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谢谢邀请!兔哥回答:人们只所以对二战时期的战斗机的夜间战斗感兴趣,是和雷达有关系。现在的战斗机和二战时期时期的战斗机的最大不同就是具备夜间作战能力,而让战斗机具备这个能
谢谢邀请!兔哥回答:人们只所以对二战时期的战斗机的夜间战斗感兴趣,是和雷达有关系。现在的战斗机和二战时期时期的战斗机的最大不同就是具备夜间作战能力,而让战斗机具备这个能力的是雷达。二战时期有雷达,但用在战斗机上的并不多,同时,二战时期的雷达性能也不先进,雷达用在战斗机上正是从二战开始的,而真正走向成熟却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了。那么二战时期的战斗机又是如何进行夜间战斗的呢?下面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从实战角度解答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当时的情况。二战时期的夜间战斗机战斗机会很少,原因就是缺少支持夜间作战的技术,这是一个前提。二战时期只所以成为雷达用于战斗机空中作战的发展期,是轰炸机给带动起来的。轰炸机有领航员,而且轰炸机都是有固定的轰炸目标,利用无线电导航仪,或者是罗盘解算就能够飞到目标上空并返回,而且地面灯光也是一个很好的导航参照物。为了能够拦截轰炸机的轰炸,战斗机开始探索夜间如何打轰炸机,其中雷达上机就是二战后期的一个摸索的结果。战斗机夜间作战有几个阶段,我们说说这个问题。
夜间战斗机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专门的夜间战斗机模式出现的,导航为人眼导航,也就是全靠飞行员瞪大眼睛去发现目标。因此,夜间战斗机通常都是两个人以上,并且战斗的性能要求主要追求留空时间长,火力持续性能好,火力要猛,对于航速、机动能力要求不高,这个传统被继承下来。二战时期有了雷达,但主要是地面雷达站,同时探照灯成为主要的探测空中轰炸机的设备,因此,二战时期的夜间防空和夜间空中作战都是由地面雷达引导+探照灯+高炮,或者是+战斗机这样的做战模式。
地面雷达通过搜索探测,找到来袭目标大概的位置,当然的地面雷达很落后,只能提供目标信息,而且是人工作业解算分析,效率低,精准度差,不能提供详细信息,只能是大概的目标方位,并且信号杂波也大,出现虚警的情况很多。地面雷达发现目标后,通过无线电把战斗机引导到目标空域,也就到位了,因为地面雷达无法区别谁是谁,剩下的就交给战斗机了。此时夜间战斗机就开始肉眼导航模式,看谁眼睛尖了。如果来袭轰炸机地区有己方探照灯部队,就引导探照灯照射来袭轰炸机,己方战斗机冲上去把轰炸机打下来。但这种方式受限很大,当时的雷达探测距离近,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就探索战斗机独立空战能力,想了很多方法,把探照灯安装到飞机上,发射照明弹等等,但都不理想,于是雷达开始被安装到了战斗机上。
说明一下,二战时期的夜间战斗机还是以专用夜战形式存在的,夜间战斗机都是双发的大型战斗机,乘员最少两人以上,有专门的雷达操控员。二战时期最著名的夜间战斗机是纳粹德国的He.219“夜枭”夜间战斗机,也是世界第一款安装弹射座椅的夜间专用战斗机。而携带有雷达的夜间战斗机是纳粹德国Bf110F-4夜间战斗机,1941年8月被研制出来,战场上的优秀使用表现受到了各国的关注。此款机型中的改进版本Bf110G-4G4无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夜间战斗机,配置了多种雷达,从1943年2月投入生产直到战争结束共建造了2191架。
二战时期日本的爱知 S1A “电光” 夜间战斗机,这是日本海军二战期间研制的唯一的一款夜间战斗机,设计理念很先进,内藏式的雷达天线,红外感应器,雷达波束测向器(相当于今天的雷达告警器)等。不过时间太晚,1945年6月原型机才搞出来,没来得及试飞,美军就把工厂给炸了。其实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有夜间战斗机Ki-145夜间战斗机,不过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和海军有仇,相互拆台。
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这是二战时期美国研制的夜间战斗机,也是美军第一个夜间战斗机,个头有中型轰炸机那么大,四名乘员,内藏式机头雷达,黑寡妇是二战时期一款不错的夜间战斗机。
