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新闻

航空工业发展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01 09:05:12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工业发展研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工信部: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目前相关行业作出了哪些突破?


2、航空620所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工业发展研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工信部: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目前相关行业作出了哪些突破?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航空620所系统工程研究所干什么

它是从事航空产业、航空产品、航空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事业单位,是工信部首批航空军民融合服务机构。

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620所,1982年建所)是一家从事航空产业、航空产品、航空技术发展综合研究的事业单位,是工信部首批航空军民融合服务机构,现有科研人员400余人,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0%具有高级职称。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 航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航空工业发展的产业和技 术政策; 重大航空装备先期概念研究和系列发展研究; 重大型号项目技术经济综 合论证、投资分析、总体方案评估和系统工程管理研究等。

累计有4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防科技“511”人才工程,1人获得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称号,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1人、特级3人、一级5人,集团公司重点专业技术人才9人。

发展中心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使命,秉承“打造航空行业信息港、铸就航空工业软实力”的理念,全方位服务于“航空强国”战略,不断牵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助推航空相关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自“十五”以来,发展中心依托在系统工程方法论领域的研究和科技情报领域的不断积累,先后参与了我国多个重大项目的自主研制工作。

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为国铸器、为企添利、为人增技”为己任,贯彻落实党中央“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的指示精神,以面向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为目标,利用仿真、推演手段设计未来战争体系顶层需求,为多型新装备提供设计输入。

以国防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为核心,利用智能化手段实时关注国内外航空技术、产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国内航空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战略情报、技术情报支撑。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同国外相比较而言有什么不同?又有何值得借鉴的呢?

通用航空产业要求人口密度小,资金密度大,而在我国,人口密度和资金密度在东南沿海高度重叠,亟需通航的西部却由于资本冲动不足而发展缓慢。国外的通航也是千差万别,全世界通航产业大多数在美国,和GDP一样超过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却只有全球二十分之一,领土面积世界第三,所以发展通航条件优厚,即便如此,美国通航的几次兴起,都有国家政策的直接推动。

为何要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

据报道,日前工信部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是党和国家着眼于新时期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航发展目前处在战略机遇期,要加强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特别是国产通用航空器要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报道称,专家表示,航空工业作为航空领域的主要力量,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在通航产业的新征程上,航空工业表示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市场提供经济性好、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多样化的航空产品。

以通航旅游为例,包括空中观光及开辟低空旅游航线等,目前在我国很多省市都开展了类似的通航项目,但很多项目仍处于“有一搭没一搭”的试运行状态中。航空旅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业务的常态化及价格的平民化,当前定价高主要因为成本高。

在通航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通用航空飞行小时数的主要构成为消费类,主要包括开展航空旅游、航空救援、公务飞行、个人娱乐飞行、航空运动等业务。加快开拓我国通用航空应用消费市场,也可以从这几个环节入手。

希望通用航空业可以快速发展!

航天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

中国航天产业化从未停步

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本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时,在全世界的瞩目下,中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时间,群情沸腾。

颇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应,当天,持续低迷的沪、深股市场均已上涨报收,其中航天板块涨幅超过大盘的涨幅。

航天产业收入可观

据测算,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而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在1:8-1:14之间,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14元的回报。

航空航天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空间计划已经为美国增值2万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1年度,英国空间工业总收入有29亿英镑,法国大约有200亿欧元,俄罗斯有9亿美元。

根据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更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的收入预计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

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乐部”里的中国,未来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块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

航天产业的投入非常惊人,一架航天飞机仅研制费用就高达100 多亿美元。这也难怪当年美国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后,一份美国报纸的标题是:巨大的钻石成功升空。

但航天业的回报同样不容小觑,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认为,“就像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卫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说,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就创造超过800亿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至今中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6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包括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

在中国,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已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方面广泛使用,建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站和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海陆空交通、地震监测、森林防火灭火等领域也因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受益无穷。

中国研制的卫星费用低、质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处于前3-5名。其中,返回式卫星、导航卫星名列第三,火箭发射、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名列第四,通信卫星名列第五。

2003年“神五”的成功发射,更为中国卫星出口扩大了市场。

中国航天产业化进程

美国宇航局专家统计,美国有30000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如GPS卫星导航定位仪、“太空食品”和“太空药品”、卫星电视、电话等。

而中国航天技术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向《财经时报》介绍,“中国从‘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术,带动了诸如电子、计算机、化工、冶金、材料、机械、特种工艺、低温与真空技术、测试、控制、测控、气象、船舶、生物、农业等领域技术的发展。”

“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民用企业参与到载人航天的生产、研制中,包括电子行业、元器件、原材料、飞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研究院研究员刘济生说:“目前有些载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经反馈到了民用技术中,如热控、遥控、遥测、航天服技术等,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还很难测算出具体的经济效益,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从长远看,前景无可限量。”

中国在航天工业产业化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步。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1800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太空的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微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尖端工业和药品的生产场所,可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新材料学与新工艺学的研究及综合研究提供多种特殊的环境条件。”

刘济生研究员说,“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超导合金和特种生物制品等,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

可以说,“神六”的成功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迈出了重大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

飞机制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综观飞机制造业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史,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由民用运输和军事用途强烈需求所牵引,并受到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形成了今天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局面。�

