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8-19 14:18:33

简介:】提起晋绥军,就不得不提阎锡山这个人。1909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太原当陆军小学的教官。
同年11月23日,阎锡山在归国留日士官赴北京会试中名列上等。因而,他成了

提起晋绥军,就不得不提阎锡山这个人。1909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太原当陆军小学的教官。

同年11月23日,阎锡山在归国留日士官赴北京会试中名列上等。因而,他成了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成授予少尉。之后,阎锡山回到山西,成了副团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一时间全国风起云涌。阎锡山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趁机在山西发动了起义,响应了革命,并且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也因此成了大都督,从此他便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阎锡山的晋绥军原本是清末的山西新军,在他独揽大权以后开始利用各方的矛盾来进行了四次扩军。晋绥军也从辛亥革命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中原大战前的二十万人,真正成了一只盘踞在山西的重要军事力量。

1917年,阎锡山对晋绥军进行了第一次扩编,晋绥军从一万人增加到两万人,当时的晋绥军由四个混成旅、两个骑兵团以及五个特种营组成。由于阎锡山讨伐张勋和出兵湖南中站在了段祺瑞这边,所以段祺瑞上台以后,也对这次扩军予以了默认。

1924年的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地方军阀都趁机扩充自己的兵力。此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比较强,威胁到阎锡山的山西。因而,阎锡山进行了第二次扩军,扩军后的晋绥军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四万人。此时的晋绥军组成是这样的:

1927年,当时阎锡山参加了北伐,因此进行了第三次扩军。这一次直接从四万人增加到了十三万人,此时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了一只举足轻重的军队。

1930年,阎锡山害怕蒋介石“削藩”会波及自己,为了增加对抗的筹码,他悄悄进行了第四次扩军,以应对蒋介石的压力。这一次,晋绥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阎锡山治军两个最大的特点:

1.信任五台人,不信任外省人。

2.手下不能动他的权和钱。

3.保守均势的核心策略。

阎锡山非常重视将领的籍贯,地域观念特别强。这点其实和他的老对手蒋介石是很像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是以五台籍将领为主的打造的嫡系部队。比如1939年的时候,第二战区四个集团军中,五台人占了三个。在当时,五台话也一度成为了山西的官话。

当然,阎锡山毕竟是科班出身,其高级将领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在军校中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比如阎锡山的参谋长朱授光就两次到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第二点自然好理解。阎锡山的爱将杨爱源就曾这样说过“会长给你甚,你拿上甚,会长不给你甚,你不要要甚,你千万不要捋他的权,也千万不要捋动他的钱”。杨爱源就是因为一生恪守这些原则,才能够深得阎锡山的信任。

当时的晋绥军内部其实是互相牵制,互不和睦的。比如阎锡山任命一个军长,就要给这个军派一个和军长不亲近的师长;任命一个师长,又必要委派一个和师长不亲近的旅长和团长。为的就是使得晋绥军达到均势,便于那个势力都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在阎锡山“保守均势”的方针下,晋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西本土执行防守任务,外出作战的时候并不多。特别是阎锡山的手下傅作义,更是有“守城名将”的称号。这个策略也是使他能够在山西统治38年的重要原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亮剑》电视剧里黑云寨老大谢宝庆的口音,绝对令人印象深刻,从这厮嘴里说出来的“晋绥军”三个字尤为动听。“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无需多说,而“绥”则指的是民国时期塞北四省之“绥远省”,其时省府位于归绥市,即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两个省份在民国时期都曾被山西军阀阎锡山所控制,因此他的部队被称为“晋绥军”。

阎锡山以晚清的山西新军起家,成为统治山西近38年的军阀,他的基本部队原称“晋军”,绥远地区则一度是冯玉祥的地盘。1926年春,阎锡山联络奉系和直系共同打击冯玉祥的“国民军”,张大帅想撵走占据北京周边的老冯,吴大帅要报第二次直奉大战老冯临阵反水之仇,三方于是一拍即合,致冯玉祥大败退往西北,1926年8月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率部进入绥远。阎锡山就任“安国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张作霖正式承认了晋军在绥远的存在,并以商震为绥远都统,于是“晋绥军”名号初定。

不到半年,反复无常的阎锡山又宣布效忠广州国民政府,被编为第三集团军参加北伐。又与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成为盟军,自西向东攻击奉系军队,张大帅下野逃回东北(路上出了事),晋绥军势力扩展到华北中心地带。而蒋介石为打压冯玉祥,故意将平津地区的警备权交给了阎锡山,这也是晋绥军的巅峰时刻。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阎联军战败,阎锡山的军队缩回山西,但绥远地区远在塞外,蒋介石鞭长莫及,仍旧是晋绥军的势力范围。

(晋绥军名将商震)

1931年东北沦陷后,日本关东军的势力侵入内蒙,察哈尔等省成立了伪蒙政权,绥远就成为了抗日前线,晋军名将傅作义是年底兼领绥远省主席,一度重创日伪军。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太原沦陷,阎锡山率领晋绥军主力退往晋南,而以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率所部第35军北上绥远继续抗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区域即划定为:山西全部、绥远全部和察哈尔、河北一部。

实际上,傅作义自领兵坚持绥远抗战开始,已经逐渐脱离阎锡山的掌控而自成一系,蒋介石为了分化晋绥军实力,防止其趁机壮大,也一直延揽和拉拢晋军大将,商震和徐永昌都成为南京方面重臣。为抬高傅作义的地位,使其有资格和能力与阎锡山分庭抗礼,1939年特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朱绍良)副司令长官,不再归阎锡山节制。到抗战末期,干脆新成立个第十二战区给傅作义,此时傅部实力雄厚,阎锡山亦无可奈何,而商震、徐永昌和傅作义等脱离晋绥军,是阎锡山系统无可挽回的损失。

(晋绥军老大阎锡山)

傅作义治军严明,抗日坚决,又与八路军过从甚密,阎锡山诬其为“七路半”要求蒋介石惩办,换了别人,恐怕真的要兵权旁落了,然而蒋介石为了牵制和弱化阎锡山,破天荒地轻描淡写,终至傅作义成为一方诸侯,到解放战争期间升任华北军政一把手,地位已在阎锡山之上。

所以“晋绥军”这个称呼自1939年起,已经名不符实了,绥远方面的部队阎锡山已经失控。

中原大战前,晋绥军经过阎锡山的四次扩充已达20余万人,战败下野后,被张学良收编为5个军不足10万人枪;抗战期间,晋绥军先后有10个军的番号,但直到1940年也只编有8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最惨的时候被八路军和日军压缩到晋南一隅,只剩4万余人;蒋介石看其可怜,为了利用阎锡山牵制另外二股力量,拨给他四个集团军的番号,到抗战胜利前,晋绥军大约有8个军24个师10余万人(傅作义的部队不计在内),力量较弱,这也是阎锡山留用部分日军的原因,手底下缺货。

1927年起,阎锡山筹建太原兵工厂,成为晋绥军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到抗战爆发前已经有18个分厂,可生产七九步枪、日式九二重机枪、一二式山炮、迫击炮甚至仿制的“汤姆逊”冲锋枪等,产量不低。太原沦陷时由于大部机器未及运走,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仅能生产少量步枪和轻机枪,以及子弹和手榴弹等。晋绥军的军装为灰蓝色,但帽徽与胸章,与国民党中央军相同,这一点可以在《亮剑》、《豆娘》、《铁在烧》等抗日剧中得以印证。

当然了,到底有没有楚云飞的358团,实在没地儿考证去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