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韩、魏、赵在战国前期完成了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虽然魏、赵、韩各自独立,但是毕竟是一个妈生的,所以外部还是把他们称之为三晋之地。
所以在战国初期,不仅仅韩魏两国是盟友,包
韩、魏、赵在战国前期完成了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后,虽然魏、赵、韩各自独立,但是毕竟是一个妈生的,所以外部还是把他们称之为三晋之地。
所以在战国初期,不仅仅韩魏两国是盟友,包括赵国在内,三晋都是准盟友。而魏国独占河东富庶之地,又有魏文侯这样的明主统领,所以魏国国力最强,就像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韩赵便凡事与魏国马首是瞻,统一对外,实现了韩赵初立,便能够在战国群雄争霸中站稳脚跟。
看上去华夏文明孕育出来的国家就是不同,韩赵两国没有学乌克兰、格鲁吉亚跑去引进外部势力收拾昔日一个脉络上发下来的兄弟。因此他们也就躲过了乌克兰、格鲁吉亚被反收拾的灰头土脸、左右不是人的凄凉境地。
魏赵韩三国在战国初期的一致对外,使得列国恐惧不已,没有人敢分开打他们的主义。 战国初期,赵、魏、韩三家实际结成了一个“三晋同盟”的准同盟关系。正是凭借着这种同盟关系,三国平稳的度过了晋国刚刚分裂后的动荡不安的特定历史时期。
在三晋同盟的那段岁月里,实际上韩赵两国是什么事都听魏国的。恰如英国、澳大利亚之于美国。为什么韩赵两国甘愿矮化自己唯魏国马首是瞻?那是因为韩国分得的地区主要是山地,土地贫瘠、地势险要,却不适宜种粮食。在粮食就是财富、粮食就是国力的战国时代,缺粮的韩国不得不看有粮的魏国脸色。
再看赵国,虽然赵国几乎占据了原晋国北部的全部领土,但是这些地区大多偏离了中原,靠近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赵国经常会受到边患侵扰,而不得不借助魏国的力量。
魏国运气不错,分到了晋国重要的粮仓河东之地,以及晋国经营数百年之久的晋国本土故地,也就是现在晋西南地区。掌握了这两块地方,使魏国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成为一个强国的基础。刚分家自立而孱弱的韩、赵两国,为了自保,只好听命于同出一脉,实力强大的魏国。
另外,当时魏国的国主魏文侯,也是一个头脑清醒、雄才大略的主,他很好的利用了魏国的优势,不断的让魏国变得强大。 而“三晋同盟”的存在,也为魏国的百年霸业起到了一个加持的作用。韩、赵两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唯魏国马首是瞻,魏国便有了淡然应对外部压力重要保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国初期形成了魏国独强于列国的局面。那个时候的魏武卒,可谓是威名赫赫。
战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同盟,但在共同利益下类似同盟的短暂合作确实有过,如果只看战国前期韩魏关系的话,这个合作刚好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利益相同,密切合作
时间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到废晋静公,彻底覆灭晋国(公元前376年)。这段时间,三晋属于新兴诸侯国,虽然得到了周天子承认,但因为得国不正,面对老牌诸侯国依旧没有底气,因此在对外事物中属于共进退,报团取暖的关系。这一时期的三晋关系,就类似于军事同盟,三国互相救援,并且合作取得了多次伐齐,伐楚,伐郑的胜利。并彻底重创了春秋霸主郑国。
第二阶段:利益一致性消失,开始互相攻伐
时间从废除晋静公开始,到战国初期结束。这段时间,随着东方大国齐国发生田氏代齐,三晋正统性得到了变相提高,三晋报团必要性开始消失,三晋不在虚以委蛇,灭掉了只剩象征意义的晋国,关系开始恶化。而三晋中的魏国随着李悝变法成为了战国首霸,开始对外扩张,而韩国就是其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战国初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是齐国在围魏救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