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中国近期航空技术历史(中国近期航空技术历史发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4-04 02:50:57

简介:】一、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历史?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15日,是中国民航第一家按照政企分开改革原则组建起来的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总部设在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下辖的

一、中国西南航空公司历史?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15日,是中国民航第一家按照政企分开改革原则组建起来的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总部设在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下辖的中国西南航空重庆公司位于重庆江北机场,中国西南航空公司贵州分公司位于贵阳龙洞堡机场。此外,公司还在北海、烟台、湛江设有飞机停场过夜基地。

二、航空历史?

人类的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连古人用的石头和矛、到古希腊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至于真正的飞,早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一个能够飞的人、中国的元黄头、欧洲的降落伞和一名穆斯林阿巴斯·卡希姆·伊本·弗纳斯的滑翔飞行,都是人类想飞的表现。到了15世纪,达·芬奇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不但飞不起来,还摔断了一条腿。

(英语:Aviation)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一词也指进行航空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

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

近代航空史的开端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但当时的热气球的实用性很低,因为它只能够顺风飞行,受到风向的限制,于是便需要一款能够操控的飞艇。

让-皮埃尔·布兰乍得在1784年将一个手动螺旋桨安装到了气球上,在1785年成功利用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后来更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飞艇,如1852年的亨利·吉法尔制造了首架由动力驱动的飞艇,1896年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以及1901年阿尔贝特.桑托斯.杜蒙特驾驶飞艇完成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周。

纵使当时有众多飞行器能够飞行,但普遍认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所制造并成功飞行的飞行器是现代飞机的先驱者,不过他们的飞行器仍有许多问题留下来。飞机经过11年的改良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飞机的用途改变了,主要负责侦察、轰炸甚至进行地面攻击。

飞机变得更大更可靠,有些更用来商业载客。至于飞艇方面,大型的硬式飞艇成为了当时高载客量及载货量的空中交通工具,它能够载乘客及货物进行长途飞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德国的齐柏林公司。齐柏林公司最成功的飞艇是齐柏林伯爵号。它总共飞行超过一百万英里,包括1929年8月的环球飞行。不过,齐柏林公司的“黄金时代”在1937年6月6日终结,飞艇被航程只有数百英里的飞机所取代,这是基于兴登堡号的坠毁,造成36人死亡。纵使飞艇仍有顾客光顾,但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1920至30年代是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例如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横渡大西洋。而当时最成功的飞机便是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它的高载客量令航空公司有利可图,为航空史写下新一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城市都兴建了机场。战争令航空科技进步,而世界上首枚火箭和喷射机也是在战争时期开发的。

战后,航空界出现了巨大转变,不少飞机用作商业或私人用途,大量退役战机机师和军机投入民航服务,这情况在北美洲最为明显。飞机制造商如塞斯纳等都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中小型飞机。在50年代,德·哈维兰公司所制造的彗星飞机成为了首架民航喷射机,而波音707则成为首款被广泛使用的民航喷射机,而螺旋桨飞机的角色能转为服务一些低客量的航线。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个能够飞上太空的人,而在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则成为首个登陆月球的人。

而在6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比传统的更宁静、更具燃油效益和更适合,但更富进步性的是飞机仪器及飞控技术的改良,出现了GPS、晶体管、通信卫星、电脑和LED显示器,这些科技使驾驶舱里的仪器得以减少,节省空间,对较小型的飞机有极大帮助,飞行员除了能够准确地驾驶飞机,还能够准确地观察地形和飞机周围的环境。

在1969年首款大量投入服务的超音速和谐式客机首航,它的飞行速度高达2马赫,比一般民航机快一倍,成为当时最快的空中交通具之一。

2004年6月21日,太空船1号成为首架能飞上太空的私人飞机,为航空业界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同时,飞机燃料亦可由其它新能源取代,如电、乙醇、甚至太阳能,这些新燃料将会被广泛采用在小型飞机。

三、中国量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在经历了制造层面的工业崛起后,也越发意识到核心科技的重要性,因而开始频频加紧布局量子科技赛道。

比如《“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和《国家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均提到了发展量子科技技术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中国还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合肥建立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

在量子计算领域,2019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在四大指标上刷新了国际记录,在事实上逼近了美国人所说的“量子霸权”。

如果说在计算领域,中国量子科技技术还处于理论阶段,与世界一流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的话,那么在通信领域,中国则可以说是领跑世界。

2016年8月,中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通过总技术验收。《自然》杂志写道:“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超越欧洲和北美,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之所以在其他世界各国“纸上谈兵”的时候,中国就可以率先实现量子技术应用,牛津大学教授埃克特认为,“这一领域的进入门槛很高,唯有依靠国家级的实体才能支持,而中国恰恰在量子技术方面投入了巨额的资金”。

埃克特还表示:“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世界。”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并且整体的战略和投入对比他国也更加坚定更加雄厚的背景下,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量子科技时代形成自己高耸的技术壁垒。

量子科技,中国其实已经领先世界。

四、中国激光技术历史意义?

