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李云龙,丁伟那段时间大概在忙什么?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6-04 14:38:24

简介:】这就涉及到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的战略分工问题,跳开剧情本身,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三野主力负责东南沿海歼穷寇的任务,其中叶飞的第十兵团实施了福建战役,众所周知的

这就涉及到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在1950年的战略分工问题,跳开剧情本身,在解放战争的收官阶段,三野主力负责东南沿海歼穷寇的任务,其中叶飞的第十兵团实施了福建战役,众所周知的金门战役就是这之前刚刚发生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而《亮剑》李云龙担任代理军长的C军,正是三野挺进福建的部队,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是肯定抽不开身的。

《亮剑》原著的后半部分,也确实有李云龙赶到前线时,听闻先头部队在金门损失殆尽而痛心疾首的故事,那么按军史来说,这个C军代指的就应该是三野十兵团第28军,该军的前身是华野宋时轮的第10纵队,有名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善守之师。金门失利后,第28军厉兵秣马准备一血前耻,始终留驻于福建前线,再后来转隶福建军区,一直到60年代末期才移防山西,那么老李当然离不开。

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敌情仍然很严重,相当数量的岛屿上还盘踞着蒋军(比如舟山群岛等),三野必须以主力留驻浙赣地区应对;另一方面,在1950年6月之前,人民解放军仍有大规模攻台的作战计划,三野第七、第八、第十兵团都是拟定的攻击主力,唯一在上海地区担任战略预备队的只有宋时轮第九兵团。所以尽管李云龙多次申请赴朝参战,都没有得到批准,因为驻防福建也是重要的战略任务。

而第四野战军的任务是经略中南,并且以野司机关为基干组建了“中南军区”,各兵团分兼若干省军区,开展剿匪斗争和完成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其中第12兵团兼湖南省军区、第13兵团兼广西省军区、第15兵团兼广东省军区,第14兵团改组成为空军司令部机关。此时四野主力部队,大部分散部署于中南五省的各地,留在东北的只有东北军区所属的地方武装,这一点是要搞清楚的。

也是在这一期间,由于中南地区已无大规模成建制的敌军,无需太多的精锐主力部队,军委遂决定抽调四野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北返河南休整,作为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预备队,分驻漯河、信阳、洛阳等地以备机动,就在上述三个军调动过程中,朝鲜战争爆发了。虽然人民军在战争初期进展顺利,但是为了预防不测,军委还是迅速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由第38、第39、第40军这三个战略预备军和已经返回东北在齐齐哈尔屯垦的第42军组成的,另附一些炮兵等部队,上述部队奉命火速开进集结在鸭绿江边。这三个王牌军本来分别属于四野第12和第13兵团,经过调整后由第15兵团部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司令部”,15兵团司令员邓华受命指挥这支部队。

换句话说,从1948年11月大军入关作战算起,四野三个主力军这是近两年来第一次回师东北,而其他若干主力军,仍然留驻在中南地区。许多军史爱好者总是认为志愿军是以四野部队为主的,也对也不对,应该是在前期以四野部队为主,随着战争的扩大化不断增兵,志愿军各部已经涵盖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番号,四野的名将们当然也就不是全部参加了抗美援朝。

而丁伟的原型其实是四野名将“丁盛+钟伟”的合体,并且其中钟伟的原型成分更多一些(比如纵队司令授少将、比如当师长时酿酒赚钱等等),也就是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四野第49军军长、开国少将。那么在朝鲜战争爆发时,钟伟和他的第49军在干吗呢?该军也隶属于四野第13兵团,在第38军、第39军等部北调后,第49军成为广西军区所辖为数不多的正规野战部队。

当时第49军的所属三个师分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而钟伟的职务则是广西军区参谋长。在195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广西的剿匪任务堪称全国最重,桂系军阀的主力虽然已经被消灭,但是在大瑶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里面的政治土匪数量很队,盘踞各地和流窜的多达280股,有军、师、团、营等番号的500人以上的股匪就有75股,剿匪任务极重。

在广西剿匪作战中,第49军所属部队成为绝对的主力,其中第146师战果最大,整个剿匪作战持续到了1952年前后,累计歼灭桂系残军和土匪40余万人,期间由于第49军兵力不足,还抽调了陈明仁起义部队之第21兵团参战,可见作战之艰难。而钟伟作为分管作战的军区参谋长,必然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当然也就没有机会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

直到基本完成剿匪任务以后,钟伟才调任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和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务,也就是《亮剑》中所叙的“北方某大军区参谋长”一职。虽然钟伟的军衔在1955年只授予了少将,但其实是低衔高配的,因为作为大军区的参谋长,当时多为中将军衔,也可见军委和四野首长对其重视程度。

特别说明一下,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是以四野的这几个军为主,随后为了锻炼部队,采取的是各野战军“轮战”的方法,也就是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分别派出有力部队入朝,在实战中锤炼部队和获得对美军的作战经验。到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我军已有六个兵团的番号和若干直属军出现在志愿军的作战序列当中,而不是大家想像那样,全部成分以四野部队为主。

这六个兵团分别是为邓华的第13兵团(四野)、宋时轮任的第9兵团(三野)、陈赓率领的第3兵团(二野)、杨得志任率领的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后转隶一野)、杨成武率领的第20兵团(华北军区)、董其武任司令员的第23兵团(绥远起义部队),注意看,这六支部队囊括了当时我军各野战军的代表和起义部队代表,完全符合军委的轮战精神。

