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耍小聪明,想给我志愿军攻其不备,但是老美想错了,小看我们志愿军了~
说来话长,美在仁川登陆,当时我洛阳一老乡已端测,并告知上层。
美之所以敢在仁川登川,拦腰切断半岛,是一步非常冒险
耍小聪明,想给我志愿军攻其不备,但是老美想错了,小看我们志愿军了~
说来话长,美在仁川登陆,当时我洛阳一老乡已端测,并告知上层。
美之所以敢在仁川登川,拦腰切断半岛,是一步非常冒险之棋。
同时,仁川地势险要,易守难坎,潮水潮落变化快。
朝鲜人没有想到美国人会一在仁川登陆,因为那时美,南联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赌博,完全是一相情愿的仅凭经验和感觉行事的赌博。但是麦克阿瑟赌赢了!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为什么?
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方式,绝对是一个将军的奇耻大辱。1951年4月11日,尚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的麦克阿瑟居然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被解职的消息,瞬时间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这位70岁的老人不可思议地环顾四周,他倔强地认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可是看着身边人同样一脸震惊的表情,他失望地垂下了头颅。
这一切真是讽刺。真正让麦克阿瑟感到失望的,绝对不仅仅是自己被解职,还要有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杜鲁门居然在毫无预示的情况下,免除了他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等所有职务,一生传奇的五星上将居然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普通老人、“光杆司令”。
在美国的军界中,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政府不会突然解除高级军官的职务,而是采用比较柔和的方法,让他们自己申请辞职,这样既保全了军官的脸面、又维护了政府惜才爱才的形象。
可是这次杜鲁门发了狠,老将军的面子、政府的形象他一概不顾,唯一想要的就是让麦克阿瑟赶紧下台。在没有和麦克阿瑟做任何交涉的情况下,杜鲁门直接在媒体面前宣读了撤职命令,还安排电台进行不间断的循环广播。
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杜鲁门泄愤,在命令下达的前一刻,他就安排专机飞往朝鲜,去“迎接”那位黯然伤神的老将军回国。麦克阿瑟抵达美国时恰好是深夜,因为事先已经封锁了消息,机场外没有任何人迎接、也没有任何告别仪式,在沙场驰骋50多年的老将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经过,我们嗅出了一丝逼人太甚的味道来,杜鲁门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急迫呢?
如果麦克阿瑟没那么强势,或许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胜利登陆之后,自信心立刻膨胀,此时他的征服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北朝鲜,而是位于西北方向的东方大国。
任凭周恩来总理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警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麦克阿瑟把这些当成了耳旁风,当即组织美军展开了突袭战,先是跨过“三八线”、接着占领了平壤,最后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不把任何对手放在眼里,志愿军入朝作战时,他居然给手下们打包票道:“小伙子们,我们能赶在圣诞节前回家”。真不知道我们是应该称赞他魄力惊人还是该唾弃他头脑简单,朝鲜人民军岂能和身经百战的三十万志愿军同日而语?
