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人为因素有哪些?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人类就开始影响气候。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影响气候的规模和深度也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初期,人类还完全是气候的奴隶,人类活动完全
一、人为因素有哪些?
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人类就开始影响气候。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影响气候的规模和深度也不断发展。
在人类历史初期,人类还完全是气候的奴隶,人类活动完全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能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中。大约在进入石器时代之前,人类还处在自生自灭状态。进入石器时代以后,人类掌握了火,才开始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这个痛苦的过程,至少经历了100多万年。
以后,人类开始对周围的气候实行局部地有限地改造,衣着和房屋就是一个标志。往后,人们在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中,也开始局部地改变着气候。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但能在各种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采取措施,取得人类适应的气候;而且能够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局部范围内改造气候。人工控制天气也在发展着。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能力的增长,人类主动规划环境、改造气候,把气候环境引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已构成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历史事实来看,人类有对气候有目的地主动积极地改造的方面,也有盲目地、消极被动地使气候恶化的方面。
运用衣着、房屋改造气候,是人类为了适应气候条件,而建立适合自己生存与生活环境的一种技术行为。共同的特点是:在大气候的背景条件下,建立起一种适合人类生存与生活的人工小气候环境,从而达到保温、御寒、防风的目的。不同点在于衣着是包装人体的气候壳,能够随着人体移动;能够随着天气气候变化增减衣服的厚度和层次;能够随着经济水平的差异使用不同的衣着材料,从而控制并调节小气候。房屋则不能移动:不能随意增减厚度和层次;不能随意变更建筑材料。房屋是固定的,只能依靠门窗局部调节,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和形式的设计,平面布局的安排,都是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的一种优化选择。
改变地球表面形态,如植树造林、灌溉农田、干化沼泽、建造水库,也能够改变局部气候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挡风挡沙,保持土壤水分,改变空气湿度和温度。建造水库和进行灌溉虽然并不是直接为了改造气候,但是却起到减小气温年、日较差,提高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增加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看,人类取得了自身的利益的同时,盲目垦荒、刀耕火种、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使气候恶化。因为森林是地球表面的重要保护层,它对地面水分和热量的保存、交换都有很大作用。据估计,50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1亿立方米的水库。在干旱地区的护田林带,能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0%~15%,能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2~27毫米。这就是人们呼吁保护森林的气候意义。
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还表现在工业污染物的增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废物、废水、废气和余热的大量排放,使土壤、水体和大气遭到严重污染。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大气混浊度和热性质,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主要是工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表现在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气体以及六氟化硫和硫化物气溶胶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影响。它们可能引起急剧的气候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进而使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层出不穷;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碳化物气体能破坏大气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的破坏;同时,氯氟碳化物类物质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从而使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有时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直接和不容置疑的影响,例如:灌溉就会改变当地的湿度,有时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现代科学研究倾向于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内,人类的活动致使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因此人类应该尽量减少对气候影响的活动并设法消除已经造成的恶果。
其中人类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因为燃烧化石燃料,制造水泥,排放了大量的CO2和飘尘,此外还有土地利用、臭氧层破坏、畜牧业和农业活动、森林砍伐等,都会对气候有不同范围的影响,并成为气候变迁的因素。
地球气候史中多次暖期发生时,温室气体含量也较高。在未受到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大自然自有其一定的规律,地球上的生物想躲也躲不掉。然而,现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人造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否已经或即将破坏大自然的韵律,留给后代子孙一个毁灭的未来。
如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持续升高(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科学家估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1990年高出0.9~3.5℃。其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大约占70%,其他温室气体约占30%。由于海洋热容量大,比较不容易增温,陆地的气温上升幅度将大于海洋,其中又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上升幅度最大,因为北半球陆地较多。但是,北大西洋的气温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依据推估,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尤其以冬季的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在低纬度地区,原本降水量就比较大的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增加,尤其是南亚与东南亚。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水温度也上升,体积膨胀加上极区冰雪溶化,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逐渐上升,在2100年时将比1990年高出38~56厘米。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体积膨胀,格陵兰及南极洲冰川溶化的影响较小。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我国的所有海滨地带,都在遭受灾害的范围内,主要受灾地区可能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后怎么办呢?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二、上海缺水的人为因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由于水资源是有限的,还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同时与水源污染、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存在有关。
而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水的有限体现在: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总量的有限:在全球水量中,淡水只占2.53%;可直接利用的有限:人类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为每年9000立方千米,只占淡水总量的0.3%。
三、造成森林减少的人为因素?
