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如何解释民航安全的本质是一种约束 如何解释民航安全的本质是一种约束性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6-19 06:52:51

简介:】一、什么是企业的本质安全?企业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

一、什么是企业的本质安全?

企业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有四个要素:

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无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人人都能自觉按照规程和规范操作,绝不违章,并且充分认识到与个体和群体相关的设备状态、环境状况的关联性,且主动纠正与安全制度和规范不相符的行为。

二是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任何设备都能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不带故障,各项保护设施齐全可靠,出现故障时也有可以避免意外伤害的保护措施或安全设施,所有原材料都符合相关规定,满足使用要求。

三是制度的安全可靠性。以安全生产制度修制订零缺陷为基准,且被从业人员所接受,管理零空档、指挥零失误、操作零差错,从而实现生产过程零缺陷、零事故。

四是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认真细致的辨识、评估和控制存在于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所有危险源,制定严密的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二、本质安全四要素的内在联系

  本质安全是企业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其四个要素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是本质安全的核心。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实践的主体,人是安全生产效益的创造者,是操作设备的劳动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的最大受益者。但从业人员按照制度和规程作用于设备时,也会受环境和条件变化的影响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这就需要管理层超前考虑到这些因素。若是自然条件、技术措施、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操作环境等存在某种缺陷或不足,都将会威胁人的安全。而所有这些,有时也是人的不规范或不重视所致。所以,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以先进的安全理念为指导,以强烈的安全意识作保证,并严格执行和及时修制定规章制度、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以这些来保证人的行为正确、规范、安全,从根本上掌握防范安全事故的主动权。

  设备是本质安全的基础。设备要素涵盖生产和施工设备、设施、各种劳动工具以及相关的劳动对象。从业人员按照操作规范和制度作用于设备,但设备状态也影响着人和环境的变化。任何设备、设施若存在缺陷,或原始质量问题等各种原因都将危及人的安全。对于目前科技手段尚不能完全规避的安全风险,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定时检修和日常的维护保养,以及危险源辩识、评估、制定措施和加强管控等办法,达到对设备和设施的可控性,实现本质安全。

  制度是本质安全的关键。制度是规程和规范的延伸,是长期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是管理理念的载体,每一条制度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对其它要素的安全状态产生影响,人和物的安全要靠制度来保障。人们在组织行为中,只有严格遵守纪律,遵章作业,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所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制度的执行力,只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监管,用规章制度的约束力,逐步带出从业人员自觉性,进而杜绝操作者的侥幸心理和冒险行为。

  环境是本质安全的外部条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工作与生活环境,季节与气象条件变化,突发的自然灾害,乃至于社会舆论、员工家庭氛围的影响,都属于环境要素的范畴。人和设备始终处于环境之中,环境要素的变化不仅会改变设备的运行条件,而且也会造成作业人员的身体和情绪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人的思想情绪和注意力等须及时进行调整并适应环境。同时,及时调整设备状态,及时延伸和修订相关制度,有效应对环境的变化,以避免操作失误、设备失控或能量意外释放。

  安全生产的四个要素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和运动的系统之中,人的安全离不开设备依托、制度保障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设备状态离不开人的规范操作和及时维护保养,而制度约束需要先进的理念指导和科学执行。只有实现人、设备、环境、制度的紧密联系与互动,才能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三、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加强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要从本质安全的“四要素”入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一是培育本质安全型的人。人是本质安全型企业最活跃、最核心的要素。在关注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同时,要特别关注人的行为的合规性。首先,要加强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生产作业的过程检查,及时发现其过程中人的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并予以纠偏和指导,使人的行业始终处于规范状态,且应让这些规范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自然成为一种标准。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预防为主,注重经验总结,建立经验反馈机制和交流机制,提高安全管理透明度,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予以纠正。再次,要加强安全学习和教育工作,以技术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安全素养的提高,通过案例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另外,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全体员工,加强学习,丰富安全知识,提高现场操作技能。

  二要打造本质安全设备。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都要全面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性。在方案论证、设计、加工或施工阶段,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研究,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在装备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操作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要强化装备安装、运行、维护中的安全管理,坚持开展装备安全性分析、系统性检查,坚持状态检修和精心维护,防患于未然。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先进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对设备设施缺陷进行科学的检修和维护。

