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8年春天回家乡农村当小学教员,并参加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9月由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介绍,到达陕北,入陕北公学学习,课余参加美术小组,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并开始练习木刻。次年1月到
1938年春天回家乡农村当小学教员,并参加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9月由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介绍,到达陕北,入陕北公学学习,课余参加美术小组,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并开始练习木刻。次年1月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正式学习木刻创作1940年6月,古元于鲁艺毕业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参加农村基层工作。《入仓》《牛群》《铡草》等反映碾庄人民生活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创作的。这几件作品都比较注重对画面灰调子的刻画,黑白层次细腻丰富,气氛恬静,韵味隽永。第二年5月,古元离开碾庄回到鲁艺,在美术工场任木刻组长,并担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创作了《逃亡地主归来》《骡马店》等作品。1943年延安整风继续进行。古元随运盐队到三边体验生活。这一年创作成绩显著,《离婚诉》《宿营》《练兵》《八路军秋收》《减租会》《马锡五调解婚姻诉讼》都是这时的重要作品。《离婚诉》也有两幅。1944年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古元任研究生、创作组长,因历年在美术创作的杰出成绩,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参加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大会,受甲等奖。这一年他创作了《给老炊事员祝寿》《人民的刘志丹》等优秀作品。1944年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古元任研究生、创作组长,因历年在美术创作的杰出成绩,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参加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大会,受甲等奖。这一年他创作了《给老炊事员祝寿》《人民的刘志丹》等优秀作品。1945年11月古元随鲁艺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因途中交通受阻滞留华北解放区。在那里,他担任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并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转入东北解放区后,他又再次参加土改。这一阶段,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焚毁地契》和《人桥》。建国初的几年,他的艺术道路较为顺畅,政治地位也很高。他参加了当时政府极力推崇的新年画运动,作品《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他又曾访问朝鲜和印度,创作了反映中朝共同抗美以及印度人民热情好客的版画。1956年他创作了众多艺术家都表现过的题材《祥林嫂》,1956至1957年古元创作中另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甘蔗园》和《刘志丹和赤卫军》。在1957年的时候,古元遇到了意外的挫折,好友江丰被打成“右派”给他很深的刺激,他也因为替江丰鸣不平而受到批判,幸有某位中央领导力保才未被划成“右派”,但他还是被下放农村劳动,心境受到影响。 不过很快他便得以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文革”一结束,古元便欢欣鼓舞地创作了喻示新时代来临的系列新作,如《十月的喜讯》、《悼念和战斗的诗篇》、《初春》、《瑞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