冷战时代的军备竞赛,刺激了军事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为了研制高性能新型战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军用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各国政府和军方不断推出新的研究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及其专用设备,基本建立了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的衰退,各国航空公司利润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飞机制造商。因此,他们为了生存,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就成为了新一代民机研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冷战结束后,各国大量削减国防经费,军方难以承受高性能武器装备的高昂采购费用,如F-22战斗机每架1.6亿美元。如此高昂的采购费,限制了该飞机的生产数量,因此美国军方提出研制买得起的飞机——JSF联合攻击机(每架约3亿美元)作为相应的补充。军机的研制生产也提出了高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等许多新理念的诞生,使得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传统技术不断精化,新材料、新结构加工、成形技术不断创新,集成的整体结构和数字化制造技术构筑了新一代飞机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框架。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外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这一趋势,本文介绍几种主要制造技术(本站节选其中的《先进数控加工技术》)。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飞机制造业应用数控技术始于60年代。近50年的数控技术发展中,发达国家飞机制造业中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实现机加数控化、广泛采用CAD/CAPP/CAM系统和DNC技术,达到数控加工高效率,建立了柔性生产线和发展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1 基本实现了机加数控化

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而航空制造业更高,达到50%~80%。波音、麦道等飞机制造公司都配置了数量可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先进数控设备,特别是大型、多坐标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同时与之相关的配套设备齐全,数控化率高,基本实现了机加数控化。�

波音公司在Auburn民机制造分部建立了铝、钛、钢结构件机加车间和机翼蒙皮与梁结构件机加车间,机加设备362台,配置NC机床约180台,数控化率达50%。�

在90年代中后期,这些公司仍在进一步加强对机加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特别是多坐标高速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如波音公司在Wichita军机制造分部就新配有法国Forest Line公司43m×3m×2m高架3龙门5坐标Minumac 30TH 数控铣床,加工“空中客车”飞机结构件的英国航宇(BAe)、原德国汉堡DASA公司、负责贝尔直升机结构件制造的Remele公司等都配有数量不等的法国Forest Line公司的高速5坐标龙门铣床。其中Remele公司多达6台,主轴功率40kW,转速40000r/min,可加工零件壁厚薄到0.76mm。同时还配有Fischer机床头,主轴功率75kW,转速5000r/min,可加工尺寸很大的机翼壁板,切削效率很高。贝尔直升机公司还添置了美国费城Marwin公司用于加工飞机结构件的Automax IV双主轴5坐标高速加工中心,规格为20m×8m×9m,主轴转速24000r/min,进给速度�20m/min�。�

2 数控加工效率高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数控技术应用水平高。表现在:不仅数控设备利用率高(一般达80%),主轴利用率高(95%),且加工效率极高,加工周期短,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40倍。大型机翼整体加工件加工效率约50kg/h。麦道公司制造C-17军用运输机起落架舱隔框,加工效率约30kg/h。�

[pagecute]

3 广泛应用先进的CAD/CAPP/CAM系统

广泛应用CAD/CAPP/CAM/CAE自动化设计制造应用软件以及DFX等并行工程,并有足够的工艺知识数据库、切削参数数据库、各种规范化的技术资料作为使能工具。因而设计与工艺手段先进,工艺精良,NC加工程序优质,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零件生产周期。�

4 DNC技术广泛应用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大多数在70年代末80年代就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分布式数字控制技术(Distributed NC,DNC)。波音公司在Wichita 军机分部建立的一个DNC系统,大约连接有分布在若干不同车间中的130多台数控设备, 包括加工中心、大型铣床、数控测量机。麦道、MBB和extron工厂等都建立了DNC系统。美国大约有2万多家小型飞机零部件转包制造商,60%~80%都使用了DNC系统。采用DNC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效益,通常可提高生产率15%~20%。�

5 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高速加工(High Speed Machining,HSM)被认为是21世纪机加工艺中最重要的手段。高速切削与常规切削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加工时间减少约60%~80%,进给速度提高5~10 倍,材料去除率提高3~5倍,刀具耐用度提高70%,切削力减少约30%,表面粗糙度Ramax可达8~10μm,工件温升低,热变形、热膨胀减小,适宜加工细长、复杂薄壁零件等。

飞机大型复杂整体结构件采用高速数控加工技术是近几年飞机机加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飞机制造商添置了许多先进的多坐标高速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用于铝、钛、钢等材料的各种整体结构件加工。波音Bertsche Engineering公司的高速加工中心,用于航空航天铝合金、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

对铝合金高速加工,切削速度可达2000~5000m/min,主轴转速达10000~40000r/min,加工进给速度为2~20m/min ,材料去除率30~40kg/h。�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对机床、刀具、控制系统、编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对高速加工的配套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看待,解决得较好,并在不断完善。�

6 应用高自动化水平的制造系统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非常重视应用高自动化水平的制造系统,提高新飞机研制生产能力,加强企业竞争力。70年代末80年代先后建立了柔性制造系统(FMS)用于飞机结构件柔性加工,在新机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年代中后期,由于高速切削机床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飞机整体加工件的增多,开始较广泛应用柔性加工单元或以柔性加工单元组成柔性生产线来加工飞机整体结构件(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也同样得到应用)。如波音Wichita军机分部用高速加工单元组成的柔性加工生产线来加工飞机整体隔框零件。达索飞机公司在“阵风”号飞机制造中也建立了一条柔性加工生产线,由4台5坐标切削中心构成,配有自动化工件装卸小车,容量达1000的机械手控制的工具库,只需配备一个操作者。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发展数控主体技术,并注重协调发展与数控技术配套的各单元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控车间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达到了很高的应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飞机制造业发展和进步。目前,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商不仅实现了高效数控加工,而且实现了数字化设计(D-D)和数字化制造(D-M)。

关于《航空工业发展研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