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主要给我们两大启示。
首先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不管自己多么强大,都要重视敌人。
如果是占据优势而失败,那么根本原因肯定是在过于轻视敌人,过于盲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主要给我们两大启示。
首先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不管自己多么强大,都要重视敌人。
如果是占据优势而失败,那么根本原因肯定是在过于轻视敌人,过于盲目自信,过于傲气而致。一旦轻视敌人,就会在战术战略上发生错误,如此则必将遭遇失败。
赤壁之战的曹操,淝水之战的符坚,无不是自傲大意而失败。
最后是弱势的一方在战前的谋划十分重要。
而战前正确的谋划包括:
第一,要重视敌人却要有战胜敌人的信心,这一点十分重要,信心没了,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胜利的可能。
第二是找到敌人的弱点和不足。敌人看似强大,但没有一个敌人是完美没有弱点的。
第三是要将自己的优点强点尽可能地放大,以发挥出最强战斗力。
这就是以少胜多带来的两大启示。
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以强胜弱的三大战役分别是指哪三种?
①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③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