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就意大利的脆弱军事,这样讥讽:“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
埃塞俄比亚虽然是非洲国家,却扼守连同苏伊士运河的红海海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就意大利的脆弱军事,这样讥讽:“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
埃塞俄比亚虽然是非洲国家,却扼守连同苏伊士运河的红海海峡,扼守欧亚航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同时,埃塞俄比亚同阿拉伯半岛近在咫尺,并非闭塞的地区。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他们1870年代完成统一以后也急于建立殖民地。遗憾的是,由于意大利统一的太晚,当时世界多已经被英法德荷甚至比利时等国瓜分,留给意大利的空间很少。
历史上,意大利的殖民地只有这几块:
意属索马里兰(今索马里)(1889~1960年)
意属厄立特里亚(1889~1941年)
利比亚(1912~1943年)
最后一个就是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5~1941年)
可见,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埃塞尔比亚都是非洲穷国,而是都是靠在一起。
唯一还算凑合的利比亚,是在1911年打垮了更垃圾的奥斯曼帝国,抢来的。
因为当时利比亚没有发现石油,所以只是一片沙漠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并没有什么意义。
然而,埃塞俄比亚却不容易对付。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先对先进的非洲国家,人口众多,农业也算不错。
所以,意大利先后发动了3次入侵战争。
早在1888年意大利军队出动大军,趁着埃塞内乱,占领了该国北方领土。
1890年,意大利把从埃塞俄比亚夺得的北部领土和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合并。埃塞俄比亚政府拒绝接受意大利的保护。
到1895,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轻敌意大利出动3万现代化军队,被12万埃塞俄比亚人团团围攻,惨败。
当时埃塞部队也装备了步枪和部分火炮,武器上并没有代差。
在阿杜瓦战略决战中,17700人的意军7000人阵亡,2500人受伤,3500人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12万参战埃塞军死亡在4000人-5000人之间,受伤6000-10,000人,并不惨重。
此战失败后,意大利退守到厄立特里亚殖民地。
1896年10月26日,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签定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该条约规定,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的完全独立
直到墨索里尼执政后,意大利便在1935至1936年间发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此次意大利军队的武器已经相对埃塞人有代差,装备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595架飞机,795辆坦克),而对方只有轻武器(13架飞机,11辆坦克)。
意大利军队此次使用了高达50万大军,埃塞只有80万。
即便如此,意大利军队仍然花费7个月时间,使用了包括毒气在内的所有武器,才打垮了埃塞军队。
埃塞俄比亚当地的抵抗运动始终没有放弃对殖民政府的骚扰和游击,流亡海外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也从未放弃对国家主权的坚持,这些均导致了殖民政府高昂的管制成本。
意大利在二战失败后,丢弃了埃塞这个殖民地。然而,意大利史学家却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是大战将埃塞俄比亚重新分离出去,这块地方迟早会令意大利将血流干。”
估计大家对埃塞俄比亚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
埃塞俄比亚是个非洲国家,人口9千万,面积110万平方公里。埃塞俄比亚是个有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里最早的居民来自阿拉伯半岛。
因此全国有半数以上的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跟中国军队交过手的国家(抗美援朝),但现在跟中国关系很好,目前有几十万中国人生活在那里。
埃塞俄比亚曾经被意大利侵略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896年,意大利军队被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会灰溜溜撤出军队,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地位。
1936年,意大利军队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亚,这次意大利人得手了,他们如愿占领了这个非洲国家,国王赛拉西一世被迫流亡国外。
是盟军在1941年打走了入侵者,解放了埃塞俄比亚人民,国王赛拉西一世才得以复辟。
那么,埃塞俄比亚在非洲,意大利在欧洲,二战的时候,意大利军队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侵埃塞俄比亚?一、埃塞俄比亚是块肥肉。
我们知道欧洲国家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国力非常强大。这些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向海外寻求市场,掠夺资源,也就是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因此说侵略是帝国主义国家本性决定的,只要是比他们弱小的国家都要入侵,不管远近,不管是什么国家。
早在16世纪的时候,埃塞俄比亚就先后遭到过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
200年以后,英国殖民者入侵了这个灾难深重的非洲国家。
其次,埃塞俄比亚是块肥肉,地广人稀,现在的人口密度每公里才82人,当时人口稀少可想而知。
之所以说埃塞俄比亚是块宝地,是因为它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不但可以开采出金灿灿的黄金,而且镍、铜、铂、钽、硅、钾盐储量非常丰富。
更叫人想不到的是,埃塞俄比亚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也非常可观,至于大理石石灰石更是多了去了。
最叫人想不到的是,埃塞俄比亚的水资源还非常丰富,被称为非洲水库,这在普遍干燥少雨的非洲,实在是太难得了。
所以埃塞俄比亚的农业非常发达,咖啡产量为非洲之冠,占全世界产量的六分之一。它的畜牧业更是位居非洲老大,世界前列。
对于殖民者来说,只要有机会,没有能不能入侵的国家。那些资源缺乏的骨头国家他们都敢入侵,更别说埃塞俄比亚这块肥肉了。
二、转嫁国内危机。
虽然埃塞俄比亚是块肥肉,但意大利一直未能下手,找不到机会。
在十八世纪,埃塞俄比亚一直是英国的势力范围。1890年,意大利打走了英国人,好不容易把这里据为己有,但他们的统治遭到该国人民的反抗,六年后被埃塞俄比亚人打了出去。
虽然被人家打跑了,灰头土脸;可是意大利人并不死心,依旧在惦记着这块非洲肥肉。
1922年,大独裁者、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上台了,跟希特勒一样,他也是个战争狂人,当然毫不犹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希特勒对外侵略是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墨索里尼也是如此。
意大利也在1929年前后遭遇了经济危机,经济疲软,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发动战争就可以摆脱危机,千百年来,大独裁者都是这样做的,屡试不爽。
三、国际形势有利。
上面我们说到,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是殖民者必争之地,是英法传统的势力范围,要想吞并阿比西尼亚,不能顾忌两国的态度。
当时纳粹德国正在磨刀霍霍,企图征服欧洲诸国,英法对此非常恐慌,就想拉拢意大利抗衡希特勒。
开始的时候,法国非常主动。
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这个条约的主题就是绥靖,幻想着意大利能倒向自己这边。
英国开始的时候不同意意大利在非洲动手,怕影响到自己在那里的利益,但权衡之后,觉得如果能换取意大利不跟德国结盟,也值得。于是,英国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等于默许了墨索里尼的行动。
英法的纵容和默许,让墨索里尼看到了希望。于是,就在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对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的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