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米格-23为什么毁誉参半?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6-06 14:12:10

简介:】毛子航电技术太差,米格-23全毁在三档手调可变后掠翼模式上首先米格-23其实并没有说的不堪,他是前苏联空军由守势空军向攻势空军转变的标志。该飞机也是米高扬一生最后一个项目

毛子航电技术太差,米格-23全毁在三档手调可变后掠翼模式上首先米格-23其实并没有说的不堪,他是前苏联空军由守势空军向攻势空军转变的标志。该飞机也是米高扬一生最后一个项目,于1967年首飞,1970年服役。该机(取米格-23ML型)长16.7米,翼展7.78米(最小)至13.9米(最大),空重10.5吨,最大起飞重量20.1吨。最高飞行速度2.35马赫,最大过载8.5G。

前苏联空军之前战斗机都是走轻巧灵活线路,米格-17(歼-5)、米格-19(歼-6)、米格-21(歼-7)都是此类。这些战斗机主要是解决空军的基本需求—防空任务,灵活性很强而且易于操作,非常适合弱势空军进行打了就跑的掠袭战术。但是这些飞机是以牺牲航程、作战半径、对地武器挂载等性能为代价来实现轻巧的体型和高推重比。

米格-23则是前苏联第一款注重航程的战斗机,其空重10.5吨,内部油箱容量为4300升。对比米格-21的5.9吨空重,内部油箱容量2750升有了较大提升。并且挂点多可以挂3个800升副油箱,而米格-21一般只挂一个800升的中线副油箱,所以米格-23航程可以达到2360公里,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160公里,而米格-21只有1470公里航程。

但对于其他国家已经习惯米格机轻巧思路的飞行员来说,这种风格上陡然变化让其难以适应。而最大的坑点则是,米格-23设计较早,毛子自身航电自动化水平较差。其可变后掠翼的后掠角度并非自动调节,其设置了三个不同档位(起降和低速状态用的72°;亚音速空战用45°;超音速状态用16°),需要飞行员在不同速度、高度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调整。而不同后掠角下,飞机操控性能截然不同,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做好,飞行员需要适应三个后掠角不同飞行模式才能熟练操控。米格-23三个档位示意

这就导致米格-23对新手来说极不友好,跟米格-21的傻逼也可以开好完全不同。特别是主要实战使用者,一票中东阿拉伯飞行员,本身水平差、智商不足、接近战五渣水平,又碰上这玩意自然头大。

但在优秀王牌飞行员手里,米格-23是非常危险的武器,包括苏联驻东欧部队、东德空军、巴基斯坦(给中东国家当教官和雇佣兵)都给予相当高评价。不过前提是这些优秀飞行员能活到最后,因为米格-23属于单发战斗机,本身碰到发动机故障就要坠机,复杂可变后掠翼系统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更坑的是45度后掠角情况下,升力重心后移,配平力不足,低空低速极容易陷入危险的失速尾旋,所以平时训练坠机率一直相当高。米格-23玩的好是可以很可怕,比如最大后掠角模式超低空性能可以非常突出,可以这么玩……

相比较下在60-70年代可变后掠翼流行潮中,大部分机型是作为对地攻击机使用,例如美国的FB-111、欧洲狂风、苏联的苏-7等。这些飞机对于机动性能要求低,固定档位调节没有太多问题。唯一以战斗机姿态为主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则是F-14 雄猫,不过雄猫的成功则是归功于美国优秀的航电水平。

F-14的航电水平在70年代完全是领先一个时代水平,其使用了早期飞控技术,机翼后掠角由机载计算机自动控制,飞行员只需要想怎么飞,计算机自动进行调整,从而拥有当时可以说是为所欲为的超强机动性能。再加上当时牛逼的一塌糊涂的AN/AWG-9雷达系统和AIM-54不死鸟超远程空空导弹,F-14属于远战肉搏都很强力水平。

F-14雄猫飞控系统,甚至可以让其做出两边机翼不同后掠角进行飞行。

而苏联一直到80年代初,才在米格-23MLD上实现机翼后掠角交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不再需要让飞行员进行头大的手动调节。但时间太晚了,前苏联自己的米格-29,苏-27都马上要服役了。如果米格-23MLD早十年登场,那么可以有较好表现机会,但是走电子管死胡同路线的前苏联航电水平,只能说臣妾做不到啊。

米格-23MLD性能不错,但生不逢时,迟到太久了。

米格-23是米格设计局的第一款可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在1967年7月的航空节中首次露面,还收放了几次后掠翼。

对于米格设计局来说,变后掠翼对于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挑战,在尺寸、重量和复杂性上大大超过以往,并不符合以往米格飞机简单、轻巧的传统。

当然为了降低技术风险,米格-23后掠翼角只有3个固定位置:16、45度和72度,而且这个不是按照速度、高度和机动性由计算机飞行控制系统自动设定,而是飞行员手动设定。

在不同的飞行条件需要不同的后掠角,起飞着陆和低速飞行需要小后掠角,高速巡航和空战需要中等后掠角,全速冲刺或者低空突防需要最大后掠角。同一时期的美军F-111飞机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不过系统可靠性较低、开发成本高、技术风险大。手动控制虽然可以达到自动控制大部分效果,不过增加了飞行员操作负担,这使得米格-23 的飞行极具挑战性。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飞机在大迎角侧滑容易进入尾旋,而且很难改出,这使得最初的米格-23过载极限只有4,毫无机动性可言,极大限制了空中格斗能力,直到米格-23MLD的出现。

1974年1月,米格-23开始服役,最初型号米格-23S,之后为米格-23SM。米格-23SM可以发射P-25(北约代号AA-7)空空导弹,成为了第一架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的米格战机。1982年,米格-23MLD服役。

冷战时代,米格-23击落敌机和被敌机击落的声称很多,不过相对图片证据很少。证实的有1989年1月4日美国海军锡德拉湾击落2架米格-23,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以色列击落2架米格-23,,80年代安哥拉战争中1架古巴米格-23击落1架南非幻影F1。相对而言,未经证实的太多,最突出的就是1982年贝卡谷地以色列声称击落30架以上米格-23,不过大多数是米格-23BN战斗轰炸机;同样,叙利亚也声称此次空战击落6架F-16/1架E-2C、4架F-4E和1架F-15。

总体而言,这款飞机成本较高、系统复杂,可靠性和操纵性不如米格-21,再加上在冷战中总体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出口并不多,受欢迎程度远不如米格-21。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