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我国现代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虽然物流成本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经济结构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虽然物流成本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但是物流路径缺乏优化、运输方式缺乏合理分工、货物多次装卸搬运也使得物流运输环节过多,抬高了物流成本。
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物流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物流行业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
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业不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缺少对应的信息化系统。
第三,物流信息化人才匮乏,制约着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要求更高,而当前显然还难以满足需求,人才的匮乏阻碍着物流信息化普及。
第四,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加大了企业整合难度。
二、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2、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少;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1、水资源短缺
2、水质污染
3、水资源浪费
4、水土流失严重
5、不合理的开采利用
(这是个人一己之见,非copy,希望对你有帮助。 )
三、我国李树种植现今主要问题有哪些?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世界李产量为913万吨,主产国有中国(438万吨)、美国 (62万吨)、罗马尼亚(53万吨)、德国(42万吨)、智利(23万 吨)、法国(25万吨)、意大利(18万吨)和伊朗(14万吨)。
在 国际李总产量中,中国李和欧洲李各占约50%,其中中国李 主要用于鲜食,欧洲李的90%用于制干。 我国李的主要产区是华东、华南和东北,主要栽培种是中 国李,80%〜90%是供鲜食,仅有10%〜20%是加工,主要加工品是果脯。
由此可见,我国李树栽培品种构成极不合理。 李果品一经加工,产品增值几倍甚至十几倍,生产效益极其显著。而作为时令性水果的李,一旦遇到销售难的情况,就会极 大地影响农民的收入。 因此,加工品种比例的扩大极其迫切。
不同成熟期品种栽培比例搭配不合理在我国,生产上主要栽培的李品种多为中熟品种,而早熟 和晚熟品种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造成成熟期过于集中,导 致供应期短,一般只有60天左右。据了解,在美国,李子成熟 期约为140天。
另外,他们十分注重生产品种中不同成熟期的合理安排。 在同一成熟期内,只选一个最好的鲜食品种,而 且每个品种的生产规模,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量来决定的。美 国的鲜食李,每个不同熟期品种的生产面积和产量,所占的比例都不大。
相对而言,极早熟和早熟品种安排的生产量大些, 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较少,极晚熟品种则更少。而我国缺乏这一环节的控制,如果某个李品种的果实售价较高,则大家 争相发展该品种,不考虑市场的容量。 我国南方的榇李在20 世纪80年代后期刚鉴定命名时,市场罕见,价格很高,于是栽 培面积迅速扩大。
到90年代后期,榇李的生产面积超过了 6。 7万公顷,占南方李生产总面积的60%以上,果实成熟期大 量的李果上市,造成了一时的销售困难。而这个品种供应期一过,又出现市场李果短缺现象,达不到稳定和长期供应鲜果 的目的。
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滞后,优质果率低李树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主要是因为其进人商品化栽培 的时间较短,人们对其生长特性的了解相对较少,对关键技术 的掌握还不到位,加之栽植李树的果农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了对李树的粗放管理,使李树虽能结果,但不优质。
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我国传统的李加工工艺和设备已很落后,有些加工品已 不适合当前市场的需要。 如糖水李罐头,开罐糖水浓度达到 14%〜16%;李酱罐头,开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得低于 65%,总糖的转化糖汁不低于57%。
我国糖水罐头和果酱的 上述部级质量标准,是以高糖的传统工艺来防止霉菌产生的,但目前国内外市场需要降低糖的含量又不加防腐剂的原汁罐 头,果脯、蜜饯等也同样因高糖而限制了销量。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改进。
四、我国草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从总体上看,当前草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大部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突出,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四川等省区天然草原家畜超载40%以上。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达300.1亿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7.3%、-0.5%和2.0%,物流规模增长持续恢复,四季度增速回升进一步加快。
2010-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逐年增长,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4.9万亿元。
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恢复至上年水平。
六、我国的主要宗教有哪些?
它们分别是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
七、我国的主要丘陵有哪些?
我国丘陵在东部地区分布广泛。
自北而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上,东南丘陵则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江南丘陵(长江以南、南岭以北)、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和两广丘陵(南岭以南的两广地区)八、我国的主要渔场有哪些?
(1)石岛渔场(2)大沙渔场(3)吕四渔场(4)舟山渔场(5)闽东渔场(6)闽南-台湾浅滩渔场(7)珠江口渔场(8)北部湾北部渔场(9)西沙群岛渔场(10)南沙群岛渔
九、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第一,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用材用料还是大锅饭状态,例行节约始终强调得不够,建筑的标准方面余量也太大。
第二,我们国家供热制度的改革起步晚,推行难度较大,原因就是原来居民的供热费用由单位包揽。
现在我们要取消福利供热制度,这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要采取补偿措施,这个改革需要很长时间。
另外,丰富的热计量需要对原来的管道进行大规模改造,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到社会接受能力的问题,还有资金来源的问题。
第三,我们制定了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些强制性的标准执行率还比较低。
我们前一段时间做了个统计,新建建筑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所以,我们必须唤起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做起。
第四,我国不少地方追求奢华成风,大量应用远距离的高档原料,包括进口原材料,这样就造成了建筑能源的浪费、建筑材料的浪费。
十、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
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国城市大气总悬浮微粒浓度年日均值为320微克/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城市超过800微克/立方米,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近10倍。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座城市,都排在全球监测的50多座城市里污染最严重的10名之中。全国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9%,而且酸雨严重区已越过长江,向黄河流域蔓延,青岛也监测到酸雨,全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元。以长沙、赣州、怀化、南昌等地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国最严重的酸雨区,其中心区域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于90%。
水污染非常突出。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的监测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标。据对15个省市29条河流的监测,有2800千米河段鱼类基本绝迹。淮河流域191条支流中,80%的水呈黑绿色,一半以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沿岸不少工厂被迫停产,一些地区农作物绝收。1994年7月,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两亿吨污水排入干流,形成70千米长的污染带,使苏皖两省150多万人无水可饮。各地由于水污染导致的停工、停产及纠纷事件频频发生。
噪声和固体废物加剧。全国有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已累积70多亿吨,每年仍以六七亿吨的速度增加,垃圾“围城”现象十分普遍,受污染耕地达1.5亿亩以上。危险废物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置,随意堆放形成重大环境隐患。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些地区盲目发展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不合理地开发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植被破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致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陷于人畜无饮水、草木难生长的境地。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贵州省务川县从事土法炼汞的农民中,有97%的人有汞中毒症状;安徽省奎河污染严重的地区,人群癌症发病率高达1024/10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多倍。各地污染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逐年增加,由此酿成的械斗等流血冲突和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已开始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的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环境问题上如果不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而且可能重蹈20世纪50年代人口问题的覆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