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战期)的民用航空是怎样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8-10 09:50:17

简介:】二十年的航空史肯定写不下。试着简单写点。内有大量二三手材料和都市传说。概述二十年代初期的航空技术难以支撑长途客运业务,因此航空公司的早期业务往往以运输航空邮件,客运

二十年的航空史肯定写不下。试着简单写点。
内有大量二三手材料和都市传说。

概述

二十年代初期的航空技术难以支撑长途客运业务,因此航空公司的早期业务往往以运输航空邮件,客运业务局限于空中观光或短途客运。然而随着航空业不断迈向成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一些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著名航空公司开始建立起来,如英国帝国航空(1924年,今天的英航自称为其继承者)、德国汉莎航空(1926年,今天的汉莎自称为其继承者)、美国泛美航空(1927年,1991年停业)等,开辟长途航线的尝试也随即展开。

为了加强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内部的联系,英国的帝国航空对于开辟远程航线非常感兴趣,其成立第二年的1925年就开始研究英国本土到南非之间和英属印度与埃及之间建立航线的可能,1926年开始进行英国到印度、英国到澳洲航线的试飞

1929年,帝国航空首次进行了英国与英属印度间的商业航班运行。虽然途中的经停点多的吓人,而且由于意大利禁止航班经法意边界入境,乘客不得不在瑞士落地并转乘火车前往意大利,但这依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随后,帝国航空的航线网迅速扩张,1929年12月,英印间的航线延伸到德里,1931年,埃及和英属中非间的航线开通,1932年,埃及到南非的跨非洲航线全线贯通,1933年,印度到新加坡的航线开通,1934年,航线从新加坡延伸到澳大利亚,1935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间的航线开通。加上1936年泛美航空公司开通的从加利福尼亚到广东的航线,航空运输业已经覆盖了大半个地球。

帝国航空的航线。注意跨大西洋航线是计划,实际上未能开通。另外,由于埃及处于欧亚非之间的枢纽地带,当年最重要的航空中转站是开罗。
泛美开通的跨太平洋航线
首次完成跨太平洋客运的马丁M130型水上飞机(图中并非实际执飞首次任务的飞机)

不过日后利润丰厚的跨大西洋航线此时依然尚未建成,大西洋恶劣的气候和中途缺乏可以降落的场站对于当时的飞机都是重大的挑战,而飞艇的客运业务则被1937年的兴登堡号事故终结了。不过到1938时帝国航空和汉莎航空都已经完成了到大西洋另一端的测试飞行,动作最快的泛美则在1939年6月开通了纽约到英国南安普顿的航线,至此乘坐商业航班环球飞行已经成为了可能。不过这一机会极为短暂——两个多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各国的航空运输业都被转入军事用途。

1938年的汉莎航空航班表(局部),上方的大圆是柏林,右下角可以看到最远的航线延伸到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汉莎自身的航线以及与各大航空公司联运的航线已经将欧洲主要的城市和近东、北非都纳入了航线网中,而第三帝国对中东的兴趣也推动汉莎开拓了飞往海法、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航班。

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年代同样是中国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1930年成立了中美合资的中国航空公司,1931年成立了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这是中国三四十年代两大重要的航空公司。到三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覆盖上海、南京、北平、天津、广州、长沙、汉口、成都等主要城市的航线网。不过即使欧亚航空公司成功开辟了到迪化(乌鲁木齐)的航线,但由于苏联方面反对外国航班过境,国内航线与外国航空公司运营的国际航线唯一的中转站只有香港。

好景不长,抗日战争很大程度上打断了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都不得不随着战线的后退不断调整航线,勉力维持。中航后来参与了驼峰航线的开辟,中航的机组们在驼峰航线的运输中也付出了众多的牺牲。欧亚航空公司则由于中德断交而在1941年被收归国有,并于1943年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

1937年的欧亚航空的时刻表,可以看到华东和华北的航线都没有了
关于中国的航空公司的发展有人写过了:
米夏君:那些你可能闻所未闻的中国航空公司(一)
值得一提的是,链接的文章中提到的 英国海外航空 是1939-40年间成立的,三十年代运营新加坡到香港的航线的是本文中提到的 帝国航空 ,世界大战爆发后 帝国航空 与英航合并改组为 英国海外航空 。

飞行体验

论起体验,第一印象无疑是票价贵。虽然各个航空公司都努力降低票价以扩大客源,但三十年代的机票价格依然相当可观。这一时期帝国航空从伦敦到新加坡的单程票价为180英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7600美元,泛美从旧金山到马尼拉的单程票价为799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4000美元。中国的航空公司票价同样不便宜,欧亚航空从上海到西安的单程票价达205元(法币),同样超出一般人的消费能力。