据资料显示,中国激光武器的研制最早始于1964年3月,但取得较大进展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 的先导作用。而激光技术则是863计划中的科目之一。中国拥有进军激光武器领域的权威专家,并掌握了五大核心技术:激光材料技术,激光辐射材料物理机理及成像图谱技术,一次性快速跟踪定位控制技术,激光成像技术和高密度能量可逆转换载体材料技术

五、航空煤油生产技术,中国掌握了吗?

所谓的生物航煤就是指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

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拓展生物航油原料来源,开发餐饮废油和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油的技术。2013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简单的说,就是将地沟油之类的废弃油,采用化学方法转化为煤油,给飞机用。

六、中国哪个航空公司的技术最好?

由于分工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中国有多家有名的航空制造企业,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如果说最有名的中国“四飞”,因该是西飞、成飞、沈飞和成飞四家航空制造公司,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实我们口头上所讲的某飞指的是航空制造企业,主要负责生产,而研发则是“数字”研究所!

成飞:1958年成立,主要负责我国战斗机的生产,上世纪六十年代,成飞在歼-5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歼-5甲夜间歼击机,歼-5甲也成为了成飞的“发家机”,奠定了成飞在在国航空领域的地位基础。之后成飞又与沈阳飞机研究所(601所,1961年成立)在米格21的基础上研制并生产了歼-7战机及其多种改进型号。

而成飞的“成名作”应该是与成都飞机研究所(611所,1970年成立)合研的中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中型战斗机。之后611所又研发了中国第一款隐身五代机歼-20,使中国的战机研发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歼-20由成飞负责生产。总的来说。成飞和611所得研发能力还是很强得。

沈飞;1951年成立,目前主要负责我国重型战斗机的生产,也是被喷子喷的最多的,对于这些人就“好比是吃饱了骂厨子的人”,典型的心里有问题。沈飞在五十年代研发了歼-5和歼-6。而601所成立之后又与沈飞在歼-7的基础上合作研发了歼-8,并且由沈飞负责生产。

而沈飞/601所被黑的缘由则是从苏-27开始的,从俄罗斯/苏联引进的苏-27战机开始的,经过俄罗斯对苏-27的技术转让,沈飞在中国生产了中国版歼-11战机,之后又与601所进行了多种型号的改进。而中国第二款第五代战斗机FC-31“鹘鹰”也是601所与沈飞研发生产的。从总体上来说,沈飞相比成飞研发水平差了一些,但是要知道目前中国近80%战机都是由沈飞/601所研制生产的,喷子们良心不痛吗?

西飞影响力并不比前两者差,与603所一起研发生产的歼轰-7“飞豹”可谓是中国歼轰机的“顶梁柱”。另外,西飞研发生产的轰-6系列轰炸机形成了一定的威慑,保卫了中国几十年的安全。目前,西飞研发的运-20大型运输机已经开始大量服役!

哈飞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似乎不如前三者,但其研发生产的直升机可谓是型号齐全,从法国引进的“海豚”直升机,经过哈发的改进已经脱离了其本体,并衍生出了多种型号。除此之外,直-19系列直升机也是哈飞研制生产的。而目前火热的直-20三军通用型直升机也是出自哈飞之手。

总的来说,中国四飞成飞、沈飞、西飞、哈飞的研发能力和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除此之外,昌飞,贵航和景德镇飞机制造厂也是中国重要的军工企业,也都是非常优秀的

七、中国航空技术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航天发射运输系统进入新的更新换代周期,商业航天异军突起,一批商业航天发射企业,通过快速技术迭代、集成滚动发展,部分领域已超过传统国家航天力量。

一、国外发射运输发展现状

航天运输方面

美国拥有完整的运载火箭型谱,重点布局氢氧动力运载系统。

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将近地轨道载人和载货运输服务交由商业公司承担,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手段降低航天门槛,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升航天工业的整体实力;

政府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稳步推进新老火箭更新替代以及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俄罗斯拥有完善的运载火箭型谱,重点布局液氧煤油动力运载系统。

俄罗斯是传统航天强国,工业基础雄厚、军事实力强大,多型火箭由弹道导弹发展而来,通过极具竞争能力的发射服务有力拓展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欧洲以多个国家联合开展航天发射活动,以较少构型满足国际主流发射市场需求,拥有独立、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保持航天前沿地位。