  三要建设本质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形成规矩,规矩约束行为,行为导向安全。企业必须把管理制度作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根本保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建本质安全的管理制度系统,使安全管理范围覆盖生产、基建各个环节,内容扩展到健康、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保证制度无漏洞,并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来落实责任,提高执行力,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形成“有责任、有落实、有考核、有监督、有处罚”的全方位的安全管控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中不断修订,长期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在传承中体现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四要创造本质安全环境。在生产作业环境方面,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改善现场作业条件和科学编排生产作业秩序,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对通风、采光、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尽最大可能优化生产作业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同时应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凡时间、空间、气候等产生变化时,应高度关注人、设备、制度等要素的适应性,及时调整劳动组织安排,严控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安全风险。建立员工心理援助工作制度,帮助员工缓减工作压力、家庭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关系带来的各种压力。同时,应考虑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群体从众心理和对管控的逆反心理、工友关系出现矛盾等情况,及时进行疏通和缓解,杜绝安全事故的外围诱因。

本质安全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一项循序渐进长期性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地以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前提,从抓执行力入手,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完善安全管理科学体系,积极应对时空环境的变化,就一定能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目标。

二、什么是民航安全管理的主体?

民航管理局民航安全管理的主体。

三、民航安全飞行一亿小时如何计算的?

民航飞行安全是按小时事故率计算的,事故次数/总的飞行小时数,比如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安全记录最低的东航已经安全飞行500多万小时,因为东方航空公司2008年在包头摔了一下小飞机CRJ,安全记录最长的南方航空公司已经快1000万小时了。

四、安全为天是对安全的本质定义?

安全定义

根据ISO/IEC Guide 51-2014 安全方面. 标准中安全问题导则(Safety aspects - 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的第3.14条定义:

安全:免于不能容忍的风险(safety:freedom from risk which is not tolerable。)

至于安全应用到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又会有不同的解释,同样会有不同的标准支撑。比如,应用到信息安全领域,会有ISO27000标准族进行详细说明。

本质安全定义

根据《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 "》的第3.1.1的名词解释为:

本质安全型“i” :intrinsic safety “i”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

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

五、保险的本质是一种思维?

保险,实际上是风险转移的工具。风险是不确定的,所以保险注重的是保障。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都是对保险最好的诠释。寿险的十大黄金价值说的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仗,幼有所护,爱有所继,产有所保,财有所承,钱有所积,壮有所倚,亲有所奉。所以,保险的体现形式是金钱,但是涵盖的内容是情感。保险是有温度的。合理规划会对一个家庭起到保护的作用。保险不能改变生活,但是一定会阻止生活被改变!

六、什么是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要充分考虑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对安全的需求以及相互匹配的 要求,选用的设备要考虑其安全可靠性。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及危害因素。

设备的本 质安全化实质上是指人们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对设备能量的利用和控制程度,就是使设备能 量不产生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定义为“刹须刀”理论,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需有具备一定经验的理发师操作,否则极易划破脸部,后来在刀片两边安装上夹具,操作变得简 单,对人的伤害程度受到限制,但稍不注意仍有造成伤害的可能,现在的电动剃须刀,刀 片外加上细致结实有弹性的安全网,刀片与皮肤之间有隔层,很难划破皮肤,既是“傻 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

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这种性能,就可以弥补人的 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 理。

企业采用的各种设备、设施本身可能因设计、制造、安装、运输和材质等问题,客观 上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的虽然符合眼前要求,但随着使用时间的积累,产生磨损 老化而留下潜在的危险,致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得不到可靠的保障。

因此, 在安全生产中,生产设备及其体系的安全运转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从设备、设施的设计、 制造和使用等都考虑其安全防护性能,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可能会有 哪些潜在危险,推测发生各种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并从技术上提出防止这些危险性及控制 危险的方法。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主要表现为自监测、自控制功能,即当超过设计设定的参 数值时,设备能够自行监测到可能的变化,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处理这些变化的情况。设备及其体系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七、安全的本质是反映人、物?

