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记述说,一位快要活到15世纪的叫“Wan Hoo”的中国人,自制两个大风筝,安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并把买来的47支
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Herbert S。 Zin,在他的《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记述说,一位快要活到15世纪的叫“Wan Hoo”的中国人,自制两个大风筝,安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并把买来的47支最大的火箭绑在椅子背后,自己坐在椅子上,然后命仆人按口令点燃火箭,火箭随即发出轰鸣,喷出火焰。实验家Wan Hoo在火焰和烟雾中消失了。首次进行的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这位美国火箭学家把Wan Hoo评价为“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Wan Hoo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Wan Hoo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迄今在国内没有找到直接的第一批中文转述者,将“Wan Hoo”翻译为“万户”,并以为是官阶名称。14世纪末应是明朝初年,但明朝并无此官阶,因而有人认为应译为“王虎”或“万虎”。不过,如何翻译并不重要。既然开始译为“万户”,现在又被广泛地接受,根据约定俗成原则,应维持“万户”的译名为好。更重要的是,应努力在考证史实上下功夫。
为了推测万户飞天的可能细节,中国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先生曾与人合作,根据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和火箭技术状况,撰写了一个曲折动人的《万户飞天》的科学故事,发表在《航天》杂志1986年第三期上,很受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