热带森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45%。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逊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
亚马孙森林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总面积为3亿公顷,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学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誉。
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亚马孙森林的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每年都有将近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消亡。为了有效保护,巴西政府随即实施卫星实时监控计划。
四、人为因素的意思是什么?
人为因素是指人类在某一事件或情况发生中的贡献或影响。它包括了人类的行为、动作、态度、意识、决策等各方面对事件的影响。人为因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有意识的人为因素包括故意造成的人为事故、犯罪行为、企图自杀、恶意攻击等等。这些行为是有目的性的,通常是出于某种自身利益或者对他人的伤害。
而无意识的人为因素则是指由于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影响出现的错误、疏忽、失误等等。例如,开车时驾驶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失误,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的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在很多领域都存在。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医疗差错等等都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发生;另外,企业管理中的人为因素也很重要,比如员工的决策、管理层的战略制定、团队协作等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什么人为因素可以导致下雨?
形成降水(下雨)的条件有3个:
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
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由于江、河、湖、海受到太阳照射,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又变作小水滴,最后变成云.组成云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受到下边气流的顶托,上升的气流也在不断把水汽众下面输送到云里来.云里的小水滴、小冰晶在运动中相互碰撞,体积会增大.云下层的水滴慢慢变大,云彩上层的冰晶体积增大以后,掉到云彩层下部的水滴之间,水滴会越来越大.当这些水滴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下雨了.
六、地震与人为因素有关吗?
人为因素是有的 但大多数还是自然因素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七、人为因素对敦煌莫高窟的影响?
人为因素加重:
敦煌研究院成立之前,由于无人管理,造成烟熏、刻画、霉变等人为破坏。就现在而言,
对莫高窟来说,虽然人为破坏已不复存在,但日益增多的游客
进入洞窟,对壁画的保护构成了威胁。研究发现,每40个游客参观半小时,洞内的二氧化碳值就会升高7.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温度升高4℃。由于游人数量过多,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过度暴露于光线中,使许多壁画出现变色剥落现象,人为的损坏远远比自然的侵蚀更可怕。专家们称,莫高窟申遗成功的短短几十年间,遭受的人为损坏超过了过去千余年的自然侵蚀。2009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考察时十分焦虑地指出:要拯救敦煌,决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楼兰
八、车辆哪个位置起火属于人为因素?
二:人为因素造成火灾
1、 车内存放易燃物品
夏天温度很高,汽车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热量无法及时挥发。这时候车内的手机、打火机、充电宝、香水、摩丝以及镜子等物品就是构成汽车火灾的危险品。更不能在车内放置汽油、柴油等危险油品,都非常容易发生火灾。
2、 车子停放位置不正确
我们的汽车底部装有三元催化反应器,由于安装在排气管上,因此它的温度一般在300℃-400℃,在这个温度这么高的情况下,假设我们把车停放在一些易燃物的附近,就非常容易造成火灾。
3、 发动机舱内,树叶树枝太没有及时清理
车子行驶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树叶树枝进入到发动机舱内,而假设我们没有及时的把这些垃圾清理掉,而且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在夏天又非常高,一不小心把这些树叶树枝点着了,就会发生火灾。
4、车子发生交通事故
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常常是与外界硬物发生强烈的撞击,这会造成车内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发生故障,有可能会引发车辆莫名起火。
三:发生自燃后第一步:拨打"119"报警电话
车辆行驶中,一旦闻到焦臭味、冒烟。注意观察车辆周围情况,寻找安全地方停车,停车后熄火断电,拉紧手刹。
看到起火,按照以下步骤自救:
1、 立刻拨打"119"报警电话,把车上的人员都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2、 当火势不大时,果断拿起车上有效的灭火器对着火焰根部喷,进行灭火。
3、火势很大时,疏散围观群众避免造成伤害,灭火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避免伤亡等待救援即可!
小结:日常生活中要想预防自燃:要定期的检查汽车的线路油路,发现有老化的及时更换修理,车内避免摆放易燃物品,把车停在阴凉处。
九、泥石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工业化以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弃土弃渣采石。
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十、世界水危机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地增长。主要表现在:
水资源浪费,尤其是农业综合企业的水资源浪费,已经明显耗尽了全球的水资源。农业消耗了全球用水量的70%左右,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普遍比较低,许多灌溉系统60%以上的水在浇灌庄稼前就渗漏和蒸发掉了,并带来土壤盐渍化。
水循环的破坏:如前面所说,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水污染:水污染有三个主要来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另外,固体废物渗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也造成对水体的交叉污染。水体污染大大减少了淡水的可供量,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