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频道

非洲维和见闻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3-01-10 14:08:44

简介:】我是一名维和官兵,是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一员,自去年12月来到南苏丹任务区,已有近四个月了,在这个全球最年轻的国家执行维和行动,践行着赋予我们的和平使命,这里充斥着战乱

我是一名维和官兵,是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一员,自去年12月来到南苏丹任务区,已有近四个月了,在这个全球最年轻的国家执行维和行动,践行着赋予我们的和平使命,这里充斥着战乱遗留的种种问题,时间虽说不长,但身边的见闻,给了我未曾有过体验和感悟,这片贫瘠的红色土地,却填充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身边的见闻,诠释着我的内心。

我在南苏丹见闻之(一)难民营里的孩子

不知你是否看过这样一副照片,夕阳下,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小女孩正匍匐在地,这个孩子正在爬向联合国救济地,身后不远停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鹰。很显然这个孩子快死了,秃鹰正在耐心等待一顿大餐。相信很多人应该看过或者说知道这张相片吧!那张照片曾经引起巨大反响,时至今日再看也会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它就是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饥饿的小女孩》,从我看到过这张照片起,我就对这片贫穷饥饿的非洲多了一丝怜悯,多了一些关注,如今我们来到远隔祖国万里之外的南苏丹,这里也正是世界上最为贫穷的地区,也让我们真真实实的经历着这里的贫穷景象。

近些年来由于联合国主导的大力度的援助和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人道主义救援和经济援助之中,但是依旧还没有抚平这伤痛,人们依然饱受着痛苦,每年发布的评估报告因为饥饿,疾病失去生命的数字,依然让我们感到莫名的震撼,由于任务原因,我们在这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这联合国平民保护区的孩子,由于种族之争,流离失所的人在这里寻求庇护,无辜的孩子也难逃厄运首当其冲的成了战乱的受害者,这里的所见足以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运儿为之感叹。

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的孩子吧,每当我们的车驶入难民营,就注定要引起一场接力赛,这里的孩子会追赶着车子,跳跃着向车内望着,高声喊着China,中国万岁,并会竖起双手大拇指,直到跑累了,又会有一群孩子跟了过来。孩子中会看到已经认识的玛丽奥,乃米嘎……看,那头顶着几十斤重的水桶的小女孩,头顶上的重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身体的负荷,不得不走一路7一路;看,那推着独轮车满载着煤炭的小男孩,蹒蹒跚跚的力已使他无法掌握车子的平衡,不得不无奈的倒向了一边;看,骄傲的孩子拉着一辆纸板做的小汽车,上面还画上了UN的标志,承载着他们无邪的童真;看,风一样的孩子,拽着一个塑料袋加上几根竹片做出的风筝,放飞着他们快乐的梦想;看,墙外的居民区的孩子,他们没有玩具,也没有玩伴,有时就一个人静静待在那里,依旧能自我享受这自然界给予他的想象和快乐,这,让我惊叹不已……或许这些孩子心里已经装下了整个世界。

他们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却经受着本不该承受的战乱的伤痛,本应是教室内捧读课本学知识,无奈却背井离乡躲避不幸,本应是幸福的,本应是快乐的,或许他们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认为生命本该如此,尽管满目疮痍,贫穷,饥饿,背后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

而这些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仅是时时刻刻触动着我们的心,也是对我们的精神的一种拷问。人本应真善美,为什么苦难依旧还在,和平稳定什么时候能够眷恋于他们,正如我开头所说的那副照片,记者凯文.卡特在这幅照片获奖后三个月后由于无法忍受外界的舆论和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走上了不归路。 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岁月的人,面对不幸,理应多一分感恩的心,多一分珍惜。

我在南苏丹见闻之(二)UN HOUSE的保安

“嗨,你好, my friend”每当我们上下哨时,哨位旁的保安总是这样给我们打着招呼,这是他们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这中外结合的语言不仅让我们感到他们的热情,到现在还有了一份深深的友情,可以说自从我们来到任务区执行任务之一UN HOUSE外围警戒后,UN HOUSE的17个哨位也见证了我们建立的友情,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这些保安,他们带给了我们南苏丹的初印象。他们非常的友好,早晚必有的招呼,也非常的健谈,他们喜欢讲述对美好的向往,交谈中虽然有时我们听不懂说的是什么,但脸上的神情透露出欣喜,似乎已经告诉我们一切。虽然他们现在还很贫穷,但是他们心里是富裕的,是有广阔的天地的,也是有属于他们的快乐的。

