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李世民军事才能有多强?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李唐军事集团之所以能接连打败对手问鼎中原,就是因为有李世民这样的王牌军事统帅。知人善任、征伐四方,最终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
一、李世民军事才能有多强?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李唐军事集团之所以能接连打败对手问鼎中原,就是因为有李世民这样的王牌军事统帅。知人善任、征伐四方,最终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天可汗”时代。
最能体现李世民军事才能的三场战役:
在唐王朝初建之时,北方的军阀刘武周攻下太原,随后刘武周的骁将宋金刚又攻下了龙门(今山西河津)。河东之地已被刘武周占据大半,一旦刘武周强渡黄河,那长安则岌岌可危。唐王朝部队的士气一降再降,难挡刘武周军队的锋芒。同时,窦建德横扫了河北,将唐王朝在河北的驻军一扫而空。此时的李渊也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下令坚守关中。
唐朝的龙兴之地就是河东(唐代河东泛指山西),放弃就意味着唐王朝在乱世之中没了争霸的资本。河东物产丰饶、民众富庶,最主要的就是古代贵族讲究命数和气运,龙兴之地都被端了,谁还肯跟着李渊玩命?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他能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李世民在唐王朝全线溃败中,要逆流而上了!
李渊给集结了关中的三万精兵,李世民就西渡龙门开始和宋金刚进入对峙期,就好比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峙一般,不过这次求战的是宋金刚,坚守大营的是李世民,因为李世民已经搞到了宋金刚缺少粮草的情报。期间李世民率奇兵搞了几次突袭战,大获全胜,振奋了军心,一扫之前的颓势。 熬了几个月宋金刚饿得头晕眼花了,准备撤军,李世民抓住时机,发动了全面攻势。宋金刚的部队毫无斗志,一触即溃,被斩杀数万人。李世民率领部队不卸甲、不吃饭、不停留,一直把宋金刚逼到了介休。李世民丝毫不做停留,趁着宋金刚没有做好防御部署,当即下令攻城,然后命令攻城部队佯败,待宋金刚部队出城追赶,自己又亲率主力攻打宋金刚,宋金刚再次率亲信逃亡!李世民一鼓作气收复了整个河东地区,就在此地,李世民收了宋金刚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
这一战,李世民为李唐军事集团扫清了北方的隐疾,可以放心逐鹿中原了。
如果说攻打宋金刚的难度是游戏里的困难模式,那攻打洛阳的王世充就是地狱模式了。
王世充当时消灭了瓦岗李密,本身拥有较高的实力,又吸收了大量瓦岗的资源,王世充此时和李渊一样,都是志在天下。
这一战李世民还是先打情报战,派大量的游骑兵测绘战场地形图,并且亲临战场边缘思忖对敌策略。收集情报的时候,王世充差点围杀了李世民,但李世民凭借高超的武艺率亲随逃离了王世充的包围(经常见到有人问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放到一起谁能赢之类的,看到这里便有了答案,李世民的武力值也是超级强悍)。为何李世民的部队能所向披靡,因为统帅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精气神感染着每一个士兵,无惧死亡的士兵是不可能被战败的。
这次的围杀失败,让王世充有了怯战心理,李世民趁势率大军扫清了洛阳城周边,完成合围之势,攻打洛阳就在眼下!在攻打洛阳前,有个小插曲,李世民还是根据老习惯率游骑兵打探敌情,结果被单雄信率兵围杀,最后被尉迟恭救下。
李世民和王世充的对决中,最惨烈的战斗就是青城宫之战,王世充见李世民在青城宫修筑防御工事,当即派兵袭击。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了下午,唐兵和王世充的郑兵杀得天昏地暗,血都染红了河水,战死的士兵都堆成了山。最终李世民依靠自己打造的并州精锐玄甲军,利用强大的机动性和攻击力,打败了王世充,王世充自此进入了只能被动防御的状态。
洛阳被围后,王世充马上联系昔日的老对头窦建德来助战,窦建德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率兵向虎牢关挺进,里应外合,打算一举打败李世民。
此时的唐兵已经和王世充打了八个月了,仍攻不下洛阳城,窦建德手下那些犹如虎狼的河北健儿向着疲惫不堪的唐兵冲杀了过来。所有的唐兵将领都在劝李世民避其锋芒,暂回关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坚持:“围洛打援,双线作战!”
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三岁,他亲率精锐三千五百人前往虎牢关驻守,其他人仍旧围攻洛阳城,而虎牢关外却有十万敌军。这次李世民玩得是间谍战,给窦建德假情报,在窦建德派兵列阵进攻李世民“部队”的时候,李世民的主力却去攻击窦建德的大营。窦建德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如风一样的玄甲军给抓住了。
王世充听闻窦建德已被抓,开城投降,中原定!
李世民当时的处境已然是要被李建成搞死,还被下过毒,就这样的绝境李世民依旧能绝地反杀。
不管李建成势力有多大,李世民没有停止自己的情报工作,在关键地方放上效忠自己的人,例如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当李世民带领数百甲士占领玄武门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发现事情有变,连忙集结卫戍部队围在皇宫外面。自信的李建成以为控制了局面,其实这些都在李世民的算计内,因为李世民正在弯弓搭箭,等待着李建成的到来......