英国的DH98“蚊”式夜间战斗机/轰炸机,这是一架全木质的战斗机,从1939年~1945年时间内,当时的双方战斗机行列中用途最广泛的战斗力。
通过上述能够看出来,二战时期有雷达的战斗机数量并不多,机型也不多,而且都是专用型,采用双方布局,两人以上的乘员。除了这些有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其它的都是地面雷达引导,探照灯、夜光弹,肉眼搜索的夜间模式,不过非夜间战斗机夜间作战的经历并不多。而专业的夜间战斗机也多是以打击轰炸机为主。雷达真正走向成熟是二战结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谢邀,这件事相当的抓瞎,不过也促进了后来的一项军用装备的发展。
空军夜战其实并不是在二战开始的,在一战期间战机就试图夜战,不过危险性相当的高。在二战前期。有一些战斗机是这样设计的:
这是一架英国的浩劫式战斗机,飞机的机头很特别。
转过来看:
你会发现这架飞机的头部硬怼进去了一个探照灯。
探照灯的亮度是27亿坎德拉。什么概念呢?这盏探照灯可以照亮大约7公里以外的德国轰炸机或者飞艇。
通常,这种飞机会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飞向德国的轰炸机群,然后打开探照灯在天空中搜索目标。
然后就没然后了。
因为,这架飞机虽然叫做战斗机但是并没有武装。
它的作用是将探照灯搬到天上去,由这架飞行的手电筒照亮敌人轰炸机,再由协行的战斗机去开火打击目标。
理想很丰满、现实忒特么骨感。从1941年这种飞行手电筒装备到1943年完全退出战斗,这个型号的飞机参加的战斗中没有任何资料表明被击落的德国轰炸机是在飞行手电的帮助下完成的。
同时,这个27亿坎德拉的大手电也严重干扰了协行的其他战斗机的飞行安全。导致一部分飞行员在强光的照射下迷航坠毁——这和不让用激光笔照客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来在1944年之后这种飞行探照灯有了个改版
亮度减小到9千万坎德拉,只不过用途就不是照亮敌方轰炸机了,而是勇于在夜间照射以便发现的高的u型潜艇,咱就不展开说了。
在探照灯技术的同时,另外一项技术开始蓬勃发展。这就是机载雷达。
各个国家都将小功率的机载雷达放到了战斗机上,但是由于当时的雷达技术还很落后,因此很少使用但引擎战斗机携带雷达上天,于是就有了重型双引擎战机携带雷达专门用于夜间作战的“夜间战斗机”。
在夜间战斗机里面有专门的雷达手,他们负责操作搜索雷达来发现远处的敌方战斗机。这就解决了“知道敌人方位”的问题。通常这类夜间战斗机都可以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进入战区,然后迅速的用机载雷达发现目标。
但光看得到还不行,咱还得打啊!黑灯瞎火的情况下怎么能找到敌人的飞机然后开火呢?
这就诞生了炮瞄雷达技术。例如美国二战末期的P-70战斗机上的SRR-520雷达。
这个雷达有一个归零区域,在战机的正前方(轴线正负3度)6000英尺(大约1800米)的距离上如果有目标的话,会发出由弱到强的频响,声音越高证明距离目标越近,这时候飞行员按下机炮按钮8成是可以击中目标的。
能打中目标的原因就是雷达和机炮安装在了一个相对较近的轴线上而且,这个系统还有自动模式,只要目标进入区域就可以自动开火。能提前知道自己打不打的中目标这件事很牛气啊!于是后来这种系统不仅仅在夜间使用,在白天也会用起来。
再后来这个系统又开始改进,加上了加速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这种雷达就可以随着飞机的机动做小角度的调整,同时还会计算出炮弹的落点。
这也就进化成了现代战机瞄准雷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战机只需要将抬头显示器上的圆圈套住目标那么就可以确保击中了,在做大角度机动的时候,还会有一条穿过圆圈的线,这条线是计算出来的炮弹落点线,只要用这条线压住敌方战机,不必套入圆圈也可以用很大概率命中目标。
这还没完,瞄准雷达还发展了一下应用在这个位置:
我们在1130炮上会看到一个锥形的雷达。
这也是当时二战夜间战斗机的遗留产物。
在近防炮工作的时候由搜索雷达和光电传感器指示炮口转向目标,那什么时候开火呢?这就在于上面锥形的炮瞄雷达作出指示了。当雷达探测到炮口正前方的目标的时候给出开火信号,这是近炮炮就会自动开火了。从原理上来说是不是和刚才说的P-70是完全一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