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我国侦察机发展史 我国侦察机发展史简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7-05 21:16:27

简介:】一、我国卫星发展史?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2、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

一、我国卫星发展史?

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2、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3、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4、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5、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6、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7、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8、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9、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0、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11、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12、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13、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14、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我国火箭发展史?

一、背景

1953年,我国人民开始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部门。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与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因此,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然后组织了数百名科学技术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与研究,最后确立了以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技术为主的多项重点任务。

钱学森

由于当时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因此为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到最重要,最急需,最能影响全局的方面,当时的领导层在听取了钱学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之后,决定有优先发展导弹与原子能技术。

二、仿制P-2导弹

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仿制苏联的P-2导弹开始的。技术转移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只要条件成熟,先进的技术就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从而提高接收方的发展起点。苏联的航天工业就是从仿制德国的V-2导弹起步的。然后在那基础上研制出了苏联自己的P-2导弹。20实际五十年代末,那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还不错,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与苏联方面签订了火箭与航空方面的援助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P-2导弹的实物与相关资料。并派遣一批专家来中国帮助开展仿制工作。

虽说有苏联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仿制工作还是异常的困难。首先是人才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什么科班出身的导弹研制人员。参与研制的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中学毕业生。他们很多人多学专业与导弹设计有很大差距,与其说是设计,倒不如说是在学习。另外,苏联在援助上还是有所保留,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完整,大多数是设计的终端结果,至于导弹设计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多少。不过虽然什么都不会,但研制工作也并没有单纯的依靠苏联的外援,而是确立了自力更生的精神来学习,消化苏联的导弹技术,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半路撤走外援,召回专家的时候,研制人员仍然能坚持的将仿制工作进行下去,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东风1号导弹

第二个难题就是没有电子计算机。我们知道像导弹这种复杂的工程,下研制中是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的。但当时这些计算全靠手摇计算机来完成。这种计算机计算时先按数字拨动齿轮,每摇一次可完成一次加法,乘法需摇动多次才能完成。而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需要查像“辞海”一样厚的数表。以弹道计算为例,从导弹起飞积分到关机点,人工手摇计算一次弹道需费时两个月左右。直到1960年才终于有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运算速度只有每秒30次。不过有胜于无,总比手摇的快多了,还是为仿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960 年 11 月 5 日,仿制导弹进行了飞行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12 月,又接连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国的导弹的仿制设计、制造工艺和原材料全部符合导弹技术条件要求,仿制工作取得成功。仿制工作也使得我国,从火箭制造技术、设计技术、人才队伍、研制体系的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火箭研制体系,为转入自行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自主设计“东风二号”导弹

1960年8月,中国进入了导弹自行设计阶段。自行设计与仿制有着质的区别。自行设计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设计资料.试验资料,而国内当时仅有为数不多的情报资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有关设计参数无法直接借用,必须依赖必要的地面试验予以检验,而地面试验设施的建立对60年代初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属苛求。中国航天开拓者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坚定地迈出了自行设计的第一步。

东风2号导弹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场上点火升空,并获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1966 年10月27日,在中国本土内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同年12月,导弹武器系统通过了国家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的定型鉴定,而后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四、远程火箭

东风5导弹全程试验

1965年,根据我国火箭技术发展规划,运载火箭研究院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和支援下,开始研制中远程、远程和洲际多级火箭。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第-枚洲际火箭的试制生产、地面试验和总装测试工作。1971年9月,在我国酒泉发射场进行了第一次洲际火箭的飞行试验,获得了基本成功。它表明我国液体火箭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高峰,并为发射重型卫星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根据火箭试验的需要,我国决定于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要求火箭回收舱落点精确,试验区封锁时间短,发射时间准确无误。在国防科工委的统一组织下,终于在1979年底,完成了远程火箭海上试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00、东经171*33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发射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地落入预定海域。

五、“长征”运载火箭形成系列

从仿制到独立研制,从单级到多级,从近程到远程,从小到大,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研制导弹的技术基础上,我国逐渐发展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是我国在东风四号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种三级运载火箭。其第一二子级即为“东风四号”火箭,第三子级为固体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从此揭开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它作为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的运载工具而载入史册。

长征2号运输火箭

我国在研制远程火箭的初期,就把发射低轨道重型卫星的任务列入了计划。为此,1970年开始了“长征二号”代号两级运载火箭的研制。经过五年紧张的工作,1975年1月26日22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此后,又连续发射了六颗返回式卫星,均获得了成功。

长征三号是为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研制的。它是上面级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三级火箭。该火箭具备了可将1400公斤的卫星送入远地点为36000公里的转移轨道。使我国成 为第五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

1988年和1990年,“长征”家族中又增加了两个新的成员:“长征四号”和“长征二号E"。“长征四号”也是三级运载火箭,1988年9月7日首发成功, 将一颗实验型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征二号E”是在“长征二号”基础上捆绑了四个助推器而组成的火箭。它是我国第一枚集串联、并联技术于一体的大型运载火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已经经历了多代的发展,具体型号已经有十多种,承担起了我国各种航天活动的发射任务,新一贷大推力长征五号也在试验之中。航天技术的成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上来说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三、我国沥青产业发展史?