果然麦克阿瑟吃了大亏,志愿军通过第一次战役彻底粉碎了他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美梦,朝鲜半岛的战事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可这样的结果与当时美国政府的预期不符合,杜鲁门一直认为苏联是最大的敌人,这也就注定欧洲才是他们的主阵地,朝鲜战争只不过是个小插曲,为了拉住麦克阿瑟这只脱缰的野马,让他认清楚大局,杜鲁门决定与他进行一场会晤。
杜鲁门低估了麦克阿瑟的倔强。美国总统是全军的最高统帅,所有将军必须对他唯命是从,可麦克阿瑟接到回国的诏令之后,居然直接甩出两个字:“没空”。好在杜鲁门懂得顾全大局,毕竟自己也算是晚辈,迁就一下长辈也没什么不妥,所以他选定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作为会晤地点。
面对姗姗来迟且一脸傲意的麦克阿瑟,杜鲁门强挤着笑意握手,他表达得非常明白,朝鲜战争必须是一场“有限的战争”,这样政府才能抽出力量维护在欧洲的势力。可一意孤行的麦克阿瑟怎肯顺从,从威克岛会晤之后,麦克阿瑟又与志愿军打了三次战役,最终被迫退回了“三八线”以南。
此时,麦克阿瑟做了两件事让杜鲁门十分恼火。
第一件事发生在1951年3月24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战正酣,麦克阿瑟居然发布声明称:“一旦美国的军事行动扩大至中国沿海及内陆地区,中国军队将不堪一击”。杜鲁门让他打一场“有限的战争”,意思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战争,可麦克阿瑟却反其道而行之,一门心思地想要扩大战局。
美国高层立刻炸开了锅,国务卿艾奇逊和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跳出来,指责此举是蓄意破坏政府政策,麦克阿瑟在国内彻底失去了支持。
第二件事发生在1951年4月11日,也就是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当天,可能是被战场上的连连失利刺激了神经,他居然向国会申请对我国东北境内实施核打击。要知道当时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只有美国和苏联,而两者又是两大阵营的带头人,彼此之间相互牵制。如果此时动用核武器,苏联怎会坐视不理?一场局部战争将会瞬间发酵为世界大战,杜鲁门担不起这个风险。
面对咄咄逼人的麦克阿瑟,杜鲁门最终下定了决心,不把他替换掉,美国将在朝鲜战场上被拖垮,于是他一纸令状,把麦克阿瑟一撸到底。
麦克阿瑟被解职,暴露的是美国文武之争。文官执政一直是美国的国策,而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一直以身犯险,企图左右政府的态度。
1950年6月26日,美军就利用空军优势协助韩国军队作战,直到7月5日才开始正式入朝作战。在这期间,杜鲁门就一再强调此次目的是击退北朝鲜军队,而不是深入追击。可是麦克阿瑟一句话就推翻了总统的命令,他认为仅仅是击退北朝鲜军队治标不治本,彻底消灭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占领全朝鲜才是目的。
为了让杜鲁门接受建议,麦克阿瑟洋洋洒洒写了封一千多字的文件,要求美军能够随时越过“三八线”,那样才能抓住战场主动权,之后是接着进行武装施压还是进行政治谈判,都是自己说了算。这一次文官代表杜鲁门选择了妥协,允许美军越过“三八线”,但要和中苏边境保持距离。
可是有了第一次拖妥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接下来逼近鸭绿江、威克岛会晤、企图扩大朝鲜战局,杜鲁门都被牵着鼻子走,而麦克阿瑟也很享受“制服”总统的感觉。可是后来他玩脱了,居然想要忽悠杜鲁门动用核武器,最终触犯了众怒。
所以杜鲁门便拿麦克阿瑟开刀,让武官集团明白手伸得太长是什么下场。
1951年4月11日,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杜鲁门未通过正常的军令渠道,而是以白宫记者会新闻通稿的形式解除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包括远东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国陆军司令等等,杜鲁门用突然袭击和媒体公开的办法,狠狠地报复了麦克阿瑟的无礼与傲慢,不仅暴露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前后方的战略分歧,同时也是对这位五星上将战争思路的全盘否定,对当时的战争进程和远东局势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麦克阿瑟在美军中资历深厚,1950年他已年满70周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担任美国远东军司令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始终是在罗斯福总统的统帅之下。1944年罗斯福突然去世,比麦克阿瑟还年轻四岁的副总统杜鲁门上位,面对这个军政经验均显不足的总统,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轻视,而二战胜利后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里,三军参谋长都是麦克阿瑟的晚生或后辈,无形中更加重了他的优越感。