对号入座的话,孔捷就应该是四野参加抗美援朝那几名军长中的一位,丁伟就是留在广西剿军的军事首长,再朝前溯源,抗战胜利以后晋冀鲁豫军区(未来的中野和二野)曾经抽调29个架子团,也就是只有干部和部分战士编组成的部队出关,加入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战斗序列,因此四野部队也是有八路军第129血脉的,孔捷和丁伟能够成为四野战将,是一定程度上契合军史的。

李云龙则是中原突围后转战到华东,从而成为未来三野之战将的,有渊源有交代,并非小说里面信马由缰。而“晋西北铁三角”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所处位置,也是有代表性和有所指的,那就是50年代初期仍然存在的三大战场:对蒋军前线、剿匪战场和抗美援朝战场,是对当时我军临敌情况的一个整体反映,因为《亮剑》所弘扬的是人民军队的“亮剑精神”,如果单单以八路军129师的征程为历史背景,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笔者一直强调,《亮剑》虽是一部小说,但是作者都梁对军史的研究颇为到位,里面还是有不少历史知识是值得学习的。

上级对于孔捷、李云龙和丁伟三支部队的安排部署,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大国战略、胸怀全局。对于孔捷能够去朝鲜作战,李云龙一直耿耿于怀,凭什么孔二愣子能入朝,他李大本事却要窝在国内?而丁伟对于孔捷能够入朝作战同样心里不爽,从他的言语中就能够看出来。

然而,李云龙和丁伟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他们当然知道上级在战略分工上的用意,也从来没有懈怠,,只是过不了心里那个坎而已。

一、李云龙的C军李云龙的C军,其驻扎地点是东南沿海福建一带。此时,海面的岛屿上盘踞着装备精良的蒋军,以台湾岛为大本营,兵力远布至舟山群岛,他们时而潜入沿海地域搞破坏、时而袭击大陆渔船驻军,李云龙的C军任务之一,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扫平这些海患。

除此之外,收复台湾一度被提上日程,攻台登陆一直是解放军沙盘作业的主要内容,李云龙不可能不清楚军委将C军部署在东南沿海的战略意图。

李云龙的部队是晋西北的老底子,对于水上尤其是海面作战并不擅长,正需要他来研究登陆作战的战法。事实上,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老师长曾经建议他专门研究登陆作战,这不等于告诉李云龙:你就是攻台的主力吗?

老师长身为共和国的元帅,以他的层级当然清楚国家的战略布局。所以,李云龙在孔捷抗美援朝期间,一直在研究登陆作战,为攻台作准备。

虽然李云龙最终以“亮剑精神”作为论文主题,但并不代表他对于登陆作战的研究没有成果,我军在收复一江山岛战役时,老师长特批李云龙“旁观”。

最终,整个战斗部署和实施,与李云龙事先设想的一模一样,这不正好证明了李云龙在登陆作战战术上的造诣吗?

二、“铁扫帚”丁伟丁伟的部队,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四野中的主力,也是共和国最为精锐的几个军之一。即便孔捷在朝鲜打得如此惨烈,上级依然没有调丁伟入朝的打算。因为丁伟在东北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防备老大哥翻脸。

丁伟在军事学院毕业论文答辩中,把老大哥当成新中国最大的敌人、潜在的对手,把评审委员会的一帮子人吓得够呛。老大哥可是同一个阵营的兄弟加老师啊!在他们看来,丁伟的思想太危险了!

最后,还是老师长力排众议,给予了丁伟最大的肯定。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老师长作为大佬之一,战略眼光堪称一流,别人看不到的潜在威胁,他却如坐针毡。一个如此强大的“伙伴”,一旦翻脸,谁也不知道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老师长的想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代表了国家的战略意志和意图,晋西北“铁三角”中最具有战略头脑的丁伟,当然知道自己这个主力军被部署在东北的用意所在。

丁伟在论文答辩上侃侃而谈、从容自若,绝对是经过了长期的思考的结果,那么他在东北也一定没有闲着,除了一个军长的常规工作外,他一定会思考如果北方的强敌入侵,中国军队在现有条件下该如何反击的问题。

居安思危、目光长远,这是战术家和战略家最大的区别所在,很显然丁伟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大多数人。

三、孔捷的顿悟事实上,无论是李云龙,或是丁伟,派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入朝作战,都不比孔捷差,论悍勇、论计谋、论决断,两人都是经过实战洗礼的战术级大师。

孔捷在这方面就差了点味道,因为他打仗过于老实,所以李云龙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孔二愣子”。没错,在变通方面,孔捷比起丁、李二人是差了一点。

然而,经过朝鲜一役之后,孔捷与地球上装备最精良、战术最先进的美军进行了面对面、硬碰硬的搏杀,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逐渐赶了上来。

刚极生柔、大勇生智,说的就是孔捷这样的将领。此时的孔捷,在战术理论、临阵指挥、集团化作战上,丝毫不逊于丁伟,稍强于李云龙。

没错,李云龙的作战路子,从一开始就是特种作战,他在规模以上的战役中,也只是指挥过一个师而已,如果指挥一个军,他未必有丁伟和孔捷打得好。

结语: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孔捷在抗美援朝期间,李云龙和丁伟也没闲着。他们一个在东南沿海布防,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谋划攻台登陆作战;一个在祖国的东北,坚守中国的东北门户。

除了丁、李二人之外,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共和国的军人都在时刻准备战斗,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