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聂海胜 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费俊龙 费俊龙:1965年生,江
聂海胜 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费俊龙 费俊龙:1965年生,江苏昆山人,身高1.70米,原为空军特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 杨利伟 杨利伟:汉族,1965年6月出生,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搭载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于16日6时23分安全着陆,成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谢光选(1922--) 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副院长。 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早年从事兵器技术工作。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火箭发时器和反坦克火箭,20世纪50年代在使用中曾被称为“谢光选炮弹”。 1957年调入国防部五院后,参加过多种武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和技术领导工作,担任 中近程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航天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顾问。曾成功地组织导弹与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的热核试验工作,在低温技术的应用等关键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国防科技成果奖特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荣立航天一部一等功一次。 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2年3月,当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小近程一级火箭DF-2试飞失败时,他作为总体主任设计师极有成效地抓紧完成了相关方面的工作。首先,运用弹性理论描述了火箭横向固有的弹性振动,并介入飞行稳定方程式组分析,找到了失败原因,从而完善了飞行理论。其次,结合研制实践,按照“加强地面试验,凡是能被地面试验证实或模拟试验验证的,不要带到飞行试验中去考核”的思路,总结国外经验,按系统工程要求,编写了必须经过单项和综合性试验共17项地面试验,才能允许进入现场参加飞行试验的研制程序,有效地指导了后续型号的研制工作,为火箭的发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好评。 1966年上半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谢光选任导弹核武器试验技术协调组组长,经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一一核实,以最快的速度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安全可靠性措施,以最好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了1966年11月26日“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为导弹飞行正常、精确命中目标、原子弹准时实施核爆炸,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11月,当长征二号二级火箭因一根导线拉断而导致首飞实验失败时,他受命负责组织第二次发射,采取了5项技术改进措施,纠正和补救了设计缺陷。如用冗余技术提高了火箭设计的可靠性,并根据导弹研制时逢“文革乱世”的恶劣环境,针对产品质量差的现状,进一步强化了测试检查工作,及时更换了箭上“不放心”的仪器设备达数十台。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1.8吨,并提高了可靠性,使我国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 他在担任长征三号三级火箭总体设计师期间,很好地发挥了总帅的组织、指导和决策的作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关键问题,为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做出了重人贡献。如有效地抑制了全弹纵向耦合振动,降低了低频振动振幅,改善了低频振动环境,为载人飞行设计打下了一定基础;组织攻克了低温技术应用的关键,为采用液氢/液氧推进剂技术铺平了道路,先后确立几十个研究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采用低温推进剂的国家。“长征三号”于1984年1月首次发射,虽然只获得了部分成功,但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经深入分析,明确了低重力场二相流、高真空度下的三相流(气、液、周)的危害,总结出了故障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三项措施,解决了高空失重条件下发动机的二次启动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确保了70天后的1984年4月8日再次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美国航宇局的负责人在致电祝贺时认为世界上仅少数几个国家才能达到这次发射所显示的技术能力。
杨利伟,汉族,辽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大校军衔。 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 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光荣地被选拔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2003年10月15日9分50秒,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1992年、19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5年8月19日,俄罗斯联邦航天署授予杨利伟一枚“加加林勋章”,以表彰他在载人航天飞行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为中俄两国航天合作方面所做的努力。 杨利伟的妻子是一名现役军人,他们育有一个男孩。费俊龙,1965年5月出生于江苏昆山阳澄湖畔巴城镇,身高1.70米,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费俊龙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1982年,17岁的费俊龙通过空军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1991年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王洁喜结连理,此后先后被调往甘肃、北京等地。有一个13岁的男孩。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如今,费俊龙一家三口生活在北京,14岁的儿子正在外语学校念书。乖乖孝子最敬父母在费家人眼里,费俊龙是个孝子,从小就很乖。参军后,虽然与父母天各一方,但每周总要打电话回家问候,每年还寄四五千元回家,要父母多吃多穿。每4年才能回家探一次亲的他,一到家就忙这忙那,操持家务,下厨做菜孝敬父母。但对于他的工作细节,则从未向父母提起。在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前后,费俊龙回过两次家,家人也只是知道他出过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一家三口再回昆山看望亲人时,费家二老听说儿子和他的战友均被要求回家探亲时,才意识到他们将开始一项重要的任务。聂海胜,汉族,湖北省枣阳县人,生于1964年9月,身高1.72米,原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大学文化程度,正团级中校,曾两次荣立三等功。1996年初夏成为航天员,神五飞船发射准备阶段,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2005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妻子聂捷林。有一个14岁的女儿――聂天翔。 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梦见自己长出翅膀 1983年3月,聂海胜读高二时,部队到学校招飞行员。枣阳一中共有七个人被选中,聂海胜所在的二(三)班有三人入选,他被一所航空学校录取。 当年6月,空军部队来校接兵,聂海胜和刘为众等同班三名同学,戴上大红花,学校同学敲锣打鼓送他们出发。聂海胜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女儿教他学外语 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这个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紧紧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在妻子聂捷琳的帮助下,5年内,聂海胜把自己的体重减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着67公斤的标准。 女儿今年11岁了,夫妇俩给她起名聂天翔,一个十足“航天”味的名字。双休日她除了完成自己的课外作业,重要的责任是担任父亲的“英语辅导员”。聂海胜过去英语基础较差,而小小年纪的女儿在这方面却颇有天赋。家里常见的情景是:女儿煞有介事地提问,父亲认认真真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