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隶属于克劳塞维茨师,被遗弃的黑豹坦克
一辆隶属于克劳塞维茨师的“猎豹”坦克歼击车
克劳塞维茨师师标
克劳塞维茨师师长乌莱因中将
装在了FG1250“食雀
美军士兵正在检查一辆隶属于克劳塞维茨师,被遗弃的黑豹坦克
一辆隶属于克劳塞维茨师的“猎豹”坦克歼击车
克劳塞维茨师师标
克劳塞维茨师师长乌莱因中将
装在了FG1250“食雀鹰”夜战红外系统的黑豹坦克,克劳塞维茨师在战斗中也装备了此型“黑豹”
克劳塞维茨装甲师,是二战末期纳粹德国逐渐的最后一个装甲师,隶属第12集团军。
1945年4月6日,瓦尔特·温克中将接到了来自柏林帝国总理府的电话,“元首命令你为第12集团军指挥官,请第二天立刻去总理府报道。”温克中将随后表示了惊讶,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过什么第12集团军,而电话的那头告诉他,这个集团军将马上组建。
此时,德国西线战局已经土崩瓦解,美军两个集团军在德国的帕德博恩附近会师,同时将德军西线的最强的抵抗力量——莫德尔元帅的B集团军群在鲁尔地区包了起来,德国中部彻底向西方盟军敞开了大门。
在这种让人绝望的局势下,已经异想天开,无法面对现实的希特勒,命令温克担任这个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第12集团军的指挥,收拢聚集起德国中部所有能搜刮到的人员和装备,拼凑出一支作战力量,向哈尔茨进攻,然后向西为B集团军群解围,并且分割盟军,进而重建一条完整的防线,面对盟军压倒性的人力物力优势,这个想法实在是空中楼阁。
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克劳塞维茨装甲师(Panzer-Division Clausewitz)宣布开始组建,并预计成为未来温克12集团军的装甲拳头,师长是马丁·乌莱因(Martin Unrein)中将,一位十分有经验的装甲兵指挥官,但问题是,此时德军军工生产已经基本停止,油料储备也见底,,”克劳塞维茨”装甲师除了指挥机构和装甲通信连连固定的师属单位都没有,基本全都是从其它作战单位抽调而来。说到“克劳塞维茨”师的兵员来源,简直是五花八门,包括海军士兵,潜艇乘员,党卫军和希特勒青年团,还有被打垮的步兵师的残存人员。不过,该师好歹找到了一些战斗力较强的成建制单位来构建它的核心力量,师部将由“荷尔斯泰因”装甲师的师部组成(4月6日时,该部驻扎在普伦茨劳 (Prenzlau)市以东,而它的前身是“东湖”(Ostsee)装甲训练支队指挥部。这个师在1945年3月的时候在波美拉尼亚被灭)。而作为一个装甲师的核心战力,”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用得是第106“统帅堂”装甲旅的残部为基干构成。第106装甲旅隶属于B集团军群,在鲁尔陷入包围后,该旅下属的装甲营和装甲掷弹兵营部分兵力幸运地逃出了包围圈。而大德意志师坦克歼击营本来计划用来新建勃兰登堡装甲团2营基干的,也被拿来加强给”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了。
所以,克劳塞维茨师的核心,相当于一个介乎装甲团与装甲旅之间的装甲战斗群,包括
第106“统帅堂”装甲旅残部(总共有436人以及25辆各型坦克);第2106装甲掷弹兵营(同样属于第106装甲旅,共54人);第93坦克歼击营(OKH直属)1连(29人);统帅堂混编装甲团; 第42装甲掷弹兵团; “统帅堂”预备训练装甲掷弹兵团(约3321人);大德意志师坦克歼击营(31辆突击炮)
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克劳塞维茨师应该在4月9日于汉堡附近的劳恩堡完成组建,但此时战局已经崩坏,交通系统瘫痪,各单位不是在各自为战,就是在路上。1945年4月9日时,仅有”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的新师部和第106装甲旅余部抵达了组建集结地,其他的例如第42装甲掷弹兵团,“统帅堂”第1装甲掷弹兵团(人员来自“统帅堂”训练预备装甲掷弹兵团)、“大德意志师”坦克歼击营,“统帅堂”混编装甲团2营(SPW)还在赶来的路上。
作为装甲师,克劳塞维茨师配属的各种车辆,可能只有编制标准的20%。通信单位也可能只有1个无线电排和1个电话排,各种通讯设备可能连标准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其中第106装甲旅下属的第2106装甲营就只有1个装甲连,并且在4月6日的时候,该营的兵力上报为0!4月14日时,这个营终于从陆军军需处收到了10辆豹式坦克。两天后,又接收了5辆猎豹坦克歼击车,以及辆IV号底盘的37mm自行高炮以及61辆中型半履带装甲车。