朝鲜战争爆发后,时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的麦克阿瑟顺理成章,担任由16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并策划实施了仁川登陆,逆转了半岛战局,一时声望达到顶峰,本身就个性狂妄的这位将军更加膨胀的不行,不仅对参联会的军事指导爱搭不理,对杜鲁门总统的指示也经常阳奉阴违。
(杜鲁门总统)
导致麦克阿瑟被解职的直接导火索,是他一意孤行邀请国民党军队加入战局,蒋介石甚至已经准备好了30000多人的参战部队,而这是美国军政高层坚决反对的;同时,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麦克阿瑟在会见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大使时,用“极其尖刻的语言”抨击美国政府,这已经超过了杜鲁门能够容忍的底线,突然宣布解职,实际上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政府长期积存矛盾的总爆发。
两者矛盾的焦点其实很简单,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和主要盟国首脑一致认为,朝鲜战争是西方世界的主要敌人苏联玩弄的军事把戏,其目的是转移北约的军事注意力,而欧洲才应该是西方的战略重心,因此应该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局部战争,结束的越早越好;而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扩大战争,期望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大规模战争,这与美国主流战略是格格不入的。
(年轻的麦克阿瑟)
正是在这种分歧下,半岛战争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局面,美国政府拼命勒紧缰绳使马车不致失控,而麦克阿瑟这匹“老马”却不顾一切向前狂奔,他要求轰炸鸭绿江对岸,要求封锁华东沿海,要求使用核武器,以及自作主张要求蒋介石出兵等等,对参联会的各种命令置若罔闻,有美国作家形象地写道:
在麦克阿瑟面前,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就如同小学生遇到街霸一般,瑟瑟发抖而又无可奈何。
(三巨头会议)
在志愿军大破美韩军的前三次战役之后,麦克阿瑟将所有的失败归咎于美国政府对他的限制,所有的电文全部是推卸责任,国防部长马歇尔怒不可遏,而国务卿艾奇逊的反应更加激烈:“无需任何证明,我完全相信这位将军的桀骜不驯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而且对其总统的意图基本上不尊重”。在与杜鲁门总统的威克岛会面中,麦克阿瑟居然比总统晚到了数个小时,让可怜巴巴的杜鲁门等得浑身冒火,甚至有人说,从威克岛见面起,杜鲁门就有撤换这个“老家伙”的念头。
1951年3月21日,麦克阿瑟又一次致电参联会,申请扩大指挥权限,美国政府未予理会,并着手准备总统声明,隐晦寻求停战谈判的途径和办法。不料三天后麦克阿瑟却抢先发表了自己的声明,以近乎最后通牒的口气宣布将扩大战争范围直到对手求饶,参联会的将军们知道:
“这位联合国军司令官简直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有效的办法让总统勃然大怒了”,麦克阿瑟的声明让杜鲁门所有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
(威克岛会唔)
麦克阿瑟同时违反了总统签发的“任何人未经容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之训令,这几乎就是杜鲁门专门为他而签署的文件。他的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和决策者的公然违抗,同时也是对宪法赋予总统权威的挑战和蔑视;更严重的错误在于,麦克阿瑟是在向文官治国的政体进行挑战,以军事将领的身份干涉美国的外交政策,而忘记了应该由文官政府领导军队。
杜鲁门气得把办公桌拍的乱响,他终于忍无可忍了。
(准备参战的蒋介石)
1951年4月6日,杜鲁门召集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参联会主席会议,明确表示将解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在场诸人都没有异议,麦克阿瑟已经折腾到得不到任何一位美国军政高层的支持了,一度有人怀疑他得了某种病症。4月10日,杜鲁门决定由正在远东视察的美国陆军部长佩斯,将解除职务的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然而由于通讯故障,佩斯尚未接到命令时,《芝加哥论坛报》抢先把消息捅了出去。
杜鲁门见状,为避免出现麦克阿瑟抢先声明辞职的尴尬,于4月11日凌晨1时临时招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第二天上午美国大街小巷的报纸和新闻广播都转发了这一消息,而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却浑然不知,一直到中午才得到消息。
美国近现代史上最搞笑的总统与将领之争,终于以这样奇葩的方式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