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中国礼仪发展阶段简述其时期和代表思想?1.概括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
一、中国礼仪发展阶段简述其时期和代表思想?
1.
概括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
2.
礼仪的六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什么 礼仪的起源时期、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 礼仪的强化和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 礼仪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的祭拜,如祭天祭神,这是由于原始人类的蒙昧和无知 对灾难 对死亡 对天的敬畏和恐惧 到了奴隶社会 经济又了发展 阶级的出现 有权有经济地位的人 为了加强统治和权威 需要和奴隶。
二、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的发展至今大约有五个阶段,包括电子邮件的第一阶段、信息发布的第二阶段、电子商务的第三阶段、全程电子商务的第四阶段,以及发展至今的智慧第五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邮件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从70年代开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几倍的速度增长。
第二阶段:信息发布阶段。从1995年起,以Web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发布系统,爆炸式地成长起来,成为Internet的主要应用。中小企业如何把握好从“粗放型”到“精准型”营销时代的电子商务。
第三阶段:EC(Electronic Commerce),即电子商务阶段。EC在美国也才刚刚开始,之所以把EC列为一个划时代的东西,是因为Internet的最终主要商业用途,就是电子商务。
第四阶段:全程电子商务阶段。随着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模式的出现,软件纷纷登录互联网,延长了电子商务链条,形成了当下最新的“全程电子商务”概念模式。
第五阶段:智慧阶段。2011年,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以及云计算技术愈发成熟,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出现,i-Commerce(individual Commerce)顺势而出,电子商务摆脱传统销售模式生搬上互联网的现状,以主动、互动、用户关怀等多角度与用户进行深层次沟通。
三、简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的情况?
中国近代建筑时间范围划定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大致可分四个发展阶段:
.(1)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1840—1895)。这是西方近代建筑开始传入中国阶段.主要有两方面建筑活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借区内大批建造各种新型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观多呈欧洲古典式,也有一部分是券廊式;另一方面是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为创办新型企业所营建的房屋,这些建筑多数仍是手工作坊那样的木构架结构,小部分引进了砖木混合结构。
(2)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1895—1919)。这是西式建筑影响扩大和新建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3)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1919—1937)。这是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结合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4)抗日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停滞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建筑业处于萧条状态。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面貌相当庞杂。
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 :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
四、简述语音知觉发展阶段?
1.发音
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源于发音体的振动。发音体振动时,会扰动周围的空气或其他媒介,使之产生波动,这样就形成了声波。
对言语声来说,声音可以由两种方式产生:声带振动或声道狭窄部所产生的涡流。声音经过气流通道所形成的共鸣系统或经过滤波器以后,频谱发生改变。再经过口唇和鼻腔时频谱又发生改变。不同音位之间的差别可以是由于发声源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声道的形状和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所引起的。
2.传递
声波发生后经过一个共鸣系统,其频谱可以发生变化。这样的共鸣系统相当于一个声学滤波器。滤波器的作用可以用频响曲线,即各个频率的增益或输出来表达。滤波在言语的产生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咽喉、口腔、牙齿、口唇、鼻腔、组成了一个声道。此声道即为一共鸣腔,对从气管或声带发出的声波进行滤波。之后,通过外部空气的传导,到达人的耳朵里,就产生了语声的感觉。
3.感知
当听话人的耳朵接收到说话人的言语声波时,听觉神经系统便把内耳转化成的电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被大脑感知。感知的内容包括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语调等复杂信息,听话者从而能明确地判断说话人的意思。
五、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六、简述电子支付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电子支付实际上是用虚拟的货币进行交易,通过数字化的交换进行。目前电子支付在中国现在是普遍流行,
七、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0—2岁之间,儿童处在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认知特点主要有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低级的行为图式;在9—12个月时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第二阶段:2—7岁之间,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普遍持有“万物有灵论”;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没有守恒的概念;在皮亚杰进行的三山实验中,他还得出了此时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结论。
第三阶段:7—11岁,此时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即守恒性);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同时思维开始具有可逆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此时的儿童开始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第四阶段:11—16岁,儿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八、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
一 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schema,在他后期著作中用scheme一词)。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二 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
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推断儿童的思维。
根据认知图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认知发展划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阶段出现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因而这些阶段具有普遍性。
第二,每一阶段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这些相对稳定的图式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一般特征。
第三,认知图式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前一阶段的图式是后一阶段图式的先决条件,并被后者所取代。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皮亚杰,1981年)。
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还没有达到运演的水平,他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型的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
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2.前运演阶段 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
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
3.具体运演阶段 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演阶段。
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演性质。
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演的知识(operative knowledge),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
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
就一般而言,运演的知识是考虑事物如何从它们原来的样子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而图型的知识只考虑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中物体的静止状态。
在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演阶段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演。
形式运演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
而且,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
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
九、简述质量管理的几个发展阶段?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泰勒主张计划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第二阶段: (四十年代~五十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 ●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 (六十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管理学派很多。但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创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 ●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某些产品,特别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 ● 在管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管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把技术、行政管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十、简述酒的概念及酒的发展阶段?
酒是通过用粮食蒸馏发酵形成的乙醇为主的饮品。古代水果丶稻米杜康造酒,现代发展的更多的酒类,红酒啤酒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