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
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王耀武:第九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张灵甫:第十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