集中多国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航天工业发展,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着眼低成本、高可靠,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进一步降低发射费用,抢占国际发射市场份额。

航天发射方面

美国拥有数量最多、区位优势显著的发射场,在测试发射技术上“三垂”模式引领世界,航天发射场主要包括东靶场、西靶场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国航天发射场在发射场数量、发射工位数量上均领先世界,在发射场选址、射向、发射轨道、航落区安全上比较完善,在发射场测发模式上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俄罗斯拥有数量领先、区位劣势明显的发射场,在测试发射技术上“三平”模式引领世界。

俄罗斯的发射场主要建设在高纬度地区,在可用射向和顺行轨道发射能力上受限制;但由于地域广袤,拥有较好的射向和航落区安全。

欧洲拥有数量少、区位优势极佳的发射场,在测试发射技术上注重博采众长,发射场测发模式及流程随着发射场的建设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航天发射场主要是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

该中心靠近赤道,发射顺行轨道能量损失小、射向宽泛、全年气象环境优良、航落区安全性好,是国际上公认最理想的发射场。

发展特点

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转向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推动

当前全球航天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航天已转向服务人类、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航天强国超前布局大航天时代,以航天生态创新催生民商航天经济,构建了涵盖众多环节的航天生态。

快速机动发射是太空军事化背景下的坚实根基

质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部署应用快的小卫星成为国家空间力量建设特别是快速响应空间的重要组成,适应战时空间信息战术保障和小卫星任务的快速机动发射也成为航天强国发射力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型火箭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再次得到全力发展。

重型火箭在美苏冷战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随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以及深空探测计划密集推出,重型火箭再次被重视,以其超广的专业覆盖性、超强的国际影响力,将再一次引领世界火箭发展大潮。

航天测试发射向运载火箭整体总装、测试和运输的方向发展,增强测试、运输的整体性,减少状态变化和重复测试。

在远距离测试发射方式下,提高测试发射设备系统化和集成化程度,推进发射区测试发射简化和无人值守。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箭地一体化测试,加强设备通用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测试发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主要由地面固定发射方式逐渐向陆基、空基、海基机动发射方式发展,以保证发射的快速性、机动性和生存性,增强完成多样化航天任务的能力。

发射操作和控制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发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二、中国发射运输发展现状

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已初步达到世界航天强国主流水平。

目前已形成现役运载火箭系列、新一代无毒无污染液体运载火箭、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3个系列;基本形成了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地轨道、中高轨道、载人航天发射等多样任务的发射能力;商业发射企业崭露头角。

但目前火箭的运载效率(评价火箭的综合能力的指标)总体偏低,未来需重点提升。

我国运载火箭测试发射主要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JSLC)、太原卫星发射中心(TSLC)、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文昌卫星发射中心(WSLC)4个航天发射场保障和实施,在用综合发射工位7个、小型工位2个。

已初步建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的布局,发射场数量和区位优势上可比肩世界航天强国,但文昌发射场的发射容量尚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

发展特点:

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将火箭作为进入空间的单一手段,轨道转移飞行器和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展缓慢,无毒无污染火箭体系不够完善,且没有形成合理运载能力台阶。

测试发射不够简洁

发射场测发操作繁杂、参与人员多,箭地一体化设计和无人值守有待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有待拓展。

技术更新缓慢

发射运输系统载荷的通用化适应能力有待加强,异轨部署、高低轨转移等技术尚需要进一步发展,发动机核心技术能力发展相对滞后。

产品质量待提升

近年来面临较为严峻的质量形势,重大问题接连发生,商业发射频频推延,成熟产品故障频发,迫切需要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三、未来发展趋势

低成本进入空间将改变百年航天格局

近年来,在各国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兴航天企业井喷式出现并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明星商业航天企业。

商业航天企业采取扁平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同时采用灵活的技术路线,注重继承和集成现有技术,提高研发效率,显著降低了航天发射成本,大幅提高了性价比。

2020年,SpaceX公司发射卫星总计422颗(截至目前已超1千余颗),标志着人类已经具备构建超大规模星座的能力。

进入空间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有力支撑航天大国实现相关计划;而极低成本进入空间将对其他航天国家形成“降维打击”效应,国际航天发射运输已明显呈现跨代竞争的局面。

随着成本降低,航天有望走向生活,形成蓬勃发展的个人消费市场,航天发射产业的占比正逐步减小,进入空间成本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航天产业的繁荣。