回答如下:中国的沥青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沥青生产线,并在建设公路和铁路时大量使用沥青。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公路建设,沥青也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1956年,中国第一个炼油厂——大庆炼油厂开始生产沥青,标志着我国沥青工业的正式启动。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内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大量生产沥青,并建立了沥青生产线。80年代初,我国沥青工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沥青的品种和规格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我国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我国沥青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成为世界上沥青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沥青工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产量和品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我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由清华大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中国的第一个航天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器、卫星导航系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全力推进国家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航天事业。

五、我国文字发展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3、篆书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4、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5、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6、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

7、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六、我国动车发展史?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了1997年4月以来的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正式运营。

动车是动车组的简称,它靠的是电力做为动力,每一节车厢都可独立运行。最早的是CRH2,也就是时速200公里的高速列车,在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大提速中,动车组就已经开始投入运行。

七、我国体育发展史?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史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 越。

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三次参加奥运会没有任何项目进入决赛。 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竞技体育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

1956 年,举重运动员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八、我国人类发展史?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能够制作工具(粗糙的石器),知道使用火

4.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结成群体生活。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尖状器、石锤、刮削器、石砧)。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石器时代”

6.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7.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骨骼化石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发现。他们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且还会捕鱼、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他们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他们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评论

暂无评论

点击抢沙发

九、我国智能小车发展史?

1992年

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诞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项了“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项目,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三家单位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制造。在八五期间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ATB-1就已正式诞生。这是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其行驶速度可以达到21公里每小时。

ATB-1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式起步并进入探索期,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正式启动。

2011年

红旗无人驾驶车完成286公里路测

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公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

这标志着我国无人车在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2012年

“军交猛狮Ⅲ号”京津高速行驶

2012年11月24日,“军交猛狮Ⅲ号”完成了114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驶,这是一辆由黑色现代途胜越野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智能车,由中国军事交通学院研制。车顶安装复杂的视听感知系统,车内装有两台计算机和一台备用计算机组成的执行系统来处理视听感知系统获得的信息,让无人车可以自主进行刹车、油门、制动、换挡等动作。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自动行驶。

2015年

国内首辆无人驾驶客车路测完成

2015年8月29日,宇通大型客车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在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完成自动驾驶试验,共行驶32.6公里,最高时速68公里,全程无人工干预,不过为了保障安全客车上还是配备了司机。

这也是国内首次客车自动驾驶试验。

2015年

百度完成开放高速路自动驾驶测试

2015年12月,百度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百度公布的路测路线显示,百度无人驾驶车从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附近出发,驶入G7京新高速公路,经五环路,抵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并随后按原路线返回。

百度无人驾驶车往返全程均实现自动驾驶,并实现了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以及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测试时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2016年

长安汽车完成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

2016年4月17日,长安汽车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长安汽车此次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总里程超过2000km,在历时近6天,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全国多个省市及地区后,最终抵达北京。

根据长安汽车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规划,高速路况的长途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18年实现量产,复杂城市路况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

2016年6月

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成立

2016年6月7日,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运营。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从国家战略高度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而在同年,中国智能汽车大赛举办。

2017年

百度展示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

2017年4月17日,百度展示了与博世合作开发的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该车由百度与博世联合打造,集成了百度高精地图和博世道路特征服务,并通过上百万辆配备博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量产车辆实现数据众包,使高精地图数据做到实时更新。据悉,百度为展示车辆提供了高精地图、自定位、AR HMI(增强现实车规级交互产品)等核心技术。

这辆车已经实现高速公路的部分自动驾驶,包括车道保持和司机监控下的车道自动切换。得益于定位技术,该演示车可以在进出弯道时自动控制车辆速度;同时在增强现实人机界面结束的帮助下,司机能获得更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

2018年

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

2018年7月4日,百度与厦门金龙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阿波龙”搭载了百度最新Apollo系统,拥有高精定位、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功能。达到自动驾驶L4级的阿波龙巴士,既没有方向盘和驾驶位,更没有油门和刹车,是一辆完完全全意义上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在政策、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根据基业常青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汽车如何走进智能时代》报告的估计。

预计至 2020 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14 亿元。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趋势

可见,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自动驾驶最大的意义在于解放驾驶员的双手带来人类空间意义首次的无缝连接,智能汽车使汽车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可以是移动的生活空间,通讯工具,娱乐平台等更富有想象力的定位。

过去,移动意味着自由。今天,连接也成为了幸福的表达。智能化和万物互联的浪潮正让百年汽车工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移动属性加上各种连接可能,相信未来的汽车会将让时间变得更有效,让生命变得更美好。

十、我国法律发展史?

中国法律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法律发展阶段和关键事件:

1. 夏、商、西周: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早期阶段。夏朝时期的法律主要是习惯法,商朝和西周时期的法律逐渐发展为成文法,如《商君书》和《周律》。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各个国家在战争和政治竞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法律体系,如《法经》、《秦律》等。同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对法律发展产生了影响。

3. 秦朝: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律令,如《律令》、《秦律》等。秦朝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础。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重要阶段。汉朝法律分为《律》、《令》、《春秋》等,与秦朝法律一脉相承。汉朝法律注重儒家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的结合,强调礼治和德治。

5. 南北朝、隋朝:南北朝时期,各国法律制度相互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形式。隋朝统一南北后,对法律制度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制定了《律》、《令》等法律文本。

6. 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律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之一,包括《律》、《疏议》、《令》、《格》、《式》等。唐律强调礼治与法治的结合,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宋朝:宋朝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如《宋刑统》、《宋会要辑稿》等。宋朝法律制度强调人性化和公平原则,为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 元朝:元朝法律制度在继承前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如颁布《元典章》等。元朝法律制度注重民族融合,对中国法律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9. 明朝:明朝法律制度在继承前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如《大明律》、《大明令》等。明朝法律制度强调礼法结合,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10. 清朝:清朝法律制度在继承前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如《大清律例》等。清朝法律制度注重民族融合,对中国法律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法律发展史历经数千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制度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特点的法律体系。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