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乌克兰危机终于升级到绝大多数爱好和平人士所不愿看到的级数。由于唯一可靠的“第三方”消息来源——欧安组织(OSCE)东乌观察团撤出,关于冲突一线的细节报道一时间泥沙俱下、真
乌克兰危机终于升级到绝大多数爱好和平人士所不愿看到的级数。由于唯一可靠的“第三方”消息来源——欧安组织(OSCE)东乌观察团撤出,关于冲突一线的细节报道一时间泥沙俱下、真伪难辨,许多第一时间广泛传播的“战报”很快被证伪。但有两点“大方向”的事实却毋庸置疑:第一,武装冲突已在乌克兰境内全面爆发;第二,北约国家会将对乌克兰的“见死不救”进行到底。
早就说了见死不救 当然还是见死不救
当2月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后,曾两次预言“俄即将进攻乌克兰”的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第一时间发表公开声明,称“我们与勇敢的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并扬言将和盟国一起对俄实施“毁灭性制裁”,让俄罗斯和普京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弃儿”,并取消了所有和普京会晤的既定计划——但这绝不包括派兵救援乌克兰,相反,拜登在24日演讲中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的部队绝不会派到欧洲去乌克兰境内作战”。
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发表声明,一方面称“北约已提高了其部队应对所有突发事件的准备度”,并拟在2月25日召开北约联盟领导人峰会,另一方面却同样毫不含糊地声明,北约“不会采取任何直接军事行动支援乌克兰”——没错,是“不会采取任何”。
这实际上并非新鲜出炉的北约立场和反应: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前,北约就非常直白地公开表示,他们不会接纳乌克兰(还有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克里米亚危机和随后顿巴斯危机爆发后,北约虽立即表示对俄罗斯行为的谴责,但也同样立即毫不犹豫地回绝了乌克兰的求援呼吁;此轮乌克兰危机升级始于去年下半年,尽管俄罗斯咄咄逼人,乌克兰屡屡呼救,但北约除了松口援助了一些有限的小型军事装备外,继续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不向乌克兰境内派一兵一卒援军”的一贯立场——非但“不派一兵一卒”,美英等一些北约国家甚至索性将原本排在乌克兰境内执行军事培训之类任务的少数军人,也后撤到安全地带,甚至干脆撤出乌克兰。
当此番危机终于总爆发、乌克兰危如累卵之际,面对俄罗斯已不再掩饰的全面、直接军事压力,乌克兰政府甚至已不再徒劳地向北约呼吁援兵,《POLITICO》杂志援引一份目击到的、乌克兰与北约共享的求助清单,清单里凌乱地提出了从止血带、防弹衣、军用毛毯到军用头盔、轻机枪、轻武器弹药、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战斗装甲车在内的各种物资要求,用乌克兰国防部长雷兹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 )2月24日的话,“包括防御性和进攻性武器、后勤、通讯、个人防护用品等形式的最大实际援助,乌克兰都迫切需要”,却只字未提要求援军——不是援军不“迫切需要”,而是因为他们如今已心知肚明,早就说了见死不救的北约仍然会坚持见死不救到底,求也是白求。
见死不救一定“赢” 破戒来救可能“输”
北约为什么执意对乌克兰见死不救?
