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两弹一星”先进群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他们是历史选择的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他们是历史选择的一代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一代人。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邓小平同志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他们才华卓越。他们中有“无论在哪里都可抵五个师兵力”的空气动力学家,有让老师赞叹“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的物理奇才。他们无私崇高,为了研制“两弹一星”,许多人扎根大漠,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自力更生,从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诠释的“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们参加劳动归来。新华社发
陆军某部“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建军节之际,毛泽东同志创作了这首《八连颂》,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连队:1947年,在山东莱阳城西水头沟小园村,几十个胶东农民子弟编在一起,组成了该团的四大队辎重连,1949年6月,改编为三营八连,进驻上海南京路,担负警卫巡逻任务。
八连首任指导员张成志在党支部会议上指出,我们要让全连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之后,官兵们每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入城公约十大守则》,做到了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他们自制针线包,衣服破了,缝缝补补再穿;扛着铁锹、推着粪车,步行到数公里外的郊区开荒种菜;开展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布等竞赛活动。1961年,上海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八连将种植的蔬菜“菜叶送给群众,菜根留给自己”,一时传为美谈。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1964年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让“南京路上好八连”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拒腐蚀、永不沾”、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传统从没变过。
2017年,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54周年之际,连队由摩托化步兵分队向特种作战分队转型。八连并没有被挑战难住,而是从难从严,练就过硬本领:开展扛圆木、抗眩晕、抗高压、耐寒耐热等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训练;结合军事演习和濒海训练,组织官兵在生疏地形、恶劣海域开展战斗攀爬、水上救援等课目训练……不到一年,连队就完成了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转变,被集团军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
艰苦奋斗葆本色,与时俱进谱新篇。如今,八连营区“霓虹哨兵”雕塑前,每天早、晚间官兵们都会齐声背诵《八连颂》。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南京路上好八连”,业已成为人民军队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