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新闻

近期航空有关新闻稿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4 06:34:51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近期航空有关新闻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网曝东海航空航班机长与乘务长在飞行过程中互殴,究竟发生了什么?


2、我国近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近期航空有关新闻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网曝东海航空航班机长与乘务长在飞行过程中互殴,究竟发生了什么?

因为一点争执打起来了。

2021年3月6日,在东海航空DZ6297航班(南通兴东-西安咸阳)的航班上,机长与乘务长发生争执,在飞行过程中相互殴打,机长将乘务长手打骨折,乘务长把机长门牙敲掉半颗。

事件发生后,东海航空对两名涉事人员已经做出了暂停飞处理,深圳民航管理单位第一时间约谈了深圳东海航空有限公司。

事件处理结果:

2021年3月15日,中国民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东海航空事件进行了通报。

民航局航安办副主任吴世杰表示,目前,民航相关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依据相关规章,处罚意见包括:对东海航空采取暂停受理新增航线、航班、加班和包机申请以及限制运行总量的处罚措施;

对涉事机长撤销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权利和商用驾驶员执照权利;对涉事乘务员采取相应行政处罚等。

当事人当班机长张大庸,严重违反民航法规、行业规章及公司规章制度,给予公司终身停飞处理,并对其涉及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处理;

当班3#乘务员杨佳霖,严重违反民航法规、行业规章及公司规章制度,给予公司终身停飞处理,并对其涉及违法行为的依法依规处理。

我国近段时间航天事业的新闻有哪些发展?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34次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效增强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4.5吨,突破了快速集成设计生产、电气一体化、节流减载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的首次工程应用,为可重复使用打下坚实基础,能满足卫星组网工程和商业发射服务需求。

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最大推力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为后续运载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航天器科技活动方面,全年共研制发射航天器77个,航天器总质量102.61吨,数量和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任务稳步推进,大幅提升航天技术与应用能力。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持续增长,研制能力稳步提升,研制卫星类型从技术试验逐步向应用卫星转变。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此次试验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热防护、群伞+气囊着陆方式、重复使用等技术飞行验证,飞船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适应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启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五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连续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地外天体起飞、地外天体轨道交会对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成为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计划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将推动中国在行星探测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成功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计划在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并开通。该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采用了中国首创的混合星座构型,卫星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它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北斗”,已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

通量宽带卫星系统启动建设。亚太6D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是中国当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高、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卫星主要为亚太区域用户提供全地域、全天候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满足海事通信、机载通信、车载通信以及固定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等多种应用需求。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收官。这为中国长期稳定获得高分辨全球遥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高分系列卫星已基本形成涵盖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覆盖宽度、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天基对地观测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卫星数据自主化率进一步加大。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资源三号03卫星成功发射,增强了中国综合对地观测能力,其中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支持多种敏捷成像模式,首次实现“动中成像、多角度成像”,图像获取效率大幅提升。

中国首个海洋水色卫星星座建成。海洋动力环境观测网建设有序推进,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与在轨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中国首个海洋水色卫星星座。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与在轨工作的海洋二号B星组网,计划于2021年发射海洋二号D星。届时,海洋二号B/C/D星组网,将组成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参与构建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该卫星获取了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构建了15阶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天琴一号”卫星实现国内最高水平的无拖曳控制技术在轨验证,为后续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航天器、构建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实践二十卫星在轨验证通信、导航、遥感等多领域16项关键技术。卫星搭载的Q/V频段高通量通信载荷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1太比特/秒高通量通信卫星和全球低轨互联网卫星研制奠定了基础,激光通信载荷实现10吉比特/秒地球同步轨道星地通信能力,创全球最高速率;量子通信载荷完成全球首次地球同步轨道星地偏振编码稳定传输,为牵引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完成在轨演示。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搭载的“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在轨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样件打印。此次实验,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也是世界首次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空3D打印实验,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内发生过哪些空难事故?

中国国内发生过以下空难事故:

1: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桂林阳朔撞山空难;

2: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空难;

3: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4: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5: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6:1988年,山西航空IL14,超载坠机意外;

7:1990年,厦门航空737200劫机空难;

8:1992年,通用航空YK42起飞意外;

9:1992年,南方航空B737300阳朔,撞山空难;

10:1993年,中国西北航空BAE146300银川中断,起飞意外;

11:2000年,武汉空难客机坠地时将汉江南岸一泵船撞毁;

12:2002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9北京-釜山航班在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坠毁;

13:2002年,澎湖附近海域 225人遇难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CI611班机在澎湖附近海域坠机;

14:2002年,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一架麦道82飞机在大连附近海域坠毁;

15:2004年,一架南非小型飞机在湖南省长沙附近失事。飞机上仅有的一名南非籍飞行员遇难;

16:2004年,一架阿塞拜疆货机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附近坠毁;

17:2004年,一架歼七军用飞机在训练返程中因遇雷雨发生故障,在距武汉市区约80公里处坠毁。

18:2004年,一架执行航拍任务的直升机在浙江余姚玉石园附近坠毁;

19:200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飞往上海市的MU5210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坠入机场附近南海公园的湖里;

20:2009年,津巴布韦AVIENT航空公司MD-11型飞机执行浦东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马纳斯货运包机任务,北京时间8:21该机在浦东机场35R跑道起飞过程中冲出跑道,发生燃油泄漏并起火;

21:2010年,河南航空有限公司B3130号ERJ-190支线客机飞机执行VD8387哈尔滨—伊春航班任务,在距伊春林都机场跑道690米处场外提前接地坠毁;

22: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于广西梧州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人员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重大新闻、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

关于《近期航空有关新闻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