够可靠”,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洗,导致战斗力削弱和士气低落,其海军、空军一度受到极大影响,比如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曾经因为被反复“审查”而无法升空作战,导致当时十分先进(实话说现在也相当先进)的伊朗空军一度在两伊战争中被实力和底蕴差得多的伊拉克空军压制,海军一度也给搞得出不了海。好在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萨达姆就帮了个倒忙,伊拉克军队的大规模入侵促使新当局迫于严酷的战局和生存危机调整了政策,缓和了对国防军、尤其中高级军官和技术骨干的审查、清洗,令这支在中东算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战斗力,空军在两伊空战中夺回了部分主动权,海军好歹也能出海并且和美国打了两仗,虽然败了但受重伤的护卫舰“萨巴兰”号居然挣扎回了母港,这在清洗之初是不可想象的。
伊朗陆军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王国时代既遵循古老波斯帝国军事贵族集团传统,又从俄罗斯引进了哥萨克体系,巴列维时期装备了配有120毫米线膛炮的英式“伊朗狮”坦克和美制M-60坦克,装甲实力在中东仅次于以色列,海军配备了装有南斯拉夫制导弹的英式驱逐舰、护卫舰,还差点获得8000吨的4艘美制“基德”大型驱逐舰,空军则配备了F-4、F-5等美制战斗机,甚至是美国以外唯一装备F-14战斗机的,在政体改变前实力不容小觑。清洗后虽元气大伤,但通过战争证明了自己的忠实可靠,战斗力在人员稳定的情况下趋于回升,但伊朗军工科技能力有限,又长期遭禁运,当年连中国都艳羡的新式武器经过几十年不免趋于过时和老化,新的投入只能修修补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诸如潜艇、导弹等方面进步较大,坦克和地面装备已嫌落伍,空军的F-14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所谓“新式战机”则几乎都是F-5的各种“拉皮”且无法批量生产,进口渠道也并不顺畅;至于海军水面舰艇,则只好造几艘轻护并命名为“驱逐舰”来过瘾了。
尽管不再被怀疑不忠诚,但伊朗国防军仍然是偏世俗、偏专业性的军队,伊朗这个二元政体的特殊国家,是并不敢轻易让它担负更具敏感性的海外干预使命的。
革命卫队是二元政体中“神派”直接掌握的武装,有独立的司令部和指挥、编制体系,也有自己单独的陆、海、空三军,起家始于两伊战争中阿巴丹战役中“摩托车踩地雷”和“人海攻势”。由于“根红苗正”,这支武装在伊朗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且经常扮演“秀肌肉”和代表强硬派向温和派施压的角色。
就其装备和训练而言,革命卫队更强调“精神力量”,而忽视、甚至蔑视技术战术的作用,陆军主要靠人海战术和“不怕牺牲”,海空军则更只有小艇和小飞机,真实战斗力是令人怀疑的。但它“准军事部队”的特质和政治上的可靠,让它很适合担负在“什叶派地带”进行海外干预的角色,叙利亚内战中伊朗革命卫队几乎公开大规模介入干预,而在其它一些中东教派冲突中,也可不时看到他们的影子。
(1)军事合作办公室 马甸:
伊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两支合法正规军的国家,除去伊朗国防军之外伊朗还有一支非常神秘、实力雄厚的伊斯兰革命卫队,革命卫队不隶属于伊朗政府而直接听命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这样的特权和神秘色彩让外界对革命卫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愈发好奇。1979年伊朗政权更迭以后,新的伊朗领导人霍梅尼就开始着手组建起革命卫队。在两伊战争中革命卫队经历了战争洗礼且实力不断壮大,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13万人规模、具备完备海陆空作战力量的一支正规化军队,它掌握着伊朗所有的弹道导弹力量,且只对最高领袖负责,加上伊朗宗教层面对于革命卫队的仪仗,革命卫队在伊朗国民经济中也有很多涉足,这样的力量与叙利亚以及当年的伊拉克所拥有的“共和国卫队”性质很类似,既是正规军中的精锐,同时又是保卫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叙利亚共和国卫队中的第四装甲师就被誉为“最后的堡垒”,而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也可以如此定义,伊朗的60万正规军是国防基础力量,而伊斯兰革命卫队是“最后的堡垒” 。
(中间白须者为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
对于伊朗设有两只正规军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伊朗所在中东地区面临的形势一旦到了战争时期就是典型的“非对称战争”,因为伊朗不惧海湾国家,不惧以色列,但是面对美国的强大力量差距伊朗没有办法。伊朗要时刻做好两手准备,即便国防军不敌美国也要保留最精锐的有生力量和战略打击力量(弹道导弹部队)的存在 。
也因为这只力量的神秘和不可测,美国对其也是忌惮三分,甚至直接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定义为恐怖组织,若没有强悍的实力和让敌人忌惮的底牌,革命卫队也估计入不了美国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