对安全本质的分析

1.安全概念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安全这一概念,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具体的事物安全加以抽象和概括,经过理性思维来界定和定义的,反过来针对具体事物的经验安全与抽象事物的安全概念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理性思维产生的概念来源于经验常识,且高于经验常识并指导经验常识。 而局部的或一时的经验得出的安全认识不具有普遍意义,对其进行总结提升,才具有理性的指导意义。

在安全领域,常有人把具体的、经验的安全当作普遍性原理来看待,而把在某一部门或行业得出的某些安全规律认为所有行业都实用,这是对安全领域缺乏吏深入的认识所导致的。

2.安全概念的物质性 安全概念的物质性,也可称作安全问题的客观性。

安全概念建立的首要的条件是安全条件的客观存在,包括安全的设备设施、安全的产品、安全的环境以及安全的氛围;另一方面就是人的安全意识,即对安全与否的认识程度和判断。

并据此建立安全的信心和有无安全感的精神状态。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物质也决定着精神。但也承认精神的反作用,在安全的本质问题上,人们安全概念的建立仍然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就是说,安全概念的建立必然具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必然具有客观的物质和技术实体。人们在观察、分析、提炼思维之后建立起安全概念,并找出其不足,反馈到实际客体并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建立更加安全的体系。

所以,精神安全来源于物质安全,而且高于物质安全并指导物质安全的进行,而精神安全的引申则表现出人们的安全理念。虽然安全理念带有某些理想化色彩,但它的基础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安全上的。

比如人们在经济技术落后时期和经济技术发达时期盼的“平安”和“安全”在内涵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期望的安全可能主要是针对生命存亡,后者要求的安全可能不止于生命的存亡,还包括舒适、健康。 应该指出是,正确的安全概念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该把主观的认知水平与客观实际相统一,脱离实际的主观要求事实上是一种空想。

虽然人们对安全的期盼可以理解,但不能把期望的东西当作现实来要求。 还应该指出的是,我们说安全概念的本质是在于人的安全,进一步说,安全的本质在于人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统一。

八、什么是建设本质安全体系的安全保障?

本质安全体系的保障包括四部分:(一)人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二)物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安全运行的状态。

(三)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四)管理规范和持续改进。

通过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上的失误,在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九、七五安全解释的是?

指七个五年当中要做到安全普法。

十、什么是核安全的本质要求?

核安全基本原则是为保证安全,达到核安全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规则,是具体安全原则的基础。

核安全基本原则可以归纳成国家核安全监管、核安全管理和核安全技术原则三大类。

发展历史

在核能和平利用发展的过程中,核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核电建设的早期,已应用多重保护、纵深防御等原则创造了核电安全的良好记录。

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核安全问题更引起了国际上高度的重视。在总结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8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199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又发布了安全法则——《核设施的安全》,在对核安全重要性、安全目标和安全原则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1994年签订了《核安全公约》。

具体原则

核安全监管 鉴于核安全的重要性、核设施事故有超越国界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核安全的责任由核设施所在国承担。为此必须立法确立国家监管体制,明确划分核安全责任和建立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机构。

⑴政府必须负责建立和维持一个核安全法律框架,为核安全国家监管提供法律基础。

⑵政府必须建立一个核安全监管机构,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管理职权;负责制定核安全法规和建立许可证制度。

⑶立法必须确定核安全的首要责任由核设施营运组织承担。核安全管理 营运组织依法对所营运的核设施承担首要的安全责任,负责申请和持有核安全许可证,实施核安全管理,保证核设施的安全。

在进行核安全管理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⑴建立和保持责权明确、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

⑵制定和贯彻安全优先的政策;

⑶培植安全文化;

⑷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

⑸执行质量保证制度;⑹实行安全审评与验证;

⑺做好核事故应急计划与准备;

⑻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及其局限性。

核安全技术原则 核安全的目标是在核设施内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防御辐射危害的措施以保护个人、社会和环境免受损害。

这种有效防御的技术基础就是纵深防御原则。

⑴核设施的设计和运行必须贯彻纵深防御的原则,使具有多重保障和多层次的保护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并保证可能导致严重放射性后果的各种失效或综合失效的发生概率极低,事故后果可得到减缓。

⑵核电厂(反应堆)安全运行必须保证:

①控制反应堆功率水平;

②保持堆芯冷却;

③保证放射性物质包容于适当的屏障之内。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