目前航空运输面临运输效率难以突破的窘迫局面,且全球尚无工程化超音速客机的计划。

航天运输系统中基于吸气式组合动力系统的亚轨道飞行器是实现远程跨域运输的理想工具。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于2013年提出了试验性太空飞行器项目“幻影快车”,旨在验证快速响应、廉价进入空间的相关核心技术,但由于技术和财务困境,2020年1月终止了该项目

英国喷气发动机公司于1994年提出了“云霄塔”空天飞机SKYLON,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进入空间的成本,最终将研制出一架使用寿命达200次的运载器。

随着吸气式组合动力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已初见端倪,亚轨道飞行器有望超越现有航空飞行器运输效率极限,成为跨洲际飞行的另一优选方式。

近年来,随着各国特别是民商企业纷纷推出的超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空间碎片的爆发可能加速到来。

如不采取措施及时清理空间,未来空间环境将急剧恶化,并将成为阻碍人类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枷锁。

空间碎片的清理一般有飞网捕获、电动绳系、机械臂抓捕、激光烧蚀等方式,对将清理平台投送至轨道空间,同时将捕获的空间碎片移除轨道或返回地面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从现有技术来看,单位质量的太空碎片离轨成本远高于将单位质量的航天器发射入轨。

因此,发展高可靠、公交化、极低成本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是支撑商业化空间碎片移除、维系空间环境的必由之路。

受限于纬度、射向、航落区安全等因素,发射场所能执行的发射任务也严格受限,随着轨道空间多样性发展趋势,将催生对多样态全域发射能力的需求。

随着商业航天的深入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迎来蓬勃发展势头,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将转向开发大规模宽带通信星座,呈现采用低轨道、小倾角、小卫星趋势。

小倾角轨道将成为未来商业航天发射的主流轨道,发射场和发射能力设计上应调整满足该需求

批量发射将成为未来大规模商业星座部署的主要手段,其中小卫星和整流罩的集成拓扑优化、小型化分离结构设计、先进上面级和异面轨道部署能力将成为航天运输的重点研究内容。

目前航天发射领域以陆基发射为主,海基、空基发射为补充的全域发射格局初步形成,将满足军、民、商各类用户多样化航天发射任务需求,未来航天发射样态的走势,仍需经过任务和市场的检验。

近年来,随着民商航天发射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重复使用运载技术的重大突破,传统推进系统格局将迎来重大变革。

液氧甲烷推进体制具有比热高、无结焦、不易积碳、相容性好、无毒无污染、相对安全、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

尤其是液氧甲烷无结焦、不易积碳的优点,可大大减少再次使用过程中的清理和测试工作,天然适用于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理论上可实现航班式“即加即飞”模式。

在可遇见的未来,液氧甲烷发动机将成为国内外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的主力推进系统。

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真空理论比冲比液氧甲烷发动机低,但密度比冲更高,且煤油可常温保持,在发射场使用环境友好,此外,高能合成煤油可大幅提高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性能。

氢氧发动机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巅峰,虽然具有很高的技术性能,但仍然存在技术难度大、材料工艺要求高、推进剂成本高、发动机成本高、特殊气体使用要求高等问题,更适宜作为投入产出比高的末子级。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上看,应在中小推力氢氧发动机上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并结合运载火箭型谱规划,将氢氧发动机研制重心转移到适配运载火箭末子级上。

四、结论

发展航天,运载先行,发射运输作为基础性和支撑性手段,是所有航天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以高可靠、低成本、高安全、可重复、自主智能等特征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发射运输系统,正在对上一代航天发射运输系统形成压制竞争优势。

中国发射运输领域,一方面应摒弃弯道超车、直面短板弱项,加大对液氧甲烷动力、液氧煤油动力重复使用运输系统,大推重比、多次启动和深度节流发动机的研制,以尽快弥补代差;另一方面应紧盯国际发展前沿,适当牵引吸气式组合动力技术、深度预冷循环技术、水平起降单级入轨完全重复使用技术等,避免再次形成技术代差。

八、吉祥航空历史?

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祥航空或Juneyao Airlines)是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均瑶集团成立的以上海为基地的新兴民营航空公司,由均瑶集团所属的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均瑶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筹建的民营资本航空公司

九、航空种植技术?

航空种植就是使用航空器并安装播撒设备,将植物种子播撒在预定地段上的飞行作业。

航空种植也是机械播种方法之一,具有适应范围广、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林牧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航空种植 按其目的和播撒的植物种不同,可分为飞机播种造林、飞机播种草类种子、飞机播种农作物种子等。

  

十、中国传统技术观的历史贡献?

在建筑方面,李春建的赵州桥。秦始皇修的万里长城,都用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