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视频观后感?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
一、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视频观后感?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太空授课观后感?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三、2013年太空授课是神舟几号?
神舟十三号。
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圆满结束。这是女航天员王亚平时隔8年再次太空授课。
除了熟悉的陀螺教具和水膜实验,这一次,被国人亲切地称为“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们,还展示了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的行走、转身,实时操作了“双重成像”的水球光学实验等,令观众惊叹不已。
北京时间12月9日15时40分正式开始,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地面主课堂设置于中国科学技术馆,另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了4个地面分课堂,全程现场直播。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约1个小时的太空授课中,“航天员老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包括睡眠区、“太空跑步机”等锻炼设备、日常饮用的再生水等,并以亲身演示的形式回答了“在太空环境中如何行走、转身”的问题。
四、神舟十三号去太空主要干啥?
. 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2. 进行2 、3 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
3. 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 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4. 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实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5.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五、神舟十四号会有太空授课吗?
神舟 十四号载人 飞行 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 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 实验舱 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并将继续开展 天宫 课堂。
神舟十四号有太空授课。
六、神舟十三号授课依托的关键因素是?
没有神舟十三号授课依托的关键因素是,只有下面答案。
第一次太空授课是神舟十号。中国第一次太空授课活动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辅助授课,张晓光担任摄像师。
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七、2021神舟13号太空授课有哪几个实验?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
实验内容
1、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2、太空转身
3、浮力消失实验
4、水膜张力实验
5、水球光学实验
6、泡腾片实验
八、2021太空授课资料?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生动展示了
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
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
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轨生活工作场景展示
王亚平展示自己的空间站睡眠区
贴着与家人的合照
“晚上还可以和家里人通通电话”
王亚平展示冰箱里的苹果
翟志刚和叶光富
展示特制“企鹅服”
服装上的调节装置
对人体形成束缚
预防在太空中
因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缩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天宫课堂”上
航天员叶光富给大家展示了
失重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发育研究
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心肌细胞
一闪一闪地跳动
九、太空授课实验原理?
实验一:太空细胞——空间站实验展示
细胞在失重环境下生长得好吗?当然好!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课堂上所说,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甚至能看到它在跳动。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叶光富为大家展示了太空中细胞的神奇变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闪闪发光,还做起了收缩运动。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教授陈征解释说,这是微重力环境下活的心肌细胞因为生物电脉冲而产生的明暗闪烁。
实验二:太空转身——角动量守恒原理
究竟怎样完成太空转身?航天员叶光富漂浮着尝试了吹气、游泳等方法后均无果,但当他右手不断地划着圈并且越划越快时,他在太空成功转身。
“叶光富的太空转身体现的是角动量守恒原理。”陈征解释说,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人人身轻如燕,但同时也失去了地面摩擦力提供的向前的动力,因此人不但不会比在地面上走路更轻松,反而会寸步难行。
他解释道,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做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
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讲课中,航天员就是通过右手划圈实现转身。
实验三:浮力消失——浮力与重力伴生
乒乓球在太空里会浮在水面上吗?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将乒乓球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轻轻用吸管一压,失重环境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只见乒乓球停留在了水中,不能浮起来。乒乓球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消失”,陈征说,微重力条件下,液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因而也就不再有上下表面压强差而产生的浮力。“重力和浮力相伴而生,正是地球上的重力使得乒乓球能够浮于水面。”
实验四:水膜张力——液体表面张力
在翟志刚、叶光富的辅助下,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在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很大的水也能够延展成水膜而不像地面上不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贴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为表面张力而展开。”陈征说。
那么什么是液体表面张力?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曾介绍,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液体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内部的趋势,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
实验五:水球光学——同样是液体表面张力
王亚平接着用饮水袋往水膜上注水,利用液体表面张力,水膜很快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叶光富立即向水球内注入空气,水球内形成一个球形气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球产生了双重成像,中间和外部一个是正像一个是倒像。这是为什么呢?
陈征解释道,重力影响极小时,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近乎完美的球形,可以像凸透镜那样成像。在加入气泡后,悬在水球中的气泡又把水球分成了中心和周围两部分,中心部分变成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而成一个正立虚像,周围部分仍是凸透镜形成倒立实像。
实验六:泡腾片实验——浮力消失
泡腾片遇到水之后会产生很多气泡,那么在太空,泡腾片与水球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今天的“天宫课堂”第一课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气泡球”,而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十、神舟十三号身高?
“神舟”十三号,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第十三艘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