北约和俄罗斯的博弈棋局中,乌克兰只是个“劫材”,“北约东扩”才是真正的博弈主题。对于俄罗斯和普京,他们所真正希望的,是遏止冷战后北约在其东线(对俄罗斯则是“西线”)的步步扩张(自1997年后共计14个,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保加利亚)的军事存在增强,并迫使后者以契约形式承诺从这些国家撤出全部北约军事存在,同时承诺不经俄罗斯首肯,不再吸纳新成员国,北约只要不承诺“无权吸纳乌克兰”,同时在俄高压面前反向增加在东欧14个成员国的军事存在,就足以在国内选民及反对党、盟友和国际社会面前营造“我们是赢家”(因为“未接受俄方讹诈”,甚至“针锋相对”),且在他们的盘算中,乌克兰危机闹得越大,俄罗斯的威胁越直接越露骨,这些东欧“前线国家”的恐惧之心就会越甚,原本不情愿接纳的北约在其国土军事存在会变得情愿,原本西方需要不菲耗费才能实现的部署,如今“前线国家”甚至可能倒贴,这样一来,看似“有点怂”的北约,实际上是失之东篱,得之桑隅,不但嘴皮子上可以辩称“赢了”,从功利角度也的确不吃亏。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4年以前,北约在“东线”新成员国并没有常态化的前沿军事存在,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北约立即实现了空中预警基地在爱沙尼亚、立陶宛两国的“落地”,4个半永久性“增强型前沿存在” (Enhanced Forward Presence)战斗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的部署,和北约多国海军分遣队在黑海的常态化;2月16日美国预言但未兑现的“开战日”当天,北约举行国防部长紧急会议,讨论了将“增强型前沿存在”战斗群由4个增至8个(增加部署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计划,而在此之前,美国已将8500名驻欧军事人员置于高度戒备状态,英国承诺将其派驻爱沙尼亚的军队增加一倍,北约西方各国则同意向东线增加部署军舰和飞机。2月21日,普京发布长达57分钟的“轰动性讲话”,翌日,美国就完成了向波兰出售多达250辆M1A2主战坦克的“大手笔”——要知道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的英国,如今全军装备的主战坦克,不过3个团、227辆而已。
相反,倘贸然向乌克兰这洼“浑水”直接派出援兵,就意味着在远离美英等“主战派”西方国家本土、却毗邻俄罗斯“主场”的不利战场环境下,冒与叵测对手打一场缺乏准备战争的危险,一旦受挫则威风扫地,即便一时获胜,也势必直接背负起乌克兰这个非北约成员国的安全责任,这无论如何太不划算、也太容易收获“失败”了。
北约之所以只坚持“有权接纳乌克兰或任何新成员国”,却实际上从不打算真的接纳乌克兰成为其成员国,关键在于不愿背负《北大西洋公约》(North Atlantic Treaty)第五条“针对任何一个成员国发动的武装攻击应被视为是对全体成员国发动的武装攻击”这一即便在冷战期间都从未真正动用过的“成员国共同防御”义务。一旦北约“越雷池一步”,在乌克兰承担起“第五条”义务,则不但要时刻担心俄罗斯武力染指乌克兰,也要提心吊胆乌克兰倚仗有北约撑腰,贸然发动“收复克里米亚”之类武装行动,届时北约如派兵参战则等于被乌克兰“拉下水”,袖手旁观则意味着《北大西洋公约》形同废纸,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正因如此,北约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明说见死不救、也真的见死不救”。
谁要“死”北约才会救?
事实上,在普京宣布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第一时间,北约已启动“分级应对话”,斯托尔滕贝格在声明对乌克兰见死不救同时,表示“我们大陆的和平已被打破”,号召北约各国军队“准备好保卫盟国的土地”。
而拜登的演讲则如出一辙:既明确表示“对乌克兰见死不救”,又公开表示向“东翼”部署更多地面和空中军队,“坚决保卫北约成员国每一寸土地”。
北约的战略目标,是以最小代价、阻力巩固和强化其东扩的成果,实现军事上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因此一旦战争威胁扩大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东翼”北约成员国,不论“喊打喊杀”的美英或直到最后一刻还试图充当和事佬的英法,将不得不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共同防御”义务,否则,不仅意味着北约这个冷战最大受益体系的彻底破产,也意味着在当前国内外氛围下,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将面对“选举社会”最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已退役的英国高级军官谢里夫爵士(Gen Sir Richard Shirreff,)在BBC第四台说得更直白,“如果俄罗斯在北约成员国领土上迈出第一步,北约的每一个成员国都不得不与之交战”——谁要“死”北约才会救,这里说得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最新消息称,乌克兰冲突前对加入北约意兴阑珊的瑞典、芬兰两国,已被邀请出席2月25日开幕的北约紧急峰会,这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北约将“一手软、一手硬”,一方面将“对乌克兰见死不救”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对相对“经济、安全”的在“东翼”增强、扩张绝不手软。
鱼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