4月12日,先期集结起来的部分单位,就开始投入战斗,在被命名为“瓦伦堡”战斗群后,它在于尔岑南面向英军正在向易北河方向挺进的前锋部队北翼发起了反击。经过激战,暂时打退了英军。
4月13日,“普特罗斯”装甲战斗群奉命加入”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编制,这个战斗群的人员和装备都来自吕贝克市附近的“普特罗斯”坦克炮手学校,有7辆IV号坦克、12辆豹式坦克和1辆虎王和4辆IV号坦克歼击车/70型、1辆IV号坦克歼击车和1辆突击炮,同日加入克劳塞维茨师的,还有易北”装甲侦察营。
按照OKH的作战计划, 第12集团军的任务是向哈尔茨方向挺进,与第11集团军打通联络。同时,卡尔·德克尔装甲兵上将的第39装甲军(原先归布施元帅的德军西北总指挥部直辖)将下辖”克劳塞维茨”装甲师和施拉格特步兵师(Inf Div Schlageter)以及第84步兵师残部从北部的于尔岑地区向哈尔茨突击,经不伦瑞克再向南反击,打通和被围的B集团军群的联系。
4月14日和15日,克劳塞维茨师下属的“大德意志师”坦克歼击营和“统帅堂”混编装甲团2营在于尔岑以南向英军部队发起了反击,并且重创了英军,成功阻挡了后者挺进至威悉河和易北河一线的企图。
克劳塞维茨师,在4月16日被分成了“瓦伦堡”装甲战斗群和“冯·本尼格森”装甲战斗群。其中“瓦伦堡”战斗群可能下辖统帅堂”混编装甲团2营(SPW)、“GD”坦克歼击营和1个装甲连,此外可能还有一个SPW化的装甲掷弹兵连(不确认)。“冯·本尼格森”战斗群则包含了原“普特罗斯”装甲战斗群和“易北”装甲侦察营(可能缺1个连)。师里余下的单位则待在了于尔岑以东。
“瓦伦堡”装甲战斗群在4月16日,于布罗梅以东与美军发生了遭遇战。“瓦伦堡”装甲战斗群一直奋力向东南方向的威悉河至易北河运河一线突进。第39装甲军指挥官德克尔装甲兵上将更是把军部直属的装甲侦察单位也投入到战斗中,同时派出多名传令兵通知”克劳塞维茨”装甲师师长乌莱因中将率部紧紧跟上,不惜一切代价向美军发动攻击。
4月18日,“冯·本尼格森”装甲战斗群(包含了”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的师部)也在向南反击的过程中与美军发生了激战。冯·本尼格森少校把战斗群拆分成三个小战斗群同时出击。但到了4月19日晚上,他们距离目标威悉河—易北河运河依然还有25公里之遥,但是部队已经损失惨重,尤其人员伤亡巨大,几乎失去了进攻能力。而且还与师里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4月20日,这是希特勒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而无论是德克尔装甲兵上将的第39装甲军还是乌莱因中将”克劳塞维茨”装甲师都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瓦伦堡”和“冯·本尼格森”两个装甲战斗群先后在运河区域被包围。 其中“冯·本尼格森”装甲战斗群被围在了魏廷根(Wittingen)和于尔岑东南的埃拉(Ehra)之间。当天午夜,德克尔装甲兵上将召集了包括乌莱因师长在内的军官和参谋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德克尔装甲兵上将后来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仅47岁的生命。按照他的话说,“一名德国将军不能进战俘营。”
4月21日凌晨,”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也就是“冯·本尼格森”装甲战斗群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他们的目标是小城法勒斯莱本(Fallersleben)附近的渡河点,准备夺取当地唯一一座渡河的桥梁。
在夜间战斗中,克劳塞维茨师由于装备了安装FG1250食雀鹰红外夜视仪的豹式坦克。因此在夜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硬生生地打了20多炮摧毁了美军的防御阵地,还顺道把赶来增援的美军坦克或坦克歼击车打退,夺取了桥梁,美军损失了一些坦克,坦克歼击车和卡车,但数量不明。然而冯.本尼格森战斗群在继续向南挺近后,在阿本罗德(Abbenrode)的运河附近遭遇了强大美军,在激战后,幸存人员向美军投降。
“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的另一支战斗群—— “瓦伦堡”装甲战斗群是在运河以北一线的克勒策(Klötze)被围。经过顽强抵抗后于4月20日被盟军消灭。
随后,克劳塞维茨师的残余人员,组成了“克劳塞维茨装甲战斗群”,在吕贝克附近进行了最后的防御战,并于5月5日,向美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