他们的身影布满了整个UN HOUSE的角角落落,远远的超出我们的密度,如果把我们警戒哨比作是眼睛,观察着周边的一举一动,那么他们就好比是体内的神经血管,遍布到了各个角落,负责这里的系统循环。

他们对知识非常的渴望,偶尔会看到他们拿着课本在学习,有时车子快到了门前,才突然发现我们的车子过来了,或许是在思考未解的课程,忘却了开门,赶紧起身抱有一丝歉意的笑容让我们经过,并还会为我们送上一个地道的“保安礼”。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队伍中竟有半数上的是在读的大学生,上着这里的最高学府朱巴大学,本是天之骄子的他们,却为了生活和学习不得不半工半读,他们也很满意在这的这份工作,毕竟这在这里也是一份相当体面的工作了。一切都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中国功夫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神秘的,他们总是认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拳打脚踢的真功夫,或许一个简单格斗动作,就能唬住他们,可以认真的学习半天了。

他们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们,改变了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更是颠覆了我们以往对这片土地的看法,原始,野蛮,无知,不知出现在多少曾经的记录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亲自经历了才会更清楚,想以往以肤色划分人类等级,西方强权国家以拯救者自居,记录了这里是一个愚昧无知,不能开化的一个世界,其实不然,这里是曾是人类的起源地,这里也曾创造了许多的文明,世界长河尼罗河也孕育了这里的文明进程,这里也曾是农耕文化高度文明的地方,也曾拥有过自己的快乐与浪漫,由于战争,入侵,殖民使这里成为上帝遗忘的角落,他们也有追求幸福和平的权利,如今他们正在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向往的美好,也让我们懂得了心灵富有才快乐,人生不能仅囿于物质的欲望,若是没有理想追求,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那才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能笑对人生,能做到快乐生活学习,就是真正的富有。

我在南苏丹见闻之(三)尼泊尔的防暴队

还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地理课程中有学世界地理,就知道尼泊尔这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很小的国家,虽说和我们国家是近邻,可那时觉得非常的遥远,没想到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遇了。

尼泊尔,一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地方,有着几个世纪前留下的古老城堡,雪山脚下充满宗教气息的生活,在他们身上也仿佛看到了佛国虔诚的气息。

我们的UN HOUSE呈一个矩形坐落于南苏丹的首都朱巴,这里有联合国办事机构和各国的工作人员,以及联合国的部署的军事力量。而在我们五号哨位旁边,有着这样一群人,每天整装待发,随时接受着联合国命令,处置暴动的局面。他们就是我们的邻居尼泊尔防暴队。

他们相比这非洲的热情来说,好像显得腼腆多了,倒是多了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很少会和别人主动打招呼,如果是我们先问候了,他们就显得无比热情,随后就打开了话匣子,中国制造,尼泊尔弯刀,菩提,都会成为共同的话题,情到深处还会送给你一小串的菩提。还有他们也很喜欢和我们这样的“外国人”合影,本来是我们找他们合影的,瞬间就会被他们包围了,你再想出来可就要等他们一一的拍照完成了,他们对我们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总想着收购我们高大上的二手货。就在这UN HOUSE西北角,是我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每天每时都记录着我们的友谊。

我们虽然国度不同,肤色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我们同是橄榄枝下的一员,为了世界和平聚集在这里,为了防止冲突再起,并阻止冲突扩大,帮助和保护战争中受伤害的平民百姓贡献着和平力量。我们头顶蓝盔,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和平使者,一支和平的力量,在这充斥着战乱,枪击,贫穷,饥饿,疾病的年轻的国度,我们履行着神圣的使命,我们一道见证这里的和平之路,也见证着我们中尼的友好。在国内我们跨过珠峰搭建友谊的桥梁,在这里我们挥挥手,一句简单的问候都在写进我们的友好。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