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讲述了帕特·昆兰指挥官率领150名爱尔兰籍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刚果执行维和任务时与反政府军交战的故事
巴尔干边界的历史背景?
《巴尔干边界》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是,1999年6月,科
讲述了帕特·昆兰指挥官率领150名爱尔兰籍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刚果执行维和任务时与反政府军交战的故事
巴尔干边界的历史背景?
《巴尔干边界》这部电影的真实背景是,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停战,南联盟被迫妥协,同意从科索沃地区撤出南联盟正规军。当时正驻扎在波黑的俄军维和部队利用科索沃地区的短暂的权力真空,迅速出击,派出一个加强营长途奔袭五百多公里,最终在英军抵达前三小时占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保证了俄军大部队进入科索沃的后续可能,并阻止了北约方面单独占领科索沃的企图。俄军空降军分队为了突袭机场,特意在战前将战车上的“SFOR”(波黑维和部队)标识改为“KFOR”(科索沃维和部队)标识成功地迷惑了北约部队。电影中也特别呈现了这一历史细节。
但是,就真实历史而言,并没有公开证据能证明俄军像在电影中那样使用了近似于“黑色行动”的小分队在空降军主力抵达普里什蒂纳机场之前就已经攻占了机场,也没有公开证据能够证明在俄军空降军主力到达前机场曾发生过交火事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历史中,1999年俄军突袭普里什蒂纳机场仍然是一场大胆、利落的作战行动,除了展现出空降军一贯的高水平作战素养,也达到了出敌不意、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俄国与南联盟在科索沃问题的外交斗争中争得了一定的主动权。而这场行动对于叶利钦时代末期状态低迷的俄国而言更是成为了传奇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