发现异常的卫戍部队迅速前来攻打玄武门,而尉迟敬德此时正拿着李建成的人头,向李渊索要太子造反的圣旨。
夺嫡,对于李世民这样的人来说也是一场战斗。就像他以往指挥的战斗一样:刺探军情,沙盘推演,一击必胜!
关于单骑退敌,个人认为不算什么军事才能,算是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吧。李世民退得突厥可汗的弟弟刚好跟李世民插过香拜过把子,后来的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的单骑退敌也都大抵类似,念念旧,许点好处之类的。
纵观李世民的战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是战争的第一要素;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是战争的第二要素。
二、李白有军事才能吗?
李白还是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的 ,看一看他的 《侠客行》,可见一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李白虽然在平息安史之乱的战争中 ,投效永王李麟的幕府 ,参赞军机 。但是随着李麟在夺取皇帝位置之争的失败被杀 ,那些功绩也不复存在了 。李白因帮助李麟 ,判死罪 ,被汾阳王郭子仪保奏朝廷 ,改判流放夜郎 。走到白帝城 ,接到特赦令 ,写下了千古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
三、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怎样?
1947年7月下旬,陈赓被召到陕北受领重要任务。主席对他面授机宜:不必到陕北来当“御林军”了,而是和刘邓一样南渡黄河,打到外线去,“你们打得越好,我们越安全”。8月22日,陈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强渡黄河,在豫西、陕南发起攻势,协同刘邓、陈粟,经略中原。
陈赓
南京高层对风云突变的中原战局高度重视,打出了手中的王牌——原本只挂虚职的白崇禧外放九江,统率中原各路蒋军,欲与中原我军各部决一死战。
对于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双方均有很高评价。主席说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蒋氏曾当着他的面说“你是全世界数得着的军事家”。白崇禧在指挥围剿大别山时表现出的才干,证明了其“小诸葛”的外号确非浪得虚名。刘邓大军与桂军交手,几乎是十战九负,始终无法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战局着实堪忧。
陈赓兵团向豫西开进
1948年3月上旬,陈赓统一指挥中野陈再道2纵、华野宋时轮10纵,再加上本部人马,共同发起宛西战役,半个月歼敌2万余人,一连攻下十几个城镇。虽说战役规模不算很大,却也给了白崇禧当头一棒。
不过接下来没几天,陈赓就真真切切领教了白崇禧的狡黠多智,绝非虚传。
3月下旬,华野粟裕兵团南下豫皖苏,吸引了大批敌军。已经许久没有打个痛快仗的刘邓决心打个大仗,目标瞄准了张轸兵团。刘伯承的想法是通过佯攻确山,把威胁最大的胡琏整11师牵制到漯河以南地区,同时诱使敌军前来增援,在运动中寻机歼灭。
陈锡联率部围攻确山后,白崇禧急令张轸兵团自南阳出发,紧急东援。陈赓组织地方部队破坏沿线公路,故意保留南阳到驻马店的这条“阳关大道”,等着张轸往圈套里钻。
想用这种围城打援的老套路让白崇禧上当,那实在是太小看“小诸葛”了。
白崇禧
白崇禧心知肚明,决心将计就计。他在报话机里与张轸明语通话,让其第二天天亮了立即向东进发,不惜代价解确山之围。紧接着,白崇禧又让人用日语传话:发现确山方面敌军西进,宛西敌军东进,明摆着是要合击你,所以赶紧掉头回南阳吧!
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张轸精通日语,顿时明白了白长官的意图:前一句中文是假,后一句日语是真!
白崇禧和张轸的这段明语通话,被我军侦听人员全部听到,侦听人员听不懂日语,只能把听得懂的话报告给指挥部。陈赓根据这一情报部署作战,可等他发现张轸根本没有东进而是西撤时,再想调整部队已经来不及了。
宛东战役最终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令中野全军扼腕叹息。陈赓这回算是见识了白崇禧的套路有多深,从此之后与其作战格外用心。
1949年4月,陈赓率2野4兵团自皖南渡江,随即一路势如破竹杀入江西。此时的白崇禧正统率25万大军队,集结于鄂、湘、赣三省,摆开了与我军决战的架势。
5月22日,4兵团几乎兵不血刃便攻占南昌,14军的两个师动作很快,已经渡过了赣江,缴获了不少武器,正准备大踏步追击。
当陈赓接到14军军长周希汉准备追击的报告后,立即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立即停止追击,还严令:“明日拂晓前,你们在赣江西岸还有一兵一卒,唯你是问!”
