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航天物理知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升温的趋势,了解飞船运动的有关情况,将有利于同学们求解有关航天知识的信息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题.现就有关宇宙
“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回收,使得航天物理知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升温的趋势,了解飞船运动的有关情况,将有利于同学们求解有关航天知识的信息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题.现就有关宇宙飞船及卫星在空间运动的相关信息分类探讨如下:一. 卫星的发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不得低于7.9km/s.(此速度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或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高中物理将系统解决.)轨道倾角: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按轨道倾角可将卫星运行轨道分为四类:①顺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小于90o,在这种轨道上的卫星,绝大多数离地面较近,高度仅为数百公里,故又称为近地轨道.我国地处北半球,要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载火箭要朝东南方向发射,这样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部分速度,从而可以节约发射能量,我国的“神舟”号试验飞船都是采用这种轨道发射的;②逆行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o,欲将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转部分的速度.即逆着地球的旋转方向发射耗能较多,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一般不采用这种轨道发射;③赤道轨道:特征是轨道倾角为0 o,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有无数条,但其中有一条相对地球静止的轨道,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计算可知当卫星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即约为3.6×104公里)高处自西向东运行一周为23小时56分4秒(约为24小时),即卫星相对地表静止.从地球上看,卫星犹如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随地球一起转动.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均匀分布3颗通信卫星即可以进行全球通信(为何?请同学们思考后做出解释)的科学设想早已实现.世界上主要的通信卫星都分布在这条轨道上;④极地轨道:特点是轨道倾角恰好等于90o,它因卫星过南北两极而得名,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飞经地球上任何地区的上空(为何?请同学们思考后做出解释).卫星的发射方式:①直线发射就是一次送达,由于整个过程均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且卫星处于动力飞行状态,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②变轨发射是先把卫星送到地球的大椭圆同步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轨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距地心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对卫星加速,当速度达到沿大圆做圆周运动所需的速度时,飞船就不再沿椭圆轨道运行,而是沿圆周运动,这样飞船就实现了变轨,从而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步卫星一般都采用变轨发射.二.卫星寿命涉及的问题卫星在轨道上存留的时间,是从卫星进入预定的目标轨道到陨落为止的时间间隔.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寿命主要取决于大气阻力.在大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实际轨道是不断下降的螺旋线(不考虑卫星在轨运行时采取轨道保持措施).当卫星下降到110~120公里的近圆形轨道时,大气阻力将使卫星迅速进入稠密大气层而烧毁.一般说来卫星轨道高度越高,大气阻力越小,寿命也就越长.超过1000公里高度的卫星,轨道寿命可能达千年以上;高度在160公里左右的卫星,轨道寿命只有几天甚至几圈.三.卫星回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回收是发射的逆过程,返回阶段对航天员和飞船的考验最大.在飞船距地表约100km时,返回舱开始再入大气层.由于返回舱对大气的高速摩擦和对周围空气的压缩,返回舱的速度急剧降低,这样它的大部分动能与势能变成了热能.虽有大部分热能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散失掉,但仍能达到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防止有效载荷舱或乘员座舱烧毁,再入航天器备有再入防热系统.由于防热系统的重量会影响再入航天器的性能,因此可将不需要返回地面的仪器的就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或遗弃(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从而大大减轻航天器重量而降低技术难度.待要进入大气层时要适时启动航天器反推力火箭使其减速,并选择适当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快要接近地面时才张开降落伞使其垂直着陆或溅落安全着陆.进入大气层后在飞船离地80km到40km范围内,由于飞船摩擦生热,会在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中产生一个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区.高温区内的气体和飞船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像一个套鞘似的包裹着飞船,从而使飞船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出现“黑障”现象.此外把返回舱做成底大头小是因为返回舱返回时将重新进入大气层,气流千变万化将使高速飞行的返回舱难以保持固定的姿态,不倒翁的形状不怕气流的扰动.
基本上你要找的东西都有,自己去看看,觉得还行就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