因此,一般认为当时能够负担得起长途航空旅行的大多是商人或政府官员。而与高票价和狭窄的客户群体相对应的自然是极低的载客量,大型客机不过数十人,小型客机或豪华远程客机则可能只有十数人。

一名乘客走下帝国航空汉德利-佩奇HP42客机的舷梯

不过在这一时期乘坐飞机绝对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由于缺乏增压座舱,当时的飞机无法和现代的客机一样在平流层巡航,而是不得不在低得多的高度飞行,加上速度相对缓慢,乘客无疑有充足的机会饱览沿途的风景。此外,飞机性能的限制和出于安全考虑尽量避免夜航都导致了频繁的落地需求,这也给予了乘客短暂但难得的机会去接触异域的天气、语言和风俗。

HP42飞跃金字塔
HP42与驼队

这种体验异域风情的机会是航空公司重要的卖点之一。荷兰皇家航空专门出版了一本旅游指南以宣传航线沿途的风景,帝国航空也在广告中强调异域风情——考虑到帝国航空的航线经过金字塔、尼罗河、东非草原和乞力马扎罗山,不宣传沿途的风景反而会比较奇怪。而帝国航空的某些员工走的更远些,一名飞行员曾经故意在乌干达上空绕圈子,好让乘客欣赏成群的大象被飞机引擎声惊跑的景象。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低空飞行也意味着受天气的影响更大,加上早期飞机机械上的不可靠,对于偏好平稳飞行和按部就班的乘客多半并不友好,缺氧和晕机导致的不适恐怕也非常常见。

而飞机客舱的舒适性很难一概而论,毕竟问题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而且这是航空技术快速进步的二十年。这二十年中客机本身从木材-织物结构的双翼机发展到流线型、全金属、极富未来感的单翼机,而客舱也从二十年代初的简陋,发展到三十年代末期的豪华。帝国航空1939年的一份宣传册宣称“没必要把自己裹起来,全部客机都安装了加热和空调装置……也没必要担心噪音,机身是隔音的,在机舱内可以正常交谈。”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可看出舒适性的长足进步。而随着三十年代后期客机航程的延伸,新一代远程客机已经开始为乘客提供休息室和卧铺。从宣传照片看,其空间和装潢可与豪华列车相媲美。

1926年,当时的威尔士亲王,后来的爱德华八世成为了首位搭乘帝国航空的皇室成员,他搭乘的是与上图同型号的汉德利-佩奇 W10。
汉德利-佩奇 W10的客舱堪称简陋
而三十年代后期广告里的客舱是这样的
飞机是这样的(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旗帜”)
宣称能提供的服务是这样的
空间也是相当充裕的

而除了飞行本身以外,航空公司提供的服务也是较为完备的,帝国航空的票价就包含了全程的餐饮、交通和住宿费用(不含酒水),机上也有空勤提供客舱服务——这毕竟是一种多数时候比客轮头等舱还要昂贵的旅行方式,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自然不会低。

帝国航空的时刻表,左侧标明了沿途住宿的旅馆。
帝国航空的最新一代客机“旗帜”将为长途旅客提供卧铺。然而在试运营尚未结束时世界大战就爆发了。
泛美航空的宣传册,可以看到堪称奢侈的乘坐空间。二三十年代也是水上飞机大行其道的时代。

至于危险性,考虑到有足够的乘客愿意选择飞行作为交通方式,一些主要航线的客流能够支撑每日或者隔日的航班,可见其安全性尚可接受。然而二三十年代不论是航空技术还是航空相关的规章制度都远没有成熟,因此事故也并不少见。帝国航空试运营肖特“帝国”飞行艇的1937年就分别于3月、10月和12月发生了3起事故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共造成22人死亡。而其他主要航空公司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汉莎航空发生6起事故,造成34人死亡,泛美航空发生4起事故,造成23人死亡,法航发生3起事故,造成22人死亡,帝国航空这一年倒是走运些,只发生了3起事故,造成8人死亡——但这也有可能是当年航班削减的自然结果。总而言之,考虑到飞机节省的大量时间,从乘客的角度来说飞行的风险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今天的民航从业者多半会对这份可怕的安全记录大摇其头。

实现了英国到埃及直飞,但也贡献了不少事故的肖特“帝国”飞行艇
汉莎宣传新型客机He 111的广告。He 111也是以客机的名义研制的,但汉莎多半没什么机会运作他们。
感觉不错,赞哦! (0)
下次努力,加油! (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评论
    共0条评论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