仗打得这么顺,却不让追击,还要把冲上去的部队撤回来,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众将大惑不解。事后,陈赓详细解读了白崇禧的“天机”。
我军渡江之后,白崇禧轻而易举就放弃了武汉、南昌两座重镇,这显然是向我军示弱。他在赣江西岸集结3个军做攻势防御,随时准备扑上来咬一口,只是因为我军队形密集难以下手罢了。眼下白部佯装溃退,就是要吸引我军向其纵深追击。如果一路追下去,敌军切断渡口,我军的处境就危险了。
鉴于四野只有13兵团的两个军渡过长江,目前还不具备围歼白崇禧的条件。因此陈赓认为,目前我军才应该主动示弱,把已经过了河的部队撤回来,以稳住白崇禧。等四野主力到达后,再集中力量将其歼灭。
一席话后,众人折服。
我军发起渡江战役
三个月后,四野主力达到两湖,林彪和白崇禧这两位重量级统帅要进行最后的决战了。林彪的计划是让暂时归4野指挥的陈赓兵团由东向西发起攻击,让萧劲光12兵团由北向南攻击,像辽沈战役围歼廖耀湘兵团那样,给白崇禧也来个大歼灭战。
陈赓认为,自己的黄埔师弟对白崇禧的狡猾了解不够,这样的战术明显是有些轻敌,急于取胜。他的意见是:4兵团南下,迂回广东。
林彪和陈赓意见不一,主席做裁判,采纳了陈赓的意见,明确规定陈赓的3个军和邓华15兵团的两个军统由陈赓率领,经赣州南进占领广州后,陈赓兵团进军广西,协同北路的4野部队,歼灭桂系残部于广西境内。
一路锐不可当的四野部队果然在青树坪吃了亏,让林彪也领教了白崇禧阴招的厉害,果然是一不小心就中招。吸取教训之后,林彪指挥若定,在衡宝战役重创桂军。陈赓同一时期指挥第4、15兵团攻克广州,随即切断粤桂防线右翼,让白崇禧集团彻底成为孤军。
红旗插上镇南关
12月11日,我军占领镇南关,广西战役胜利结束,全歼白崇禧集团17.3万人。在这场与白崇禧的决斗中,陈赓的第4兵团歼敌7万余人,战绩最为可观。
当初革命军北伐的时候,白崇禧参谋次长,陈赓是特务营营长,层级差得老远。令白崇禧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小的营长,多年后竟然成了自己在大陆的终结者。
四、郭沫若有军事才能吗?
有。郭沫若是中将。1926年7月 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中将副主任、代主任。12月 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教官。1927年 3月 在南昌朱德住处作《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痛斥蒋介石叛变革命。被蒋介石政府通缉。7月 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8月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起义部队总政治部主任。经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只身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组织文化宣传队、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劳军。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战文化工作。1938年1月 与于立群结合,同由广州赴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五、郭子仪小名?
郭子仪的小名就是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
六、郭子仪孙子?
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长子郭曜廉洁谨慎,三子郭晞善于骑射。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醉打金枝”的事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长女日后成为了郭太后。
郭锐
郭子仪的孙子郭锐,当时迁到今天福州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称为“郭宅”,繁至今约传至三十八代。也就是说今天福州郭宅村姓郭的人是郭子仪的后代,当然也包括我们熟悉的郭鹤年和郭孔丰。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是唐朝中兴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母亲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她是宪宗的贵妃(宪宗没立皇后),后在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为皇太后,前后荣享“福寿隆贵”数十年唐朝后妃中无人能及。
宪宗还是广陵王时,就由唐顺宗做主,为他聘娶了郭氏。因为郭家门忠烈,曾为大唐立过不朽功勋,所以迎娶郭氏的婚礼也荣宠之极。
七、郭子仪身高?
身高七尺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一月十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历任五州刺史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一月十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历任五州刺史。郭敬之生五子,郭子仪排行第三。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八子七女。少年时的郭子仪因武举成绩优秀,补左卫长史。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六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安危达二十余年。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其史料收入中学历史课本,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爱国名将。
八、郭子仪女儿?
《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但据《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王氏生有八女。
1. 长女,嫁成都县令卢让金。2. 二女,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孺。3. 三女,嫁卫尉卿张浚。4. 四女,嫁殿中少监李洞清。 5. 五女,嫁司门郎中郑浑。6. 六女,嫁汾州别驾张邕。7. 七女,嫁和州刺史赵纵。8. 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孙子
九、郭子仪母亲?
母亲:向氏,怀州河内人,初封平原郡君,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追赠魏国夫人。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怡,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朝著名将领,世称“郭令公”。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天宝八年(749),拜左卫大将军,后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部,进围云中,收复常山,拜兵部尚书。天宝十五年(756年),与李光弼一起,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至德二年(757年),攻占河东,收复长安、洛阳、河西、河东、河南诸州县。乾元元年(758年),克卫州,与八节度使围邺城失败,被解除兵权。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内扰,唐代宗出逃长安,郭子仪被起用,为关内副元帅,力战打退吐蕃。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鹘合众攻至关中;郭子仪劝回纥倒戈,大败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兼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
建中二年 (781年),郭子仪卒,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十、郭子仪妻子?
史料里记载郭子仪的妻子姓王,但是没有记载具体的名字。
郭子仪(郭令公,697年12月12日-781年6月14日),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又于回鹘合兵 收复两京,平定了安史之乱。765年,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并与其联合,大破吐蕃。779年,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78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